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明城墙——中华门至集庆门(上)

 火车侠 2022-03-07

行走时间:2022.2

行走方式:步行

步行路线:中华门城楼——集庆门城楼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中华路南端

门票:50元

刚刚结束一段旅行回到南京,就与孩子相约走一段城墙。走城墙好像已经成为每次开学前的仪式了。这次最先想到的是先来看看城墙博物馆。几个月前在朋友圈看到了博物馆开馆的消息,当时因为时间关系没能第一时间来看看博物馆。今天就想着先来看看博物馆,再登城楼暴走。

南京城墙博物馆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老门东地区的边营1号

下了公交,先看到的是中华门高大威武的城楼。早春的梅花将沧桑的城墙托起,更显壮美。

中华门城楼的东侧与城楼一街之隔有一个城市公园。

开放式公园之中,南京城墙博物馆折板造型的屋面和宽敞的广场绿地融为一体。博物馆整个外立面以半透明的玻璃营造出镜面效果。玻璃的外立面让博物馆消隐自身的建筑体量,玻璃上映射出周围的城墙景观。这种感觉让我们觉得博物馆与古城墙之间视觉上的交融。

南京城墙博物馆的正门位于北侧。作为中国古代城墙历史与文化的专题博物馆以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展示地,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墙专题博物馆。

门前的告示告诉我们博物馆自十二月对外参观之后进入一个休整的阶段。所以我们无法进入内部参观了。虽然吃了一个闭门羹但一点没影响我们的心情。

内部不能参观,那我们就在它的外面溜达一下吧。在古城墙的脚下,博物馆与城墙和谐交融、古今呼应。广场上放置着几门清振远将军的铁炮。

中华门城楼的东门

博物馆的东侧是白墙黑瓦的老门东。

博物馆的设计将中华门瓮城东侧长长的斜坡马道和宽阔的城楼平台加以提炼利用。所以博物馆的西侧有了三段反向攀升、长四五十米的坡道,连接起高低错动的观景平台,形成近城低、远城高的自然态势,与一侧的中华门瓮城遥相呼应。

我们随着人流沿着三段斜坡式马道登上屋顶的观景平台。平台之上有图示标明了古城墙的走势和各处的城楼。

平台之上环顾周围以另一种角度来欣赏古城墙、秦淮河、大报恩寺的美丽风光。

中华门城楼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中华路与钓鱼台交汇处附近东南

门票:50元

既然没能入内参观博物馆,那我们就实地接近它,用自己的双脚去体验城墙,用心感受城墙带给我们所有的体验。登中华门城楼需要50元购票进入。我们从中华门的北侧按照防疫要求进入了城楼。穿过北侧的券门看瓮城内一道道城门,从这个透视效果图中你可以感知到中华门的布局严谨,结构独特,好像一圈圈套起的城楼。

城砖,附着在城墙上的古树,处处体现出历史的沧桑。

进城门我看到的可不仅仅是一个城门,夸张一点说是一个小小的城池。

有城墙四道,每两道之间的空间称为"瓮城",所以这里构成了三道瓮城,四道券门贯通的格局。中华门内瓮城这种藏军设施,在古代冷兵器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和平年代以另一种眼光看待这门中有洞,洞中有门,人在景中的无限风光。

每道门的内侧都有一条这样的凹槽,这是门闸的石槽。历史上城楼这个石槽是用来安放千斤闸的。四道城门,四道千斤闸,这在古代战争中是很坚固的防御措施。遇有敌人强攻时,可将敌兵放进城门欲擒故纵,然后关起各道城门,把敌军截为三段,分别歼灭,好像传说中典故描写的"瓮中捉鳖"。

二道门之间的城池中有一个书店——聚宝书缘。不巧的是今天书店没有开放,只能隔着玻璃好奇的张望。

这是面向秦淮河的城楼南侧的第一道门。

第一道门分上中下三层。第一层为城墙,中间为瓮城甬道,两侧各有3个藏兵洞。第二层为楼基,均是砖石结构,朝内一排设置7个藏兵洞。藏兵洞,坐北朝南一字排开,以中洞最大。所谓"藏兵洞"的特殊设施实际上就是里端封闭的砖券门洞,在战时可供兵士休息和用来存放军事物资。这种设施在中国古代的其他大城中是极为少见的。

