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兴业县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3-30 发布于山东

取兴德县的“兴”字和祈望农业、畜牧业等兴旺发达之意,故称兴业县。

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平岭南,置桂林、南海、象三郡。今县地属桂林郡。西汉,高祖三年,南海尉赵佗兼并桂林、象二郡建立南越国,自立为南越武王,今县境属南越。元鼎六年,武帝平南越,将桂林、南海、象三郡分置南海、郁林、苍梧、珠崖、儋耳、交趾、合浦、九真、日南9郡。今县境属郁林郡。三国吴时,置阴平县。晋朝,今县境为阴平县地。太康元年,阴平县改名郁平县。南朝,今县境在宋、齐、梁三朝时,为郁平县地,属广州刺史部的郁林郡。梁朝改属定州,后改属南定州。陈天嘉二年,郁林郡分置石南郡,析郁平县分置石南县。石南郡和石南县治所位置均在今古州肚,隶属于南定州。隋朝,郁平县和石南县初属南定州。开皇十年,改属尹州(今贵港市)。大业二年属郁州,三年又改属郁林郡。大业十二年,析石南县分置兴德县,治所在城隍村,即今城隍镇,后撤销。唐朝,武德四年,复置兴德县,与彰平、石南属南尹州,贞观九年改属贵州。麟德二年,析兴德县分置潭栗县,治所在今大平山镇;析石南县分置兴业县,治所在今兴业县城区北部。兴业县建置自此开始。潭栗、兴业县与兴德、郁平、石南均属郁州,乾封元年改属郁林州。建中二年,废石南县并入兴业县。唐末,今县境有兴业、郁平、兴德、潭栗等4县,隶属郁林州。五代十国,今县境仍设兴业、郁平、兴德、潭栗4县,属郁林州。宋朝,开宝五年,废郁平、兴德、潭栗3县并入兴业县,为郁林州治。至道二年,郁林州治迁至南流县。兴业县仍属郁林州。郁林州治在兴业县地前后共330年。元朝,兴业县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岭南广西道(后改广西两江道、广西行中书省)郁林州。明朝,兴业县和郁林州属广西行省(后改布政使司)梧州府。清朝,兴业县初属广西省。雍正三年八月,郁林州改为广西省郁林直隶州,兴业县属之。

中华民国,今县境仍设兴业县,县治在今石南镇环江村。民国二年(1913年),兴业县属广西省郁江道,三年,改属苍梧道,民国十五年,改属广西省。民国十九年,兴业县属郁林民团区,民国二十一年四月,改属梧州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三月,改属梧州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五年九月,属浔州行政监督区,十一月,又改属郁林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九年四月,属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下同),民国三十一年三月,属第三区,民国三十六年三月,属第八区,民国三十六年四月至民国三十八年,属第九区。

1949年12月1日,兴业县解放,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兴业县临时军政委员会,行使县人民政府职能。1951年1月17日,成立兴业县人民政府,属郁林专区。1951年7月,兴业县属容县专区。1952年8月,奉广西省人民政府令,并经政务院于1953年4月23日批准撤销兴业县,原兴业县第一、二、三、四区划归郁林县管辖,改为第九、十、十一、十二4个区。1997年4月22日,经国务院批复,撤销玉林地区和县级玉林市,设立地级玉林市。玉林市新设玉州区和兴业县。

燕山湖位于兴业县葵阳镇铁联六闲村。燕山湖又名燕子大塘,其名由来已久,据说是因为每逢春天时节,许多燕子从燕山纷纷飞出,齐聚湖边,在湖面上追逐嬉戏,翩翩起舞,呢喃歌唱,犹如群燕在举行盛大的舞会,那情景蔚为壮观。湖中之鱼肥大甘美,无腥味,在兴业颇有名气。龙泉岩洞位于鹿峰山中部,此洞是地质变迁形成的喀斯特溶洞。曾经野蛮的向导路程1268米,游览时间约60分钟,溶洞景观一般一个"奇"字。号称"岭南第一岭"和桂林芦笛岩的"姐妹岩"。龙泉岩风景名胜区位于兴业县城隍圩东面1.5公里处。景区由龙泉岩、鹿峰山石林公园等组成。占地面积约2.7平方公里,海拔在130米~380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整个景区以山岳景观及溶洞景观为主,田野及森林风光次之,山景、洞景、水景交相辉映。1995年被定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