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焦土恢复绿意盎然,只要春风

 偶然间的菲菲 2023-03-30 发布于河北

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享受着被数字创造出来的便利世界的同时,也让我们丧失了很多主动创造的机会与能力。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背诵的一首白居易的古诗《草》中的诗句画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句中被野火烧过土地虽然呈现了黑黢黢的焦土状,但来年春风春过又是一片绿意盎然。“焦土”意味着一个富有生机的地方退回到贫瘠的状态,同时丧失复苏的能力。

在互联网数字时代的今天,虽然好像加速了我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但也让更多的人精神生活变得更加贫瘠,甚至出现了两级分化的两部分人:一小部分创造这个巨大的网络“盛宴”,另一部分人犹如“饕餮”般不假思索享受创造物。

在《焦土故事》这本书中作者克拉里将人类生存的这个永远在线、昼夜不停地地球村比喻为“焦土”。

这本书的作者乔纳森·克拉里是美国当代著名艺术史家和艺术理论家,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现代艺术与理论迈耶·夏皮罗讲席教授。

在书中克拉里说出了数字资本主义中显而易见却从未被正视的社会病症,戳穿了人类因科技而快乐的假象。当所有人都惊叹于互联网的快捷便利,却很少有人思考过它如何被发明出来?受到何种控制?以及对人类的真正影响是什么?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在关于人的学说中论到人是以自然界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物质统一体。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思维又是以自然界为内容、凭借身体和思维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凭着人的本质来认识自然界,实际上不过是自然界自己认识自己,因而是完全可能的。人是以身体(肉体)为基础的灵魂与肉体,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体。大脑是肉体,灵魂与大脑分不开,没有大脑活动便不能思维,二者有差别,又统一于人本身。所以,以人为基础的灵魂与肉体的统一实体,是正确理解思维与存在统一的前提。

有人说,我们现在已经把自己交给了算法。瑞士著名的精神病学家路德维希·宾斯万格在20世纪50年代曾说过:拥有独立自主的自我人格被抛弃了,主体就这样把自己交给那些关乎人类生存的力量,但这些力量与自己却格格不入。他好像预言了这一点。

人是以感性为基础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体。人首先是有感性,然后才有理性。因此,只有存在与本质结合,直观与思维结合,才有生活和真理。在数字化人工智能的现代,人们置身在了一个巨大的数字工作场所。这对于克拉里来说,当“人类的生产力不仅仅是被技术所增强,而是被技术所取代”时,资本的极限就出现了。这一点在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有着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费尔巴哈关于自然的学说中这样描述,自然界是一切物质的感性的有形事物的总和,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是“非产生、非创造”的实体,是永恒的实体。它的存在和变化始于自身原因。时间和空间是自然界事物的存在形式。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他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这样: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他说:“思维和存在的真实关系只是这样;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思维是从存在而来的,然而存在并不来自思维。存在只能为存在所产生。”

在《焦土故事》中,克拉里对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做了客观的评价,他描绘了我们与数字技术之间的不断变化,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从属地位。费尔巴哈认为人与人的感觉和思想都是在与他人交往中产生,形成和证实的,但是你我之间交往有限,要解决认识中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就需要把个体和类统一起来,依靠世世代代相传的人类认识。

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清晰的感知到,克拉里所描述的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比如我们几乎24小时不间断地消费来自屏幕、智能手机和大众媒体的数字图像,再加上日益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是人类渐渐失去了感知大自然创造的微妙色彩的能力。我们渐渐变成了视觉上的文盲,这让我们与自然色彩来源的产生了分离,结果便是推动我们去消费更多的人造色彩。人造色彩的迅猛发展必然会对全世界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比如塑料。

总之,克拉里在书中所描述的数字资本等“焦土”不仅仅加剧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它们还是人的异化、社会凝聚力的涣散等等的最大元凶。最后,面临这样一个满目疮痍的“焦土地球村”,我们“等风来”来的同时,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又该做些什么?这是一个迫在眉睫需要思考的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