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洪武十四年大军征讨,雍正时又改土归流,皇权下的云南民间信仰

 思明居士 2023-03-29 发布于河北

明、清二代对于云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按照明太祖朱元璋的设想:“大明创业,统一万方。”所以西南作为“统一万方”的范围之内,被一统只是时间的问题。

文章图片1

在 1381 年即洪武十四年,明政府就征讨云南,并很快控制此地开始了经营。

清王朝康熙时期平定三藩之乱,至雍正时期,又命鄂尔泰对云南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进一步加深了中央对云南的影响。

王朝统治

当一个政权对区域进行地域上的统一的时候,该地区的思想观念,也逐渐随之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对于民间信仰来说,这种变化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公元 738 年云南蒙舍诏统一六诏,并建立南诏政权,随后不断向四面扩张。

文章图片2

公元937 年,段思平在南诏的基础上建立大理国。即在唐宋时期云南已经出现了小范围的地域性的“统一”。

而后来随着元明清政权对云南的大统一,直接把云南划入了中央范围下的更大的“大一统”概念。

无论是唐宋的小范围,还是明清时期大范围的政治统一,都对云南的民间信仰产生了政治影响因子,使之根据统治者的要求而不断的发展变化。

唐宋时期云南有两个小范围的统一的政权——南诏与大理国。无论是南诏还是大理国都在宗教文化上有着强大的共性——崇佛。

文章图片3

上层建筑的对佛家的崇拜,必然对下层百姓有着直接且直观的影响。《新唐书·南诏传》就记载:“俗尚浮屠法。”

同时佛教建筑也多:“建大寺八百,谓之兰若;小寺三千,谓之伽蓝,遍于云南境中。家知户到,皆以敬佛为首务。”

这一时期南诏国对佛教的崇祀广泛,整个南诏国境内都是佛寺,在这一社会氛围之下,如果不信佛,大概率会被当作“异类”。所以佛教思想在这一时期自然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到大理国时期,也继续受到佛教的影响,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岁岁建寺,铸佛万尊。”

文章图片4

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南诏还是大理国,在建立起其统一政权之后,都对佛教有着偏重,而这种大范围的崇佛,一方面为民间信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又加重了云南信仰文化的社会氛围。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在唐宋以前,金马、碧鸡二神与佛教并无瓜葛,但经过唐宋二代之后,特别是到了明以后各时期的记载,便说其是阿育王的子嗣。

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统治者,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使佛教成为国教。

元明清三个政权把云南纳入到了“大一统”的范围之下,此时云南没有了独立的政权,而是在中央王朝的统一之下。二者不再是藩属关系,而是中央对地方的统一。

文章图片5

在“大一统”的思想之下,一些对边疆征讨有功的人自然成为了民间信仰的对象,同时也借助一些神祗来对破坏统一的人进行威慑。

与此同时,这一影响可以分为积极的与消极的,即与官方进行积极的合作进而被列入官方的祀典,并强化中央政府统治的积极影响。

或是打着神鬼的旗帜而行破坏之事的从而显现出消极作用,进而被官方列为“淫祠”而进行捣毁。

移民的影响

在朱元璋平定云南之后,实行屯田政策。明前期的屯田政策分为两种,即军队屯田,民屯田。

文章图片6

而屯田政策的实行大大的影响了移民的迁移,人们从人多的地方逐渐向人少的地方进行移民,如《明史·食货志》中所说:“其制,移民就宽乡”。

以政策的形式使得了大部分人向云南、四川等地进行了移民。明初时屯田是极其兴盛的,民屯是外地移民移居云南的主要载体。

一部分人在朝廷的促进下“就宽乡”,又洪武二十年十月戍午:“诏湖广常德、辰州二府,民三丁以上者,出一丁往屯云南。”

而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之中,三丁并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所以就出现了大量湖广地区的移民进入到云南。洪武年间,沐英:“携江南、江西人民二百五十余万人入滇。”

