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信集

 LeilaBaker 2023-03-29 发布于浙江

你说的艺术人格和做人人格,我的话来说就是核的交往和人的交往。核的交往,侧重灵魂层面。人的交往,侧重人性层面。
我们以前经常提到“核”这个词,其实我跟你“核”相似的比例是很大的,远高过XX。但为什么有一次我跟你说,我觉得我跟XX好像更亲近?
那是因为我跟XX的做人人格交集更多(当然这个交集跟我的注意力有关)。我们真实经历过了很多,也没有爆发过矛盾,只有一次我嫌她冷漠,跟你讲过,后来真诚表达沟通之后误会解除了。我在那里感受到过很深刻的爱的感觉,比亲人还亲人。
而我们似乎艺术人格的交往占大比例,我们主要是核的交往,或者说是我的注意力放在核上。那时候我感觉我们主要处在第②阶段,这个阶段很容易获得朋友,只要是核有部分相似就会觉得是我的朋友。(所以可能是因为这个不对等,我好像交给你的部分,没有你交给我的多。就是我说自己的不同碎片在不同朋友那里,当然也包括书里的朋友,不具有极致的独占性。)
因为我们相遇了,又因为第一次遇到个核相似比例这么大的,而且也一起度过这么长时间,就跟小王子玫瑰一样,为什么是这朵玫瑰不是另一朵?因为这一切的事实就是时间、经历不可磨灭的东西,所以可以说比朋友还朋友。
因为我们又不止是核的交往,当然有人的交往,包括雨夜地铁站,包括我们交换了很多个人痛苦啊成长的经历,尤其是你,你比我多,我不擅长也不习惯,还有就是我确实也没那么多坑导致的创伤需要诉说。
但就是这种看似你主动我被动的模式中,你不知道,我依然像自己主动那样感觉到爱的感觉。我蛮喜欢这个模式,我也会主动跟人说我的特点就是要你先主动,因为我没有主动的欲望和需求,然后我们确实合拍,我会很热情,不亚于甚至超过我自己主动的热情。
但这个过程你那很多东西我没承接到,尤其是烂人俗事,我已经脱离这个环境,你的新现实环境带来的感受,在我这已经是无源之水,我只能听见字眼,甚至这些多了之后,跟自我,跟心灵越远的我越容易没有感觉,不知道要回应什么。加上我的新现实环境是好好的,比如说我在听消息之前在快乐地思考自我,或在看书,每天也挺自由,没有啥烦恼,沉浸在美妙的世界。这种现实导致我的心态也接不住太多你那边现实的东西。这里会给你造成很大伤害,这是我意识不到的,我还沉浸在我们快乐的沟通,甚至会过度热情,分享一些过于热情下本没必要的东西。
一方面我觉得我冷漠的特点是种病,回避型,当年有一次我俩发生矛盾,你说你那没问题,我依然跟你说我需要静静。因为问题在我这,我反复查阅资料,你是焦虑型,我是回避型,这两种类型相爱相杀,我一条条对比,实在感叹就是这样,最终结论就是这两种类型无法相处,即使你那没问题了,我自己那还没过呢!而我怎么能过呢?我的特点就是需要空间静静,需要时间自我思考。因此这种情况如果我不提前说,很容易被人觉得是冷暴力。冷暴力是在回避型里面非常常见的。
另一方面我确实关系中主动伸出触角的欲望不大,如果因为回避型而不敢伸出去是一种病的话,我应该已经没了,不算病,算特质吧?但这种特质是否会继续进化?到底我这类人什么样的才是最终极/自然/健康/成熟的,我目前也不知道。
但是后来我就变了,为什么说在对你的情感是排真人里面最高的呢?我之前做的那个寓意死后世界的梦,梦见星空宇宙,我睡在积木板上飞,我有点害怕,我第一个喊的是谁?是黑塞。这才是关键点!
