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证施治足跟痛

 新用户5616Y0eR 2023-03-29 发布于辽宁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症,是指多种慢性疾患所致的跟骨跖面疼痛,可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是中老年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

冶则:补益肝肾,填精生髓,活血通络,化瘀止痛。

分证施治

1. 风邪侵袭型


脉证:主要表现为足跟部局部疼痛,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畏风,舌淡苔薄白,脉浮。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剂:独活牛膝汤加味

独活10g、牛膝10g、防已10g、萆薢10g、防风10g、秦艽10g、当归10g、葛根10g、茯苓10g,生姜3片,大枣5枚,麻黄5g、肉桂5g。

用法:水煎服,2日1剂(下同)。

中成药:

①九味羌活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冲饮;

②防风片,每次5片,每日2次口服;

③追风透骨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

2. 寒邪阻滞型


脉证:主要表现为足跟部局部疼痛,疼痛固定不移,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得热痛减,遇寒则甚,或伴关节屈伸不利,舌淡苔白,脉弦紧。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剂;乌头汤加味

制附片、制二乌、白芍、防风、苍术、黄芪、桂枝、羌活、独活、灵仙各10克,干姜、细辛、麻黄、甘草各5克。

中成药:

①风湿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

②风湿骨痛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

③小(大)活络丸,每次1粒,每日2次口服。

3. 湿邪重着型


脉证:主要表现为足跟部局部疼痛,行走不利,疼痛固定,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下肢麻木,手足沉重,屈伸不利,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剂:苡仁除湿汤加味

薏苡仁、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当归、川芎、海桐皮、路路通各10克,生姜3片,甘草、麻黄各5克。

中成药:

①寒湿痹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冲饮;

②神师麻片,或天麻片,每次3片,每日2次口服。

4. 湿热阻滞型


脉证:主要表现为足跟部局部灼热疼痛,疼痛固定不移,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伴口渴胸闷,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剂:白瑛加桂枝汤加味

大米、石膏各30克,知母、桂枝、地龙、忍冬藤、连翘、灵仙、独活、秦艽、海桐皮各10克,木通、甘草各5克。

中成药:

①二妙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

②湿热痹颗粒,每日2次,每次1袋冲饮;

③正清风痛宁片,每次4片,每日2次口服。

5. 痰瘀阻滞型


脉证:主要表现为足跟部局部疼痛,疼痛时轻时重,固定不移,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苔白腻,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方剂:桃红四物汤加味

当归、川芎、白芍、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香附、牛膝、秦艽、羌活、白芥子、胆南星各10克,甘草5克。

中成药:

①大(小)活络丸,或中华跌打丸,每次1粒,每日2次口服;

②三七胶囊,或血蝎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

6. 气血亏虚型


脉证:主要表现为足跟部局部疼痛,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固定不移,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头晕心悸,失眠多梦,肢软乏力,面色无华,肢体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濡养筋脉。

方剂:八珍汤加味

党参、茯苓、白术、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独活、加皮、夜交藤各10克,炙甘草5克。

中成药:

①十全大补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

②八珍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冲饮;

③补中益气口服液,或黄芪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

7. 肝肾不足型


脉证:主要表现为足跟部局部疼痛,疼痛固定不移,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头目眩晕,腰膝酸软,肢软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味

独活、寄生、牛膝、杜仲、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茯苓、秦艽、桂枝、防风各10克,甘草、细辛各5克。

中成药

①壮骨关节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

②独活寄生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冲饮;

③天麻杜仲胶囊,每次3粒,每日2次口服。

8. 肝肾阴虚型


脉证:主要表现为足跟部局部疼痛,疼痛固定不移,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头目眩晕,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眼目干涩,舌红苔薄黄干,脉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方剂:知柏地黄汤加味

知母、黄柏、熟地、山药、枣皮、茯苓、泽泻、丹皮、黄精、加皮、忍冬藤、夜交藤、秦艽、鸡血藤各10克。

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或壮腰健肾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

9.气滞血瘀证

脉证:足跟痛如刺,痛处固定,拒按,动则更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剂:身痛逐瘀汤加减。

川芎、当归、五灵脂、香附、甘草、羌活、没药、牛膝、秦艽、桃仁、红花、地龙等。

中成药:七厘散等。

10.湿热内蕴证

脉证:足跟局部疼痛,轻度红肿,有热感,压痛明显,伴口渴不欲饮。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通络止痛。

方剂:四妙丸加减。

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牛膝、杜仲、鸡血藤、川芎、延胡索、当归等。

中成药:四妙丸等。

11.寒湿痹阻证

脉证:足跟冷痛重着,痛有定处,遇寒加重,得热减轻。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细数。

治法:祛湿散寒,通络止痛。

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党参、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桂枝、茯苓、细辛、防风、秦艽等。

中成药:小活络丹等。

12.肝肾亏虚证

脉证:足跟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劳则更甚,休息减轻,腰膝酸软无力,可伴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或伴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剂:左归丸或右归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等;或熟地、山药、山茱萸、杜仲、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肉桂、附子、当归等。

中成药:左归丸、右归丸、抗骨增生胶囊等。



足跟痛验方:

1.气滞血瘀型

活血化瘀汤: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乌药10克,枳实15克,生地15克,地龙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肝肾亏虚型

补肝益肾汤:当归12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菟丝子10克,山茱萸10克,枸杞子10克,桑葚10克,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寒凝血瘀型

温阳逐寒汤:羌活10克,干姜10克,吴茱萸5克,肉桂5克,麻黄10克,细辛3克,防风10克,木香10克,良姜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4.足跟骨刺

全效增生汤  :

熟地30g,木瓜18g,薏苡仁、牛膝各15g,当归、川芎、五加皮各12g,木通、穿山甲各10g。

用法:水煎服,日1剂,2周1疗程。

功效:足跟骨刺。


5.五川灵仙汤:

熏洗治疗足跟痛

组成:川芎20克,川乌20克,川牛膝30克,川断30克,川椒2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玄胡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

用法:将前12味药物放入锅中,加冷水3000毫升左右,浸泡1~2小时,煎沸30~40分钟,倒入盆内,加入芒硝、食醋搅匀。先用热气熏蒸患处,待水温不烫时浸洗患足,水温下降时加热可继续使用,每次熏洗时间不应少于1小时,早晚各1次。1剂药可用2天。每次熏洗前必须将药液加热后熏蒸和浸洗。

温馨提醒:💊仅供有缘人参考学习。由医师辨证施治!对证下药!切勿盲目尝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