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样骨瘤(Osteoid Osteoma)

 医学影像小英语 2023-03-30 发布于浙江

骨样骨瘤(Osteoid Osteoma)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成骨性肿瘤,肿瘤细胞能产生骨样组织,约占良性骨肿瘤1. 66% ~ 10.00%,由Jaff 于1935 年首先报道,好发儿童和青少年,90% 患者发病年龄 10~30岁,男性多见。好发股骨、胫骨以及肱骨等,约占50% ,其他关节也可发病,脊柱少见,大部发生在腰椎(59%),而且瘤巢多位于椎弓,位于椎体少见,由于疼痛性肌肉痉挛和肿瘤周围炎症反应的作用,约70%的脊柱骨样骨瘤患者可发生脊柱侧凸。

      主要临床症状为局部疼痛,有学者认为是肿瘤产生的前列腺素导致的,因为患者血液中的前列腺素是常人100~1000倍,前列腺素可导致瘤巢纤维基质里的血管充血,压迫其走行的无髓鞘神经纤维而引起疼痛。早期间歇性疼痛,夜间加剧,口服水杨酸类药物后疼痛可缓解或消失,后期持续性疼痛,服用水杨酸类药物不能缓解。 

       病理学上,骨样骨瘤是由直径小于2cm的瘤巢及周围反应性增生硬化的骨质构成。镜下可见瘤巢是由骨样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瘤巢中心以网织骨为主,伴有钙化或骨化,瘤巢周围则由增生致密的成熟骨质构成,瘤巢周围是血管十分丰富的纤维基质,血管间可见无髓鞘的神经纤维。根据瘤巢发生的部位分为: 皮质型、松质骨型、骨膜下型和髓腔型。

       影像学上,瘤巢是骨样骨瘤的特征性改变,X 线 CT 典型表现为直径小于 2cm 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 瘤巢) ,其内见不同程度的钙化斑点,周围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硬化。病灶周围骨密度也可能由于疼痛引起废用性骨质疏松而减低。MRI不但可以显示瘤巢和周围的硬化,还可以显示邻近的骨髓水肿和关节积液,周围广泛骨髓水肿是该肿瘤的一个MRI表现特点,这是由于瘤巢中肿瘤性骨母细胞的环氧和酶-2(COX-2)的高表达所致。MRI上瘤巢表现为 T1WI 低信号,T2WI上信号主要根据瘤巢内部的钙化或骨化程度可表现为低、中等或高信号,以骨样组织为主时为高信号,而钙化或骨化明显时信号显著减低,瘤巢中央部分骨化时可表现为“靶征”,即瘤巢中央骨化的部分表现为低信号,周围非骨化的部分表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时,由于肿瘤基质富含血管而明显强化。瘤巢周围可见由于骨质硬化所致的低信号。

      临床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瘤巢的完全切除或毁损。

[1]谢中胜, 陈志强, 曾道辉. 骨样骨瘤的临床影像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 28(06):42-43+46.

[2]郭少贤, 刘庆余, 陈建宇. 脊柱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诊断[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 11(2):4.

 骨样骨瘤(Osteoid  [ˈɒstɪˌɔɪd]骨样的,似骨的 Osteoma [ˌɒstɪˈəʊmə]骨瘤

dead weight 累赘,拖油瓶

Those empty boxes are dead weight,let's get rid of them.

这些空瓶子完全是累赘,扔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