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9年毛主席约谈周总理,问出 15年的疑惑:55年了,你怎么不回家乡

 白色羽翼wswizh 2023-03-30 发布于山东

周恩来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第一代领导核心的重要成员。

当后世提到周恩来,人们大都会想到那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那个“人民的好总理”和十里长街送总理时的悲壮……

文章图片1

但似乎很少会有人问及这位伟人的家乡。其实,也难怪后世对周总理的家乡了解甚少,因为周总理在世时,基本上就很少提到自己的家乡。

1959年,毛主席接见周总理时,问出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部分人藏在心中的疑问:“离乡多年,怎么没听你提起家乡?也没见你回过家?”

而当时周总理虽然没有直接回答背后的原因,但他已经开始用自己的一生去回答这个问题了。

少小离家,老而不回

“少小离家老大回”,这是多少中国孩子脍炙人口的经典诗句。似乎在很多中国人的潜意识里,“落叶归根”是再合乎常理不过的社会法则。

文章图片2

但到我们的周总理这里,事情的走向好像就不是这样了。

其实,周总理自1910年离开故乡江苏淮安后,这一辈子都没有再回去过。那么,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1898年,周总理在江苏淮安出生。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父母给他起了一个小名“大鸾”,希望他像这神鸟一样,为这动荡的世道带来和平。

而年少的周恩来也没有让父母失望。1912年,他远赴辽宁沈阳东关模范学校求学。在学校,周恩来也没有忘记父母的期望和社会的期待。

一次,课堂上老师会问同学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在一片嘈杂中,青年周恩来坚定地举起手,铿锵有力地将心中的抱负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文章图片3

那时的周恩来就已经意识到,中国的希望在青年身上,而他就是这广大青年的一份子。只有读书,不断探寻振兴中华的真理,中华有一天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欺凌。

而此番回答仿佛也在冥冥之中将他这一生引向革命的道路。在未来不久,他将彻底踏上革命生涯,再也不会回头。

此后,周恩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南开中学。在校期间,他严格要求自己,不能虚度光阴,为此,他还给自己特别制定了五个“不虚度”要求。

当时正赶上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期间,周恩来心怀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愤然组织同学们上街游行。

当时整个南开中学对政治感兴趣的其实并不多,但周恩来却毅然挑起学校“反袁运动”的大旗,将学生们带到爱国运动的第一战线上去。

文章图片4

从南开中学毕业后,周恩来继续筹备官费留学生考试,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日本留学生。

但学费解决了,生活费却没有着落,好在,有个和他关系较好的同学,愿意借他生活费。临别前,周恩来给此人赠言并题词——“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赴日留学期间,周恩来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此后两年回国,周恩来进入南开大学学习。

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投入到天津学生界爱国运动中,领导着学生们和进步社团进行游行示威活动。

这个时期,周恩来也结识了不少爱国人士,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后来与他出生入死并建设新中国的人。

文章图片5

五四运动期间,觉悟社成员合影。后排右一为周恩来,前排右三为邓颖超

当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互相介绍时,周总理只是淡淡说道:“我是来自江苏淮安的周恩来。”

想必当时在提到家乡时,周恩来心里肯定是有些许动容的,但是他并没有将对故乡的热忱放在口头。

彼时是19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年,亦是周恩来远离家乡的第9个年头。当时的周恩来不会想到,以后的生活,还会有很多个与家乡阔别的9年。

后来,随着战争的爆发,周恩来更加没有机会回到家乡了。但那时的所有战士都和周恩来一样,都没有机会回家。相比之下,好像当时周恩来的处境并没有比很多人差到哪去。

但是随着战争的陆续结束,周恩来还是没有回过家。他离家乡淮安最近的一次,应该是1946年。

文章图片6

那一年,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从重庆前往南京。当时代表团驻地距他的家乡淮安只有不到150公里。

而且那时的周恩来任国家军委中央副主席,负责协助毛泽东同志指挥解放战争。如果这个时候回家,怎么都可以说是“衣锦还乡”。

在周围人的建议下,他也几番动意,想要回去看一眼。但最终还是因为工作安排而成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总理就开始任职新中国政府总理一职,工作变得越来越忙。

但是他还是多次安排身边的下属和同事回乡探亲。但凡有人向总理请假,表示想回家看看的时候,他基本上都会酌情处理。但他自己却从来没有提过要回家。

1950年在中南海的一次会议上,周总理向大家提到当初自己回南京都不将就回乡的事,他如是说道:“当时我也想回去,毕竟150公里以外的淮安还有我两个母亲的坟墓……”

文章图片7

提及已经去世的母亲,一向坚强的周总理却难掩泪意。他继续说道:“但是时局不稳啊,国民党还在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一旦回去,万一亲属暴露被害了该怎么办……”

众人这才明白,原来总理多年不回家的原因在这里。

剪不断的乡愁

“乡愁”这一词,自古以来便刻在很多中国人的骨子里,轻易剪不断。对于周总理来说,对家乡淮安的乡愁也是他道不明,剪不断的。

没有人不怀念家乡,更别提家乡还有自己逝去多年的亲人。

有关何时还乡,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人物的经验可以借鉴。比如说项羽,在兵屠咸阳后、火烧秦宫后,全国人民对项羽一片臣服。

文章图片8

而这个心花怒放的西楚霸王,第一时间想到的事情就是回家。

有人也劝过他,现在正是安邦立国的时候,但项羽却反问:“富贵腾达的时候不回家,就像夜里穿绣工精美的衣物一样,谁会知道我的成功?”

