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自己”到底是增值还是陷阱?

 蔡垒磊 2023-03-30 发布于浙江

  

文:蔡垒磊

在知识星球的财商日记里,看到一位星友的提问:

  

说现在到处都讲投资自己,留学是投资自己,做医美也是投资自己,学摄影、考证全是投资自己,报课程就更是了。那到底投资了个啥,也没见个成效,所以究竟这个“投资自己”是真投资了还是假投资了?

这个问题我想也是很多人的困惑,我就在请辩写一篇详述一下,到底咱是投资了还是被坑了?

所谓的投资自己,我认为只要是让自己在某方面变好了,哪怕只是增加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知识,也算——谁知道啥时候就用上了?一旦用上,那之前的怎么就不算投资了?

但问题就在这里,有些事情,只有在用上的时候,你才可以说之前的积累全是必要的投资。没用上呢?你就会觉得自己被坑了——怎么我这么傻,人家说什么我就信什么,这玩意儿根本没用啊。

错。不是没用,是你没用上而已。有用上的,有获取了大收益的,只不过那个人不是你。所以同样的自我投资,加成在不同人身上,对其评价很可能是天差地别的。

举个例子去年我们“上行部落”接近尾声的时候做了自媒体的践行,有人持续做下去,现在作为副业帮大家整理资料稳定月入几千上万,对吧,逐同学;有人现在成了小咖,经常产爆款,对吧,达尼。还有许多我不点名了。大家都才跟着做了几个月而已,有人在我们的践行监督结束后就结束了,有人就持续做下去了,那这个算不算自我投资?看对谁来讲而已。

所以以上说得都对,学摄影,做医美,学投资,出国留学,这些全是投资自己。你把它归为消费,是因为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需要先花下去——投资自己本来就是要成本的,不然叫什么投资呢?但就是因为你后来没用它产生收益,或产生的收益不够大,所以你把它归为消费了。

那为啥有人就用上了呢?还是不同人的个人情况不同,所以我们在选择自我投资时,要选择的项不同,因为不同项对不同人的性价比不同。

巴菲特告诉一个乞丐怎么投资,有用吗?没用。这个乞丐借了4000多万跟巴菲特吃了一顿饭,投资自己了吗?投资了,但它一辈子也不可能靠这顿饭把这4000多万赚回来还清。

可是段永平可以,所以他花了这个钱去跟巴菲特吃午餐,顺便带了初出茅庐的黄峥去。大家都知道,80后的黄峥后来靠拼多多成了中国前三的富豪,只有靠天量的捐款才能把自己的身家降下来,现在年纪轻轻已退休,只能靠做点公益维持一下生活这样子。

道理就是这个道理,你得明白自己的处境,然后才能选择投资自己什么。你兜里总共一万块钱,花3999来报“加密搞钱俱乐部”,我是拒绝的。为什么?因为这笔钱你不一定能挣回来,你可能翻10倍,也可能一无所获,那你为什么不拿这个钱去煎饼摊拜个师傅?你把1万块都给他,回头你自己就能出摊赚钱了。你来报我这里,性价比就不如在煎饼师傅那里高。

同理,我们“提钱退休”私董会为什么交了钱还得面试和审核?你一共2万块钱,全给了我,我怎么办?接下来你靠什么生活和赚钱?我得包你吃喝拉撒睡,还得给你提供就业岗位,让你把费用赚回来,我肯定不愿意做的,我图啥,2万块钱买爹去了?那为什么我们私董会里90%以上的年收入过千万的老板就没问题呢?因为家大业大,轻轻磕碰一下,涉及的资金比例就巨大,这2万块又算什么?就KTV开几瓶洋酒的事儿。

你钱少,就投马上能产出的事情,不能立即产出就不投;你钱多,就投有长远增益的事情,因为对你来说一时的投入产出比一点都不重要,对你的现有积累在比例上有长期增益才最重要;你财务自由了,学学摄影,学学审美,学学马老师的五连鞭都不是坏事,这些自我投资能让你有更多的精神收获,毕竟这时候钱的比例再增加,也不如精神愉悦来得重要。

所以很多人说这个没用那个没用,本质上还是你没有依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当下的自己应该投资的东西。

投资自己当然要投,就算一块地,也得施肥,施好肥,才能不断增加产出效率,否则永远做人下人。但重点是施对肥,把你的钱和精力,投在最适合当下的你的地方。

陷阱还是跳板,是你自己定义的。

.........................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