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德讲堂 | 新学期第一讲,张佳宝院士揭开土壤内在生产力形成的奥秘

 昵称37581541 2023-03-30 发布于江苏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公众号

图片

土壤,承载着生命的繁衍与发展,提高土壤内在生产力,促进粮食和农产品产量,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端牢中国饭碗至关重要。

3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国科大南京学院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张佳宝做客明德讲堂,为南京学院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土壤内在生产力形成的奥秘”的精彩讲座。讲座由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分党组书记,国科大南京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杨桂山主持。

图片

讲  座  回  顾

图片

张佳宝院士从“万物土中生”“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内在生产力提升”等方面展开讲座。他首先从土壤的形成入手,用生动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土壤自然赋能和生物赋能的概念。他指出,在自然赋能和生物赋能的基础上,对土壤进行人工赋能,将会进一步提升土壤哺育万物的能力。

图片

张佳宝院士表示,地力是决定粮食和农产品产量的关键因素。人工赋能的目的便是培肥地力,以促进粮食和农产品产量的提升。他认为,土壤有机质积累是推动地力提升(即增碳沃土)的核心,充足的有机碳源是增碳沃土的一个充分条件。他通过分析国际研究进展,介绍推进增碳沃土的技术模式所要遵循的“相似增效”原理和“富养-激发”机理,让同学们对如何提升土壤地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图片

讲座中,张佳宝院士通过分享自身科研经历,结合国内外不同的研究案例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向师生们阐述了土壤地力的重要性,指出提高土壤内在生产力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提  问  互  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

在场同学们对土壤地力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在讲座互动环节,大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问题。张佳宝院士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他对同学们说,土壤地力提升的研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我们要有宏观层面的技术规划,要分区治理、深入基层,才能更快、更高效率地提升土壤地力,这也正是当代科研工作者的艰巨任务。

同  学  感  悟

向上滑动阅览

有幸听了张佳宝院士的讲座,对土壤科学的兴趣愈发浓厚了。听了讲座我才知道,原来随处可见的土壤是如此难得,浩浩荡荡三千年才能形成约十公分的土壤。张院士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也使我这个土壤小白对土壤内在生产力的形成有了一个框架性的理解。非常感谢张院士的精彩演讲!

——2022级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生

雷蕊宇

向上滑动阅览

“土壤是万物之本”,聆听了张佳宝院士的讲座,我明白了土壤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习了土壤形成、结构、生物多样性、微生物固碳等基本知识,了解到有机质—团聚体—微生物协同作用的重要性。同时,我也认识到提升土壤有机质,推进增碳沃土技术对于农业生产是至关重要的。畅游于科学的海洋,才感觉到自身的渺小啊!年轻的我们应该向优秀的科学家看齐,学习他们认真探索,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并努力提高自身,为科研事业添砖加瓦!

——2022级国科大-南信大联培生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生

张怡

向上滑动阅览

今天有幸在明德讲堂聆听了张佳宝院士“土壤内在生产力形成的奥秘”的报告,张院士从土壤的功能、生物多样性和内在生产力提升方法三个方面对土壤内在生产力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通过张院士凝练、简洁的讲解,我这个非土壤专业的学生也能充分了解土壤内在生产力的相关概念以及对其进行改进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科研思维层面,张院士的报告都让我获益良多、受益匪浅,我也非常感谢南京学院能提供这个让我们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和机会。

——2022级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硕士生

岳超盛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而系统,且技术指导性强,启发了同学们的科研思路,引发热烈讨论,令同学们受益匪浅。本次讲座同时也为国科大南京学院新学期“明德讲堂”正式拉开了序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