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干支 纪年/月/日/时 细说!

 缠绵168 2023-03-29 发布于广西

(1)干支纪年

纪年法是我同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延用至今,现行之公元纪年是西方的历法,可将公元纪年换算为干支纪年,从现有资料可知,公元纪年的元年为我周东汉时期平帝元始元年,这一年的干支为辛酉,公元二年是壬戍,公元三年是癸亥,公元四年是甲子。可以看出:公元元年比公元后的第一个甲子早了三年,因此公元后的纪年换算为干支纪年时,要先减去年,然后除六十,以余数定其干支。

如:求公元1984年之干支,以(1984-3)÷60=33……1则可知为甲子,因甲子为六十纳音之始。

如:求公元1974年之干支,以(1974-3)÷60=32……51,因六十纳音甲子为始为1.则甲为11,甲申为21,甲午为31,甲辰为41,甲寅则为51,可得出公元1974年干支为甲寅余皆仿此。


图片

图片

 

(2)干支纪月

干支纪月首先要搞清楚十二月建的概念。远古时期,先哲仰观天象,以北斗星绕北极星环行的区域划为十二等分,与四时的十二个月相对应,依次序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其每年各月的干支组合则有其一定的规律,干支纪月法的第一年(即甲子年)正月该怎样确实呢?地支为寅,天干为丙,正月即为丙寅月,这是因为干支组合中的第一个组合为甲子,第二为乙丑,第三则为丙寅,由此可知,正月丙寅,二月丁卯,三月戊辰,四月己巳,五月庚午,六月辛未,七月壬申……十二月丁丑。

知道了第一年(甲子年)的每月干支组合,那么第二年(乙丑年)以及下面的其他年份的每月干支组合又怎么推算呢?古人根据其固有的循环规律总结出了相应的口诀,可在实际中运用,口诀如下: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年寻庚上,丁壬壬住顺行走。

    戊癸之年何方发,甲寅头上好追求。

    其意为甲年与己年,正月从丙寅开始依次顺行十二月建;乙年与庚年,正月从戊寅开始依次顺行十二月建:丙年与辛年,正月从庚寅开始依次顺行十二月建;丁年与壬年,正月从壬寅开始依次顺行十二月建;戊年与癸年,正月从甲寅开始依次顺行十二月建。

图片

 

(3)干支纪日

干支纪日起源很早,经过近代史学家多方考证认为:至迟从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即公元前七七二年二月己巳日起,我国就有了连续用干支纪日之纪录,此后从未间断。从那时起至清朝末年,官方颁布文告、记录史事用的都是干支纪日。辛亥革命以后,官方采用西方历即改为序数纪日,但干支纪日在民间仍继续流传,且官方出版的万年历上都有相应的日干支排列.只要手头有一本万年历,就可很容易查出用事之日的干支,且有些长于此研究者,根据古传口诀及有关规律,总结出了快速推日干支的方法,有兴趣的读者可购卖此方面的书籍研读,或从网上查阅有关资料,此处不再作详细介绍。

                                 图片

 

(4)干支纪时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其十二时辰与现在24小时的对应关系:子时为23-1点、丑时为1-3点、寅时为3-5点、卯时为5-7点、辰时为7-9点、巳时为9-11点、午时为11-13点、未时为13-15点、申时为15-17点、酉时为17-19点、戌时为19-21点、亥时为21-23点。从甲子日开始,这一天的时辰干支依次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乙丑日的时辰干支则接着甲子日亥时往下推,为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丁亥。根据其固有的规律,为此古人也总结了一首口诀如下: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不须移。

为甲与己,从甲子开始顺行十二时辰;乙日与庚日,从丙子开始顺行十二时辰;丙日与,从戊于开始顺行十二时辰;丁日与,从庚子开始顺行十二时辰;戊日,从壬子开始顺行十二时辰。

    以干支相配来纪时,六十个时辰一个周期;①以干支相配纪日,六十天为一个周期;②以支相配纪月,六十月为一个周期;③以干支相配纪年,六十年一个周期。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它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轮回运化的规律。

以干支相配来纪时,六十个时辰一个周期,为五天。传统干支历以五日为一候,是说在我们中华大地,在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五天一候的时间段内,有区别于一年内其他时段的气候物候特征。如果以五年的时间段来考察,可以总结出五年一变的气候变化规律来。现代的气象学表明,在中国大陆,旱涝、冰雪、病虫害、全年平均温度等等,确实有短至以五年,长至以三十年、六十年为周期的变化规律的。而这些周期性的规律,正是与太阳和地球的运转规律有着一对一的绝对联系。这就充分说明,以六十甲子纪年、月、日、时的干历,是以太阳、地球的运动规律为基础的严密的纪时系统,并非是随意编排的。这种历法,是我们中华先民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并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严谨的理论,有待于我们现代人进行重新学习与认知。她是中华文化所由发生的母体之一,我们的哲学、社会学等等中华文化,无不包含着这种基因。考察中华文明史,六十甲子学说正是中华文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