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容县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3-30 发布于山东

容县以容山、容州而得名。

秦朝,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容县地属象郡辖地。汉初属南越国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容县属合浦郡合浦县地。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将今县境东北部之自良、古旺、大里、同江、思旺一带划出在苍梧郡下置鄣平县,今县地既属合浦郡合浦县地又属苍梧郡鄣平县地。建安八年(203年)设立交州,合浦郡合浦县和苍梧郡鄣平县归交州管辖。三国,容县属吴,为交州合浦郡合浦县地和苍梧郡鄣平县地。晋朝(公元281-420年),将合浦县分置合浦、荡昌二县,隶属交州合浦郡,今容县地属荡昌县地,县治所设于今容城城区。南北朝,前期(420-465年)荡昌县(今容县)属交州。南朝,宋泰始年间(465-471年),交州改越州后属越州。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改荡昌县为阴石县,置阴石郡,属石州(州治在今藤县),郡治设于阴石,是容县置郡之始。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阴石郡,改阴石县为奉化县。开皇十五年(595年),将今县地东北之鄣平县改为安人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复改安人县为宁人县。开皇十九年,将奉化县改名普宁县,隶属扬州永平郡(郡治在今藤县)。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合浦郡之北流县和永平郡之普宁县置铜州,州治设于北流县,又从北流县分置宕昌(今容县地西南部)、新安(今容县地西部)二县,从普宁县分置渭龙县(今容县西南部)。宕昌县建治不久便析入普宁县和渭龙县。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颁令各州县以所在地之名山大川命名,铜州镜内有名山大容山,因改铜州为容州,此时置容州普宁郡。贞观十一年(637年),将新安县划归渭龙县和普宁县。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将原属藤州辖下之宁人县更名欣道县,划旧容州管辖。此时容州领普宁、北流、陵城、渭龙、欣道和陆川等六县。开元中,容州升格为都督府,移容州郭下之北流县于西南60里,自此,北流县与普宁县、渭龙县载然分域。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置容州管内经略使,领14州60余县,普宁县(今容县)及渭龙、欣道县(其他大部在今容县地)均隶属容州。元和年间(806-820年),容州治所和普宁郡治所由北流徙至普宁县,容县成为州治之始,随之成为祖国南疆的政治、军事重镇。五代十国,今容县地属普宁、渭龙、欣道县地,隶属容州宁远军。宋朝,开宝五年(972年),废欣道县、渭龙县,其地并入普宁县。皇钓五年(1053年)置容州路(领11州),建炎年间(1127-1130年)复设容管,普宁县为路、管治所驻地。元朝,普宁县地概有今容县地,隶属容州,当时容州领普宁、北流、陆川三县。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撤销普宁县,其地并入容州。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改容州为容县,隶属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梧州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容县属广西省梧州府。2年属郁江道。3年属苍梧道。15年废道后属苍梧行政督察委员。19年属玉林民团区。21年属梧州民团区。23年属梧州行政监督区。29年起属梧州行政督察区。1949年11月28日容县解放后即属广西省梧州专区。1951年7月玉林专区与梧州专区合并,迁署容县办公,称容县专区,时容县属容县专区。1958年7月撤销平乐、容县两专区,分别设立梧州、玉林两专区,容县划归玉林专区管辖。自1971年至今,容县属玉林地区。

都峤山位于容县的南面,又称南山,是著名的全国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洞天,与泰、衡、华、恒、嵩等五岳齐名。方圆37平方公里,是我国罕见的丹霞地貌,以雄伟巍峨、峰奇石怪、谷幽洞多、道险、人文资源丰富而著称。古时有九寺十三观之盛,是道、佛、儒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香烟缭绕,晨钟暮鼓、樊音缈缈是集宗教、文化、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名山。1988年被定为广西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1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核心景区有庆寿岩、白鹤塘、南山肚等。其中庆寿岩有高108米、宽88米的世界第一大摩崖石刻金佛大字,形成“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独特景观;还有七十二房井、五百罗汉堂、庆寿岩禅寺、云溪寺、莲花岩等,是休闲度假、观光游胜、宗教朝圣的好去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