我一直以来的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走自我之路,思想啊文学啊艺术啊,所谓的做自己。可以说我的艺术人格比重很大,大到占比估计有95%~100%。艺术人格非常重视自己,十分自我,并且加上我不渴望、不期待关系,情感需求不大的特点,我一个人也可以活得很好。就像蔡志忠说自己是北极冰原上的一匹狼,听见的只有自己滚烫的心。我的情感都放在跟自我有关的地方,自我在我之内,也在我之外,我和你交流中会更加敏感捕捉到哪些跟自我有关,就会注意到,哪些没什么感觉,就会忽视。蔡志忠在采访中也说,老婆啊孩子啊都比不过艺术,艺术家最自恋。
黑塞代表艺术人格。所以在呼唤爱的时候,我心中排第一的是艺术之爱(也可以叫自我之爱)。可是神奇的事发生了,喊黑塞没用哎,没有回应,喊真人我的心才感应到回应。当时解梦我没解出这一点,今天知道了,那就是说只有艺术人格的爱,最终是畸形的,会走到穷途末路。所以我认为我之后的发展不是100%艺术人格,至少不止是这一点,一定得有做人人格参与到这个世界的爱。
我觉得在核的交往当中是分三层的。
第一层,如果只有观念思想的交流,纠结语言措辞辩论思想的话,我会觉得我宁愿跟你谈论火锅,也不要跟我谈论哲学,所以在这里是不会产生情感的,这种交往不叫朋友。
但是第二层面加入了真实的人与人的碰撞,包括你经历了什么,你怎么想的,你什么感受,我们有共鸣,互相启发,互相慰藉。这里就可以交到朋友了,当然这里也是和而不同的。
第二层是很美好的,我一直停留在第二层,但风险是双方都盲目,甚至形成共业,说朋友好听,说难听就是同党。(这个是我在别人那观察到的。)互相印证会加剧自我固化,加强自我美好的感觉,而不会发现有什么问题,人最容易被困在这里。这里除了关系,还有事业,如果一个人在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事业里获得了利益和舒服的生活,那个人就不会继续前进。
可是要真正到达爱的地方。到亲密关系的地方,或者也可以说真理的地方,得是第三层次,一定要加上做人人格,甚至要把它囊括的越多越好。也就是可能会对对方产生一种如来佛祖或者说无条件奶妈的需求,这个时候人性的弱点就淋漓尽致,心理的不成熟啊都体现在这里。因为会触及到存在的错误。
人是需要自恋的,自恋稳固存在,不然“生而为人对不起”是很可怜的。自傲比自卑好,虽然两者都不好,不是最自然的情况。
但对方就是真实地展现他的样子,但这就会攻击到另一个的自恋,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伤害,不管是不是有意的,存在攻击存在,谁也没有错,看似是个没有解的问题。爆发激烈矛盾,没有反思能力的和心平气和沟通能力的就会在此散伙。
因为我过往经历的那些朋友都是没有遇到过任何矛盾的,我第一次遇到有这么多矛盾的,我还觉得我脾气好,为什么我跟别人没有矛盾,跟你就有矛盾了?不是我的问题,是你的问题。所以不会在这方面反思自己,这点我发现我错了,我对不起你。其实就是没有过于深入到灵魂,没有深入到人性,自然我们没有矛盾。
昨天我思考的时候就想到了林奕含,文学的巧言令色,还有文学背后的人的人性。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关乎于精神的、意识的、灵魂的,本身是自由的,说难听点就是巧言令色的,是工具,是供用它的人使用的。那个人可能自己也很混乱,语言实在不能精准表达灵魂,因为灵魂是很复杂的,不可捉摸的,有时候词不达意,很多时候不能用言语形容,会多变,甚至矛盾的角度都是对的。自我认识这种事情,荣格到八十岁竟然说我越来越不认识我自己了,引用了老子的“众人昭昭,我独昏昏”。
我觉得关系也一样,很多语言,我们各自写的文字,具体小事的冲突,都是一种不能概括我们存在的表达,是远远不能说明甚至决定爱恨情仇的,有更高的东西在,我不能用语言来表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