一楼的藏兵洞没有被利用,但是可以进入看看它本我的模样。

城砖大多为质地细密的青灰色,少量为质地较好的白色瓷砖,个别的还有红砖和黄砖。一朵粉色含苞待放的小花因为青灰色的背景更显娇嫩。

从瓮城沿楼梯上二层。城池除了楼梯外,东西两侧各建有一条宽11米,长86.1米的斜坡式登城马道。

马道陡峻壮阔,直通主城门顶部。马道是战时运送军需物资登城的快道,将领亦可策马直登城头。从这一侧看中华东门和东侧的马道。如今中华门已失去通关功用。城墙上,城楼两侧的中华东门、中华西门履行现代交通职责。

这里是第一道门的第二层的几个藏兵洞。中华门城墙的砖石,有大块城墙砖也有普通的城墙砖。大块的城墙砖砌筑,粘合剂采用糯米汁、石灰、桐油拌合后砌成,非常坚固。每砖侧石均有造砖者的府县官衙和年月日,规格一致,筑成时用石灰桐油、糯米汁混合夹浆,十分坚固,屹立数百年,巍然无恙。

去年的大年三十我来这里时二层的藏兵洞就可以参观。

现在的藏兵洞已经不是战争时期的功用了。这些进深四十余米,宽六七米的藏兵洞现在用作展览厅,举办内容丰富的展览。有“我们的节日”新春特展《城缘禧事》,有《“砖”心之“制”——南京城墙城砖展》,还有《传·城——全面开放的南京城墙》基本陈列展......

这些展览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关于城墙,关于南京的知识。展览中有一张南京明城墙风光带地形图,当时我用手机拍了下来。2021年我利用空闲踏足了一段段明城墙。在修葺后的城墙上领略古都南京的历史韵味、观赏南京城区日新月异的风貌。

在城楼上俯瞰城墙博物馆,继续往上可以俯瞰老门东

沿马道登上城楼顶端第三层。第三层原建有庑殿式重檐筒瓦顶的镝楼,镝楼毁于1937年12月初侵华日军进攻南京时的炮火,现仅存台基遗迹了。城墙宽敞的平台之上一溜烟摆放着守城的武器。

站在城墙最高处看瓮城。中华门城门主楼和辅助城门楼以及两边连接的瓮城城墙共同构造了中华门内瓮城的主体建筑。城堡的平面呈“目”字长方形,由一道城门,三道瓮城,27个藏兵洞,两条登城的道和一条坡道组成。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性的建筑。近处脚下的瓮城与远处城市的风光相互映衬,让你感受南京的过往与今朝。

城楼的南面,脚下是外秦淮河,长干桥,连接着雨花路。南京东有钟山,西有石头山,北有长江,唯独南面是一片开阔之地。中华门就身处这样的一个位置,成为重点防守之关卡,地势极为重要。平时是交通要道,战时是重要的军事要塞,起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中华门城楼两侧的城墙,向东可以去东水关,向西可以去集庆门。

这里沿城墙向东3公里可以到达东水关城楼。

在城墙的东侧看脚下东西与城墙平行的新民坊路。还有一片白墙青瓦的老城南的代表地区——老门东。城墙脚下,秦淮河畔,历史上的老城南是南京商业及居住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门东是南京传统民居聚集地,早在三国时期此处就有民居聚落出现。明朝中华门与内秦淮河沿线成为城市的经济中心,这里成为重要的商贸和手工业的集散地,呈现一派繁华的景象。清末以后,老门东、老门西等老城南地区逐渐成为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区域。如今这里按照传统样式复建传统中式木质建筑、马头墙,集中展示传统文化,再现老城南原貌。

有设计感的老门东街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