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总是眨眼,却不是眼睛的问题

 秋原劲草 2023-03-30 发布于四川

一天,大学同学咨询孩子最近时间总是眨眼,问怎么回事?

同学也是医生,大概询问了一下,孩子有没有过敏情况,有没有老是揉眼睛,抠鼻子,有没有鼻炎病史。最近有没有感冒情况?

得到了否定的答案。

当时,考虑可能是儿童抽动症的一种轻微症状形式,嘱咐其观察,对孩子抽动冷处理,不要当孩子面过度关注,以免增加孩子心理压力。

由于频繁的眨眼睛,家里老人也不放心,去医院检查眼科和神经科,证实是抽动症。



抽动症,听起来很让人担心的一种疾病,事实上,这在儿科是非常常见的。

1

抽动症很常见,多为轻微,暂时和孤立性的 

研究表明,孤立性和短暂性抽搐在学龄期和学龄前期儿童中相对常见,发生率从11%到20%不等。相当于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有抽动症表现的。而且男孩居多,男女比例在2比1和3.5比1之间[1]。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抽动症的表现都是轻微的,孤立的和暂时性的。但是一部分可能延续而发展为妥瑞氏症(或称图雷特综合症)或慢性抽动症。

因为大多数研究都是横断面的,所以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患有短暂性抽搐的儿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 妥瑞氏症 或 慢性抽动障碍。

但是,在研究中,发现儿童中 妥瑞氏症 的发生率为2.6~38/1000名儿童。我们中国的研究为4.3/1000名儿童美国的抽动症报道发生率相对高有1%。

图片

2

抽动症表现可以多种多样 

身体任何部位肌群出现不自主、无目的、重复和快速的收缩动作而表现为抽动症。所以,它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发作。

抽动可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其中又分为简单性和复杂性的抽动。根据时间分为短暂性(持续小于1年以内),和慢性(持续大于1年的抽动)。

图片

表出自参考文献[2]

1)眨眼:

图片

2)翻白眼或者斜眼

图片

3)摇头

图片

4)噘嘴

图片

5)甩手

图片

6)拍打,用拳击胸,抓头发等等复杂动作

图片

……

还有一些其他的发作类型

7)发声性抽动

抽动症状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呈现出多样化的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

抽动形式可改变,可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在疾病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抽动形式出现。

抽动频度和强度在病程中呈现出波动性特征,新的抽动症状可以代替旧的抽动症状,或在原有抽动症状基础上又出现新的抽动症状;

抽动症状往往起伏波动,时好时坏,可以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也可因某些诱因而使抽动症状加重或减轻[3]。

3

怎么办? 

发现孩子有这些情况,首先要对相关症状进行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例如眨眼表现的孩子,首先看眼科,需要排除过敏性结膜炎,或者因为感冒等其他原因引起的结膜炎可能。

而肢体的抽动,则需要跟神经系统的相关症状进行鉴别,可以提前把孩子发作的情况用手机记录下视频,就诊儿童神经内科进一步检查判断。

一般如果典型的抽动症的临床表现,那么也许进一步做头MRI,或者脑电图的必要性并不大。

抽动症状大多数情况下是轻微的,所以不需要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观察等待。

避免一些加重因素。

抽动症的加重抽动的因素包括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被人提醒(过度关注,或者总去制止的负性强化)、伴发感染等。

而有些因素可以减轻抽动发作:包括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好等[3]

如果抽搐达到中度到重度,可能需要神经内科及心理科的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干预,还要关注一些共患疾病。

图片

对于那些简单的轻微抽动症状,也可能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些困扰。

在儿童的社交环境中,他们有时可能不得不去向其他的小伙伴解释自己为什么眨眼、做鬼脸等。家长可以教孩子解释为:这只是我的一个习惯动作而已。而不是直接解释为“抽动症”。避免其他小伙伴把孩子的行为当成是怪异行为,或者对于疾病的不理解而疏远。

必要的还可以寻求心理科,做一些非药物的行为和心理干预。

图片

表出自参考文献[2]

4

会如何发展? 

抽动症的预后良好。

有些在压力下或“紧张”的暂时性抽搐,不到一年就会自行消失。有些人可能会因焦虑、疲劳、兴奋或一些药物使用而更频繁发作。

近50%的抽动症,在青春期或成年期前会完全缓解,另有30%儿童虽然会延续,但是抽动症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缓解,多达20%儿童的抽动症将延迟到成年期或终生抽搐症状。5%~10%的抽动症在成年后不仅抽搐加重,而且为发展为严重抽动症形式,尤其是合并有其他共患病的儿童[5]。 

抽动症患儿的预后可能与家族史,儿童心理社会压力,儿童抽动的严重程度评分等因素有关。因为症状可随着年龄和脑发育而加重而减轻或缓解,所以预后评估应推迟到18岁左右[5]。

参考文献:

[1] Lawrence S,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Tic Disorder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 Children.J Obsessive Compuls Relat Disord. 2014 Oct 1; 3(4): 394–400.

[2]美国图雷特病协会《图雷特综合症和抽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P2.

[3]刘智胜,儿童抽动障碍诊断要点,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2年7月 第27卷 第7期

[4]Dooley JM. TIC disorder in children[J]. Semin Pediatr, 2006,13(4):231-242.

[5] 卢青. 中国抽动障碍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J]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 36(9) : 647-65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