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9年,山西捞出了四尊唐代黄河大铁牛,隶属于国宝级文物,但专

 Loading69 2023-03-30 发布于四川
但专家却提议露天展示不“保护”,让游客随意触摸,不怕损坏吗?
 
打捞出铁牛的地方,正是位于山西省永济市的蒲津渡遗址,这里在中国古代,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渡口。
 
不但承担着秦晋两地的贸易往来,还是很多军队集结的必经之地,历史上很多朝代也在此修造过浮桥,是古代黄河的第一大渡口。
 
只不过后来因为黄河东移,这个渡口的很多东西都淹没在水中,惨遭泥沙掩埋,它的辉煌才成为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但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水量减少后,这里又发生了很多怪事,过往的船只,总会莫名其妙的被尖锐物刮伤船底,导致商船破洞漏水,造成严重损失。
 
船夫大着胆子下去查看,但最终还是一无所获,后来到了50年代后,三门峡开始蓄洪,河床泥沙再次淤积,河水开始西移,这个渡口的很多东西,又遭到了洪水冲击和泥沙的二次掩埋,蒲津渡再次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而揭开这层面纱的人,正是永济博物馆的馆长樊旺林,他是一个非常较真的人,由于始终相信历史上,这里曾出现过巨型吊桥,便三番五次过来寻找。
 
但桥的事情还没弄清楚,他就对这里留下的一句民谣,“九曲黄河传神话,镇河铁牛现真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这个铁牛是什么意思?莫非传说中在蒲津渡,刮伤船只的“怪物”,正是这东西?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铁牛还真的存在,史料《唐书志》就有记载:于蒲津关两河岸开东西门,各造铁牛四,及前后铁柱三十六,铁山亦四,夹岸维舟,河梁用成。
 
简言之,就是说这里有4只铁水浇筑的黄河大铁牛,来自唐代,镇守着这个地方。
 
而唐代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一千二百多年,黄河大铁牛还存在吗?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和同事研究了黄河的地势走向,以及淤泥堆积后,于1988年,在县委和县政府的支持下,永济博物馆开始了探寻。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拿着探杆,不停往蒲津渡方圆一公里搜寻,耗时一年多后,他们终于找到了黄河大铁牛的身影。
 
1989年,铁牛出土,不管是造型还是神态都十分的精致,牛角、颈部的褶皱,以及怒目直视的双眼,更是让其气势又平添了几分威严。
 
并且,少见的是,铁牛的额前还雕刻了花纹,算是历史上鲜有的作品之一。每尊铁牛的高度也达到1.9米,长约3米,宽约1.3米。
 
尾巴还有横轴,直径在0.4米,长约2.3米,轴头还有各种装饰、菱花、卷草等,可见大唐盛世的筑桥工程不一般。
 
而黄河大铁牛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在当时的用途,也有两个说法,首先是固定浮桥的桥桩,稳定巨型铁桥,满足贸易往来的需求,尾部的横轴,便是用来拴连桥索的。
 
其次是当时黄河水患严重,经常决堤引发洪水,为了镇河,才修建了四尊大铁牛,分别置于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因此它也有了一个别称——镇河铁牛。
 
如今,黄河大铁牛又重见天日,它的意义也从“镇河”,转变成一个时代强盛,和人民聪慧的象征,是世界桥梁史上的瑰宝,如何保护也成了当下的重中之重。
 
由于铁质文物本就会生锈,加上黄河大铁牛的重量,达到了70吨,想要运输或重新填埋保存,都会对它形成伤害。
 
于是专家便提出,将文物原地提升12.2米,露天展示不保护,游客可以上手触摸。原来,人手上的油脂,能够对铁的表面起到一层保护作用,从而使铁牛光滑油亮。
 
这便是黄河大铁牛,与其他文物不一样的地方,而这也是最为妥善的一种保护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