文章图片7

对于这些入滇移民来说,由政府向他们发放一定的资金和种子,使得他们可以在这一地区开垦并经营下去。而对于移民来说,这只是刚刚开始。

单有自耕农和平民自然不行,对于那些富足之人,政府也强制他们搬迁,例如在江西、山东、山西等地,政府就被迁移到了云南:“山东、山西、江西富民六十余户以实滇”。

随着时间的发展,移民也在增加:“(沐)春镇滇七年,大修屯政,再移南京移民三十万。”除了国家政策上的移民以外,还有一部分人则是明代卫所制度下,那些逃跑的人。

洪武十五年九月甲子,明太祖:“命天下卫所,凡逃军既获者,谪戍云南。”

文章图片8

这样一来,无论是主动移民还是政策移民,亦或是被动移民的人进入云南的越来越多。另外卫所军屯也是外地移民进滇的主要方式,云南共有九卫,共有军官一千三十五,士族八万七千三百七十人。

如洪武十五年三月丁丑,朱元璋直接命令征讨云南的兵士留守云南,不回原籍:“以云南既平,留江西、浙江、湖广、河南四都司兵守之,控制要害。”

这样一来就有大量的人口被留在了云南,人口的大量暴增使得明王朝到万历年间,云南的人口增至十三万五千五百六十户,一百四十七万六千六百九十二口。

这其中人口的增长,可以说移民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文章图片9

清代也继续向云南进行移民,前期主要以绿营兵移民戍边的方式充实云南。至康熙朝因“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的政策,中国人口的增长逐渐进入了增长期,

在生产力水平限制下,一定的地能养活的人是有限的,所以对于人口聚集区的大城市的人来说,离开原有地并开辟新的地区成为了选择之一。

云南作为边疆地区,明代仍有大量土司留存,清雍正朝派鄂尔泰在云南改土归流之后,更加“内陆化”,更多人也往云南的南方进-行不断深入的探索。

至清代乾隆年间,在云南为官的江苏青浦人吴大勋就感叹:“滇本夷地,并无汉人……至今城市中皆汉人……”

文章图片10

这一反客为主的转变,正是说明了明清两代大量的外地移民进入云南,促进了云南的“汉化”。另外,其分布多来自江西、浙江、湖广、河南、陕西、四川等省。

移民为云南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的同时,也将本属于他们地域的民间信仰带入云南。这些外来的信仰丰富了云南府人们的信仰世界的同时,还有一部分的本地化。

例如黑神庙,在贵州人们普遍认为是祭祀唐朝名将南霁云的民间宗教庙宇。但是在云南,黑神则多了孟获这一选项。史料记载:“由土桥折东而北曰黑神庙。”

但是由于此庙现今已不复存在,所以对其也难以确定究竟是谁。不过土桥附近的黑神庙并没有记载是“黔民所修”,也不在《新纂云南通志》中所记载的位置,所以此处的“黑神”可能指的是孟获。

文章图片11

其余外来的民间信仰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天后宫、萧公祠及晏公庙。

天后官所供奉的神灵是妈祖,妈祖作为沿海地区的保护神,当地民众或者商客往往认为是保护其出海,并在海上顺利航行的神灵。

萧公祠供奉的神灵是萧伯轩,以民间传说来看,萧公给人一种儒家道德观中翩翩君子的形象,对他的记载一般也是“少年为人刚正自持”,

而由于符合儒家道德观自然就成为了地方评判善恶的标尺。另外由于江西等地区,水路交通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就自然把萧公也附会上保佑河运安全的功能。

文章图片12

妈祖

还有晏公据传说来看,其为江西人,元代为官。而其死后人们也附会各种各样的传说,使得他成为保佑船只运输的神灵,并在洪武年间得到皇帝的敕封。

从上述记载来看,无论是妈祖。萧公还是晏公,都属于海边城市的神,他们往往是保护商人出船贸易、打鱼等活动的神祗。

而云南作为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地区,打鱼的话,滇池龙王信仰以及各地有一定规模的龙王信仰,一定程度上也足够了。

文章图片13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明清时期外地移民将这些神祗带来云南后,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云南民间信仰的种类,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