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误诊的几率有多大?第二诊疗对脊索瘤患者有多重要

 脊索瘤互助邦 2023-03-30 发布于北京

01

所谓“二次诊疗”,也叫做第二诊疗意见,是一个与原诊相对应的概念。

简单说来,二次诊疗是指,当患者获得第一个问诊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后,可以选择到第二个医生处寻求新的治疗意见。

我最早接触二次诊疗这个概念,是在办理出国就医过程中。

关于病情,我在已经获得国内医院诊断的基础上,又听取了国外专家的医疗建议,与国内诊疗意见有所区别。

二次诊疗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克利夫兰诊所、梅奥诊所、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都开展了二次诊疗的相关业务,对于面临重症诊疗的患者,为其提供再一次的咨询诊疗服务,以避免诊断错误或过度治疗。

根据数据显示,近20年来,中国每年的门诊误诊率在50-90%,住院部误诊率在26-31%。

其中,癌症最易被误诊。例如,脑肿瘤的误诊率高达70%左右,转移性骨肿瘤的误诊发生率为40%,结直肠癌的误诊率甚至可达79%。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93%的患者会改变原来的诊疗方案,71%的患者预后效果比首诊更好。

美国马萨诸塞州医院对二次诊疗项目的研究表明,2284名患者在首次诊疗中被要求进行手术,但通过二次诊疗,有336名患者其实是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由此节省的医疗费用可达53.48万美元。

在我国,尽管第二诊疗的应用还未像发达国家那样广泛和成熟,但已经在一些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机构、跨境医疗中介得到逐步推广和完善。

02

术业有专攻,医生的专业精深,但不一定广博。尤其是,越来越多的诊疗方法都来源于新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知识的更新。

每个人都有知识盲点。即使对于医生来说,想要全面了解最新的医疗资讯,时时刻刻都能做出最正确的诊断和最先进的治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面临癌症这种严重疾病时,多问几个医生,有助于患者更明智的做出治疗选择。

特别是对于脊索瘤这种复杂疾病,治疗往往是个性化的,从外科到放疗,从放疗到内科甚至随访康复。这种综合诊疗,不是一位医生,一个诊室甚至不是一家医院就能完成的。

在繁杂的选择中,患者很难不走弯路,比如手术和放疗间隔时间有问题,比如做了不合适的放疗或化疗,甚至有的患者找到了不合适的医生,匆忙做了没啥意义的手术,钱花了,罪也受了,但是效果很一般,最后还贻误了病情。

讲个我身边的经历吧。我父亲2021年底因为常规检查,发现了肺部息肉,在一家北随访半年后,复查基本没有变化,当时医生建议做一次PET-CT或者直接切除。

作为子女,我是比较焦虑的,但父亲还是决定再随访半年看看。

2023年初,随访CT发现有轻微增长,地方医生说虽然生长缓慢,但是总归是不正常的肿物,建议切除。我又开始着急,拉上父亲去了北京的肿瘤医院,已经做好住院手术的准备。

走进诊室,我本以为医生会给我们开住院证,但医生认为:随访一年,肿物增长不快,并且从影像判断,性质大体是良性的,对于这个位置和大小可以随时手术,技术难度不大,建议再随访半年,然后再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我自己是一名抗癌多年的老病友,自认为在看病这方面还有几分认识,但对于医生的这个建议,我确实感到有些出乎意料。

不同的医生对于疾病态度有区别,技术有差别,预后效果则千差万别。如果当初急于手术,不能说会有问题,但是否有必要马上做这个手术,则是我没考虑到的,后来的医生优化了我父亲的治疗方案。

病友当中也有类似的例子。一个脑瘤患者,在第一次就诊时,医生建议手术,但手术风险不小。由于不愿意冒风险,问诊其他医生并与病友沟通中了解到:对于他的肿瘤,放疗可以替代手术。

尽管这个病友自己可能没意识到,他找其他医生咨询治疗建议的这个行为,其实正是在寻求第二诊疗,但他的确有了更多的治疗方案可以选择,从而避免了一场高风险的手术。

03

切身体会,地方医院从经验和技术上有时候还不能与一流专业水平的医院相媲美,但可以满足常规用药和诊疗需求,同时缓解大医院的医疗压力。

但对于复杂疾病和罕见疾病,在地方医院诊断后,还是有必要去更权威的上级医院再问一问的。

如果患者在治疗前就对疾病有仔细的研究,对各种治疗技术有基本的了解,或许就能更多的避免误诊误治。但作为一名普通患者,拿出这份精力和情绪进行学习和研究并非易事。

因此,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降低误诊、减少过度治疗,二次诊疗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二次诊疗并不是指单纯的两次问诊,而是要咨询不同医生,不同科室,以及不同级别的医院,以获得更全面、更客观的治疗建议。

在抗癌道路上,如果说治疗是战术,那诊疗方案就是战略。战术是为战略服务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战术固然可以弥补战略上的一些小失误。但如果战略选择的不对,再好的战术都是白费。

特别是脊索瘤患者,把早期诊疗方案做好,甚至在术前就能做到对未来的治疗心中有数,才有更大的机会争取好的预后。

作为患者和家属,你可以不懂技术,但要懂原由。现在网络信息丰富,可以弥补医学知识的欠缺。即便医生没时间沟通太多,我们还可以自己学习。

当患者的医学常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理性的时候,相信多数医生是愿意沟通和交流的。

另外,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很多患者缺乏甄别和抓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出现这样的情况,我的建议还是:要和医生、病友们多沟通多交流,'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知道的越多,就越容易辨别真伪。在治疗上,就能少走弯路,少被庸医坑。

最后想说的是,医生的价值不仅在于治疗疾病,还能让患者在问诊过程中完善对疾病的认知,协助患者做出更明智的治疗选择。

作为患者,不要浪费问诊机会,更不要浪费脊索瘤治疗的早期时机,做好前期诊疗规划,为自己争取最好的预后。在这个过程中,二次诊疗或许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