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艾御享堂 随证加减。心火,加黄连3克;胃火,加生石膏9克;肾火,加黄柏、知母各3克;肺火,加黄芩3克;大肠火,加地榆3克;小肠火,加天冬、麦冬各3克;膀胱火,加泽泻9克。 四种常见之火:1、胃火,牙龈肿痛;2、肝火,头胀目赤;3、心火,口舌生疮;4、肺火,咳嗽痰黄。 原方原量再加3克黄连,你试想一下,一副药有多少?仅仅一小把,但是煎煮成汤液,威力可就大了!用治丹毒,三剂即将毒火干掉!牙痛加石膏,很好用,真是枪响鸟落。 此方来源于《串雅》。我读大学时,知道肝火是众火之首,印象深!平时泻火喜欢泻肝火,之后看见《串雅》,知道此为显效之法。你看泻火圣神汤伐肝吗?不伐,而是补为主。壮水之源,以制阳光。白芍量最多,并且与甘草合用,甘酸化阴,阴长则制阳。此方高,铃医知真谛! 《串雅全书》是铃医所用方剂专著,铃医之方有“下咽即效”美誉,其中有一首方叫泻火圣神汤,治各经之火,是由丹皮,桅子,甘草,白芍,玄参五味药组成,这方为什么能治各经之火呢?《石室秘录》说“治火者,首治肝,肝火一散则诸经之火俱散”,泻火圣神汤即是泻肝火,擒贼先擒王。 如此这般用药治病岂能不下咽即效!记牢此方,即可以抱着一个泻火圣神汤治各经之火,多好啊,否则,治每经之火都要背一个方,需要背好几个方,太累了! 伏火:伏火不是指潜伏的实火,而是指肺下之火。什么在肺下?心在肺下,肝也在肺下,所以是伏火是指心火,肝火。怎么治伏火?清金保肺,以宣肃降之令。平肝驭火,以安君相之位。培土调中,以奠生金之母。滋阴补肾,以制阳光。我据大师之设计,拟方:生地,黄柏,贝母,黄芪,莲子心。方小量也小,但是效果不小。 男性,52岁。肋间神经痛两年。只要性情急躁、着急上火的时候,右侧肋部就有灼痛和掣痛之感。每当此际,心中必然烦乱不堪,口苦口渴,说不出的难受。因为女儿婚恋问题,一来二去积愤成疾。 烦躁、口苦,肋间神经疼痛,脉弦数,舌红苔黄,小便黄,大便干,口苦口干,喜欢喝冷饮。说话言语间透露着几分急躁。用“清肝汤”:柴胡3克,白芍9克,当归9克,川芎3克,栀子6克,丹皮6克,水煎服。 两剂之后,患者口苦、口干、肋间灼痛的感觉减轻大半。再后来,此人连用5剂,症状基本消失。后改用成药为之调理,基本痊愈。所以清肝汤是调治肝郁化火、肋间疼痛的标准方之一。 人不要生气,中医讲气有余便是火,你的气大了,就会化为郁火。肝火沿着肝胆之脉来体现,胁肋部会产生灼痛、刺痛、胀痛、掣痛等现象。因为有火,所以舌红苔黄,脉象弦数,还会体现为口苦咽干,特别喜欢吃凉饮冷。这个怎么办?柔肝顺气,肝火就清下去了。 其实,清肝汤就是由泻火圣神汤化裁而来。清肝汤中的柴胡和川芎,是疏肝解郁的;当归和白芍,是柔肝养血的;栀子和丹皮,是清泻肝火的。就是这么简单。 清肝汤是中医里头清肝火最常用的方剂之一。当代中医临床在治疗肋间神经痛、胆囊炎、胸膜炎等疾病的时候,常常用到它。气有余便是火!火从哪来?从气来。病从哪来?从火来。有了气,有了火,发出来就完事儿,别总放在心里,别总念念不忘。你反复被它困扰,最后受伤的一定是你。 请勿试针试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