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 因其“形似松球,色近松绿”而得名 在我国清代以前, 绿松石又被称为“甸子” 色泽淡雅、绚丽的绿松石 是深受古今中外人士喜爱的传统玉石, 作为佩戴和使用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如今, 在全国各地博物馆中收藏有众多绿松石文物精品。 去年3—5月份,全国首个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览“色如天相 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在湖北盘龙城遗址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汇集了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馆、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等全国14个省市及地区,共计38家文博单位的绿松石文物珍品。展览以“何为松石?”为切入点,按照时间顺序分“华光初现——新石器夏商时期”“流金耀世——两周秦汉时期”“宝竞风雅——隋唐宋明时期”三个部分,讲述我国悠久灿烂的绿松石文化。 展出绿松石文物涵盖了贾湖遗址、二里头遗址、金沙遗址、殷墟遗址、晋侯墓地、马家塬墓地、曾侯乙墓、满城汉墓、吐尔基山辽墓、梁庄王墓等墓葬遗址,共计165件(套),见证我国自新石器时代,历经夏商、两周、秦汉、隋唐、宋明,长达9000年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 ![]() 春秋时期金柄蟠虺纹镶嵌绿松石铁剑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藏 如展出的东周金柄蟠虺纹镶嵌绿松石铁剑,是东周黄金铸造工艺登峰造极之作,喜爱它的人们还赋予它一个响亮的别称——“秦剑之星”。剑身为铁制,呈柳叶形,出土时有丝织物包裹,虽已经锈钝,但剑的柱脊仍明显可见。剑柄处从剑格到剑首为金质,以镂空的浮雕蟠虺纹装饰。纤小的虺身布满表示鳞甲的密点,互相缠绕,虺头和羽翼隐隐可见,以绿松石和料珠镶嵌其间。绿松石多磨成“乙”字钩形,与蟠虺纹相映成趣,剑柄繁复炫目、玲珑剔透、金碧相辉的表现形态可谓巧夺天工。像这样的直刃短剑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剑柄蟠虺纹则是中原样式,可见这把剑是中原与北方文化交流的产物。 ![]() 新石器红山文化绿松石鸮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另一件新石器红山文化绿松石鸮,发现于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的大型基址之上。其用途可能与祭礼有关。它整体呈展翅鸮形,片状,分为两层,正面为绿松石面,背面为黑色石皮,正中对穿单孔。这件动物形作品着意雕刻出动物的细部特征,看起来栩栩如生,雕工细致精美,反映了红山文化玉器工艺的较高水平。 赏析. 珍品文物 同时展出的还有,新石器龙山晚期腕饰、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绿松石镶嵌片、贾湖遗址早期绿松石饰、新石器大汶口文化玉串饰、夏朝嵌绿松石铜牌饰、商代绿松石镶金饰件、西汉珠被、唐代镶嵌绿松石螺钿鹦鹉纹铜镜、辽代嵌松石錾花八棱金杯、明代鎏金十一面观音像等珍品文物,令人过目难忘,印象深刻。 ![]() 新石器龙山晚期腕饰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绿松石镶嵌片 良渚博物院藏 ![]() 贾湖遗址早期绿松石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新石器大汶口文化玉串饰 山东博物馆藏 ![]() 夏代嵌绿松石铜牌饰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藏 商代绿松石镶金饰件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藏 ![]() 西汉珠被 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藏 唐代镶嵌绿松石螺钿鹦鹉纹铜镜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藏 ![]() 辽代嵌松石錾花八棱金杯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明代鎏金十一面观音像 甘肃省博物馆藏 ![]() 吐蕃时期嵌松石立凤金头饰件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藏 金镶宝石镂空云龙玉帽顶 湖北省博物馆藏 ![]() 战国嵌宝石虎鸟纹金牌饰 内蒙古博物院藏 战国镶绿松石铜豆 湖北省博物馆藏 END 审核:傅文忠 李自涌 《东方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