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都游记

 盐渎苏迅 2023-03-30 发布于江苏

GU     DU     YOU     JI


一直以来,我对南京的印象并不好。

或许是来自小地方的人对大城市天然的不适应;

或许是因为第一次到南京看到的都是脏、乱、差;

或许是每一次到南京出差感受到的都是“挖、挖、挖……”和满天的雾霾;

或许是那费用不算便宜但条件极差的宾馆;

或许是……

总之,对南京,我一直不喜的。

然而,今次前往南京,给我的印象却是全新的。


再观“南师

夫子庙,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过。

第一次来时,原本想好好逛一逛,但既没有感受到现代文化的气息,也没有想象中秦淮八艳”艳绝于世的感觉,唯有浓浓的商业气息和鼎沸的人语声。逛了一会,便觉得没什么意思,早早就回宾馆睡觉了。

这次,我静下心来,努力过滤掉耳边鼎沸的人声和眼前纷繁的小商品,在清明的江南细雨中,细细品味这闻名遐迩的秦淮河与秦淮河畔。

华灯映照下,江南贡院、夫子庙、秦淮河、秦淮河畔的建筑与秦淮河里川流不息的游船勾勒出一幅美不胜收的、跨越古今的秦淮河美景。

细雨中,这一切不仅是水墨的,而且是清新的。

夜色秦淮

江南贡院

夜色秦淮

夜色秦淮

古秦淮

可左右滑动图片查看哦~

乌衣巷就掩在这繁华的角落,找了两圈方才找到。

南京市地名委员会说,今之乌衣巷或为古之一部分,西北起文德桥,东南止平江府路,长350米。

古时的“乌衣晚照”和“来燕名堂”的盛景,今日已经不复存在。这一段短短的小巷子,似乎已经没有什么特色。但行走其中,眼前不由浮现出一幅画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昔日高门士族聚居之地,历经繁华沧桑,成为今时人们怀古胜地,或是其不错的历史归属。

中华门,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第一次来,就被其深深的历史沧桑感震撼了。据说中华门牌匾由蒋介石题写。

城外宽阔的护城河,厚实高耸的城墙、巨大的弓弩和可容纳3000士兵的藏兵洞,700米的壮阔马道,以及拥有一门一闸的三道瓮城、四道券门,似乎都在诠释什么叫“固若金汤”,那瓮城更是现实版“瓮中捉鳖”的注解。可以想见当年朱元璋“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睿智。此时,不由涌起一股在这宽阔的城墙上、鲜艳的旌旗下策马扬鞭一番的激情。

与军事价值相媲美的是,“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墙砖烧制工艺,不同字体和篆刻手法的墙砖铭文,以及堪比水泥混凝土的古代粘合剂。这一切,无不让人心生敬仰。

儿子不太愿意细赏这些古城墙的历史,但他甚是喜欢在上面行走,或许是因为那恢弘的气势吧。

阅江楼,据称与黄鹤楼等并称“江南四大名楼”,为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建造,并亲自撰写《阅江楼记》。

登临山顶,没有感受到比肩黄鹤楼的气势,但可俯瞰长江,“检阅”南京长江大桥,别是一番景致。

古城墙

古城墙

墙砖铭文

阅江楼

可左右滑动图片查看哦~

红山动物园,本不在行程规划之中。应儿子要求前往,公园最大的特色是傍山而建,植被丰富。逛完公园驱车前往汤山温泉。

汤山镇有许多家温泉宾馆。来到事先预定的一家,泡进温泉,感觉一天的疲乏都随着毛孔流淌到泉水中了,舒爽之极。

儿子发现一个温泉池中有鱼,这令他欣喜不已。

池水稍冷,他仍泡在池中不亦乐乎,还极力动员我与他一起参加“鱼疗”。

小鱼咬着脚趾、脚底板,痒痒的、酥酥的。

一条小鱼还游到儿子嘴边,逗咬他的嘴唇,惹得他大笑不止。

我让他试试能不能咬住小鱼,可鱼儿倏忽之间就游离了,任是怎么努力,都捕捉不住。

在我们的不断催促下,儿子才离开“鱼池”。回盐途中,仍在念叨他的“鱼疗”。

去往南京植物博览园,原以为没什么意思,儿子却在这里又发现了一片新天地。

小岛、朽木路、流水、密林,这是属于儿子的天地。他难得配合地拍了些照片。

远处,湖水与天空,水天一色,湛蓝湛蓝的。湖天之间的古城墙,仿佛是上古大神划下的人间与天宫的分隔符,昭示着人神之别。近处,湖水拥着小径,小径劈开湖水,在一碧如洗的湖面上,嫩叶、枯枝、芦苇、小桥和那湖岸边的古城墙,无声地诉说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智慧。

几座宏大的热带植物宫,热带植物种类繁多,可惜没有几种我们能记住名字的。于是,我们悄悄地走过了……


换一个视角看古都,古都带给我全新的体验与感悟。

行走在乌衣巷、中华门、中山陵和阅江楼等古迹中,像是在历史中不断穿行。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那百年沧桑和不朽传说,使人恍若穿越回古时,令人顿时涌起征战沙场、挥斥方遒之豪情壮志。

游览在动物园、植物博览园,嬉戏在汤山温泉,仿佛置身于古都千年灵韵之中。我盘膝而坐,尽情吸纳这充裕的仙灵之气,能量瞬间爆棚。

闭眼、拂面,继续回味古都韵味。

沧浪之迅哥儿

因为认真,所以优秀

美好,

孕育于昨日的耕耘,

结晶于今天的奋斗,

面向明天的梦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