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标题

 夜未央kdxnts9q 2023-03-29 发布于北京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赋予学校对课程的管理权,教师角色也从课程执行者向课程领导者转变。2017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升级为“学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又提出了“课程核心素养”,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这些变化对当下的高中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课程实施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实施、落实等具体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扮演着课程领导者的角色。课程领导力是指为实现高品质的课程、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和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相关事务,并对其进行引领和引导的能力。那么,如何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课程规划与开发力。要以学科育人目标引领学科课程体系和学段课程体系的构建。开发、构建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初高中一体化课程体系。要注重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单元整体教学课程模块的构建,注重打造精品课例。
  课程组织与实施力。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教学实践。教师要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力图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要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聚焦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学科大概念,从单元的角度出发抓住历史发展的主线整体设计,构思单元学习目标,提炼单元主题。依据课标,立足大概念,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逻辑。建构新的、主题更为明确的、更适于学生学习与探究的教学路径。
  抓住课堂育人的主阵地,开展生本化、班本化课程实践。课堂育人,知识学习是基础,能力素养培育是必须,性格品质发展是追求。
  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科育人路径。研究“互联网+”时代历史课堂教学范式,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科育人路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如应用微课辅助教学;历史影视资源辅助学科育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的智慧课堂,实现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引导学生智慧学习;网络环境下,利用电子白板进行课堂内容保存和回放、学生答案展示、随堂测试成绩统计等开展历史教学实践;“互联网+”时代,数字博物馆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利用网络上的数字博物馆资源进行史料教学、专题教学,在课下利用数字博物馆远程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基于iPad+Apps的课程设计研究;借助未来教室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基于电子双板、师生交互系统和开放的网络环境等解决教学问题。
  课程评鉴与反思力。开展历史反思性实践,有理有据反思修正,实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
  反思性实践的重点在于探究和解决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教师能在对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的评价中获得体验,经过反复的实践、评价、体验,逐渐成熟起来,达到学会教学的目的。
  反思性实践不仅要评价教学内容等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完成情况,而且要对学生的发展性目标的形成情况进行评价。要让学生养成反思自己学习行为、态度等的习惯,并能针对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逐渐提高其学习能力。
  加强支持环境建设,促进历史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有效生成。
  推动课程制度与文化建设以营造素养导向的学校生态。课程建设实践中,学校要倡导奉献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倡导“学术·合作”的教研文化,形成“在一起,飞更远”的团队合作文化,促进师生文化自觉。
  建立学习型组织,促进专业合作,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发挥学校教研组的功能,加强同事间的合作。通过学科教研组、学科备课组、跨校区域学习共同体、名师工作坊等专业共同体建设,形成崇尚反思实践的学习共同体文化,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优化校本研修模式,提升课程实践力。遵循校本主题研修“问题—学习—探究—问题”的基本流程,唤醒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引导教师有的放矢地发现课程问题,进而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并在终身学习理念的影响下,建立常态化的学习机制,引领教师踏上“自主学习、系统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成长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