就连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在当上皇帝后,第一件事也是想到要大张旗鼓地回家。古人对此有一种浪漫的说法,叫做“衣锦还乡”。

但周总理却没有把回家想得这样重要,并不是他对家乡的感情浅薄。相反,周总理是个重情重义的人,这点从他的深谋远虑就不难看出。

周总理的后人周秉德在其书籍《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中就曾提到,他的父亲,即周总理的弟弟周恩寿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回淮安。

文章图片9

周恩寿同样也是我国杰出的共产党人。他没能回家的原因,其实也是跟周恩来有关。一次,周恩寿向周总理表示,老家淮安的老房子坏了,他想回家去修缮。

但周总理当时的回答却是非常坚决的,他说:“不必修了,我们也不回去住。老房子塌了就塌了,特别是我住过的那间房子,塌了就任它塌。千万不要翻修,更不要建什么纪念馆让群众大张旗鼓地去参观!”

对此,周恩寿也非常不解,于是反问道:“难道这么多年来,你都没有想过家吗?”

周总理突然哽咽道:“哪能不想家啊……故土难离,那里还埋着我的亲人啊……”

但周总理还是没有将不回家的原因告诉弟弟周恩寿。他只是强调:“衣锦还乡那一套,只要我活着就不许做!”

文章图片10

没有周总理的答应,周恩寿最终还是没有回过家。其实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也动过回家的心思。1958年,民间盛传周总理即将回老家淮安的消息。

于是当地官员立马扩建了南门大街,又将镇上的楼房悉数改造建成标准的独栋楼宇。但周总理得知这一切以后,更加不愿意回去了。

后来,周总理身边的警卫员韩福裕才道出了背后的原因。

原来,总理并非不愿意回家,只是当地在听到自己要回去以后,立马就翻新了大量建筑。如此一来,岂非每次自己回去,地方上都要“大动干戈”一番?

对周总理来说,这无疑是给家乡添麻烦。新中国刚刚成立,家乡人民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放到更有意义的建设祖国大业上,而不是因为他一个人而劳民伤财。

文章图片11

“我是人民的总理,不是周家的总理”

1959年,周总理乘飞机从广州返回北京。当飞机行驶到家乡淮安时,他特地走到驾驶舱中,从飞机上远远俯瞰淮安。

飞行员看出了总理的心思,于是提议道:“要不我们飞低一点,围绕淮安盘旋几周怎么样?”

周总理听完只是淡淡一笑,随后摆了摆手说道:“太浪费油啦!”回到座位后,周总理也只是淡淡地感慨道:“淮安的变化不大,只是南门大街好像变宽了。”

1960年,周总理在北京接见家乡淮安的干部时,曾颇有感触地向对方表示:“我也很想回家,12岁就离开家乡了,现在都整整50年了。”

文章图片12

但第二年,在庐山开会时,周总理顺便去看望了住在附近的表妹。当对方问道:“你今年还是不回家吗?”

周总理也只是摆手道:“我现在还是不能回去。一回去,地方又要大修,亲戚朋友都来找我。我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只有等大家都富足了,不需要我周恩来帮忙办事了,我才能回去。”

这番话好像就预示了周总理下半生的生活。此后,虽然不断有人在他耳边提起回家的事,但他始终都没有回去。

总理的一生都在为了祖国的富强而不断努力。为了节省更多的物资,他的一生都在厉行节约朴实之风。想来,当年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那四个字的牌匾就是总理一生的生活写照。

那牌匾上写着“艰苦朴实”四个大字,周总理每每开会,都会看见它,而他确实也兢兢业业地践行了这样的生活作风。

文章图片13

周总理吃饭向来都很“讲究”,但是他的讲究却不是当今意义上的讲究。如今的人们说吃得讲究,一般都是说吃得精、吃得好。

但总理的“讲究”显然不是如此,他只吃大米、小米、白面、玉米、芋头等一系列粗粮。当然,他偶尔也会享受一把,“狮子头”和红烧肉就是他最大的享受。

在住房方面,周总理也厉行节约之风。“不要忘记延安”是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即便是后来搬到中南海办公后,周总理也是一直在一间老式平房内办公。

这地方开始还勉强能住人,但年久失修,常常有漏风漏雨等状况。尽管工作人员多次请示,希望周总理能够搬到更好的地方去,他都直接拒绝。

后来,工作人员干脆不请示,等周总理出去出差的时候,悄悄把房子修好,并把里面那些陈旧的办公用具都换成新的。但总理回来看到修缮一新的房子后,并没有高兴。

文章图片14

在看到屋内的办公用具都全部换新后,一向宽厚的他居然还对工作人员发了脾气,要他们马上给他换回那套旧的,不换回来就不进去办公。

1975年,周总理参加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那时候,77岁的他已经饱受癌症的折磨,变得消瘦而苍老。尽管浑身疼痛,但是他还是坚持完成了最后的发言。

2023年,是周总理离世的第47个年头。

谁能想到,这个为共和国付出一辈子心血的伟人,在饱受病情折磨后只剩61斤?谁又能想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伟人都没有回过一次家乡。

曾经有医生提议,想在总理生命的最后时刻,将他接回老家淮安治疗。但总理对此也仅是一如既往地摆摆手道:“别管我了,你们去照顾需要你们的同志,他们更需要你们……”

文章图片15

1976年1月8日,伟人彻底离开了他穷尽一生守护的祖国,而这也是他阔别家乡的第66个年头。

真正的伟人,永远不在于他做了什么,也不在于他没做什么。有些人的存在,就是对祖国最好的献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