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依平<<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书笔记

 0爱书一族0 2016-11-08

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为应《新时代》杂志编辑要求,写一篇批评文章来评述施达克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恩格斯于1886年初写下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篇文章。该文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对其哲学先驱---德国古典哲学的最杰出代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关系,并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作了系统的阐述。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首先,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之一的黑格尔哲学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他指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但是,黑格尔又“不得不去建立一个体系,而按照传统的要求,哲学依系是一定要以某种绝对真理来完成的。”这样一来,黑格尔本人并没有清楚地得出革命的结论,“黑格尔体系的全部教条内容就被宣布为绝对真理,这同他那消除一切教条东西的辩证方法是矛盾的;这样一来,革命的方面就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闷死。”在黑格尔哲学中,辩证的方法与唯心主义体系的矛盾是难以解决的,因而最终导致了其哲学依系的破产和学派的解体。

接着,他指出在学派的解体中,在反对宗教的斗争中,费尔巴哈(曾是黑格尔学派的支脉)走上了唯物主义的道路。“这时,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出版了。它一下子就消除了这个矛盾,它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但是,费尔巴哈并没有真正克服黑格尔哲学,因为他在批判其唯心主义时,连同其辩证法也抛弃了。“费尔巴哈突破了黑格尔的体系,并且干脆把它抛在一旁。但是仅仅宣布一种哲学是错误的,还制服不了这种哲学。”

然后,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对唯物主义世界观采取了真正严肃的态度,把这个世界观彻底地(至少在主要方面)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里去了。”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改造成唯物主义辩证法,“我们重新唯物地把我们头脑中的概念看作现实事物的反映,而不是把现实事物看作绝对概念的某一阶段的反映。这样,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是在表现上不同的”。同时,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源于而又高于德国古典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变革。

  阐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指出对第一个方面的回答是划分两大阵营的标准。“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除此以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它们在这里也不能在别的意义上被使用。”对第二个方面的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恩格斯彻底地批驳了不可知论,指出“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并举例说明。

恩格斯还揭露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他指出唯物主义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旧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有其局限性,如“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 恩格斯还指出旧唯物主义那些局限性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自然科学主要是收集资材料的科学,关于既成事物的科学。而费尔巴哈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摆脱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局限。恩格斯指出“他作为一个哲学家,也停留在半路上,他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

一方面,它是在批判地继承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因素和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的产生的,德国古典哲学是其直接理论来源。恩格斯还指出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受似乎稳定的事物以及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前进的发展,不管一切表面的偶然性,也不管一切暂时的倒退,终究会给自己开辟出道路。”

另一方面,当时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但是在本世纪,自然科学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关于过程、关于这些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关于把这些自然过程结合为一个伟大整体的联系的科学。”

  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首先,恩格斯指出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都是有规律的。但有一点不同。“在自然界中(如果我们把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撇开不谈)全是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这些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动力的相互作用中。”“反之,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他进而认为不能把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认为是最终原因,而要去“研究隐藏在这些动力后面的是什么,这些动力的动力是什么。”实际上,在人们动机的背后还有引起这种动机的物质动因。

其次,他还指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任何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而任何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因为任何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

最后,他阐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在现代历史中,国家的愿望总的说来是由市民社会的不断变化的需要,是由某个阶级的优势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和交换关系的发展决定的。”恩格斯进一步指出,除了国家和法律等政治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外,哲学和宗教等意识上层建筑也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他还总结指出“但是这种历史观结束了历史领域内的哲学,正如辨证的自然观使一切自然哲学都成为不必要的和不可能的一样。现在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不再是要从头脑中想出联系,而是要从事实中发现这种联系了。这样,对于已经从自然界和历史中被驱逐出去的哲学来说,要是还留下什么的话,那就是只留下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