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日赏:2023年3月31日

 花间一酒壶 2023-03-31 发布于浙江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美好的一天,从欣赏一首诗词开始。大家好,我是姚尧。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杜甫的《春望》。

这首诗写于至德二载(757年)三月。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西逃,长安陷落。七月,太子李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是为肃宗。此时,杜甫为避战乱,已经举家搬迁至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八月,在听闻肃宗即位的消息后,杜甫当即只身北上,投奔灵武,结果不幸在途中为叛军所俘虏,押至长安。这首诗,就是杜甫在长安被扣押半年后所写。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联的艺术造诣非常高,我们仔细品读。第一句“国破山河在”,前两字“国破”,意思是国家已经破碎,这让我们心情十分沉痛;后三字“山河在”,意思是山河依然存在,这又让我们内心稍有缓解。第二句“城春草木深”,前两字“城春”,意思是城市正逢春天,这让我们内心充满期待;后三字“草木深”,意思是草木荒芜丛生,这又让我们内心感到悲凉。因此,从“国破”到“山河在”,从“城春”到“草木深”,这是一句之内的情绪翻覆;而“国破”对“城春”“山河在”对“草木深”,这又是对仗之间的情绪翻覆。因此,胡应麟在《诗薮》中曾盛赞这一联,他是这样说的:“唐五言多对起,沈、宋、王、李,冠裳鸿整,初学法门,然未免绳削之拘。要其极致,无出老杜。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类,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百代而下当无复继。”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意思是说,感叹时事,花开而令人溅泪;恨别家人,鸟鸣而令人惊心。对此,司马光有一段非常精彩的点评,他是这样说的:“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也。近世诗人唯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在,明无馀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他皆类比,不可遍举。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是指战火。连三月,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连”字作延续解,意即战火一直延续至三月;一种是“连”字作连续解,意即战火一直延烧了连续两个三月。前文说过,安史之乱是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爆发,到了天宝十五载(756年)的三月,就是第一个三月。到了作者写这首诗的至德二载(757年)的三月,就是第二个三月,故称“连三月”。在我看来,更倾向于第一种解释。因为对于杜甫而言,在天宝十五载的三月,安史叛军被阻隔于潼关之外,这虽然令其忧愁痛苦,但尚不至于令其切肤锥心。真正令其痛苦不堪的,是长安于六月陷落,而其自身在八月被俘,以及随后被押送至被叛军占领的长安。杜甫深陷贼营,又没有妻小的消息,故而日夜盼望着能收到一封报平安的家信,所以说“家书抵万金”。

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一联化用自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六·君不见冰上霜》:“年去年来自如削,白发零落不胜冠。”意思是说,年去年来,时间过得就像刀削一般飞快,白发凋零散落,都戴不住冠帽。而杜甫这一联的意思是说,我的头发原本就因忧愁而变白,现在又因烦闷而频繁搔头,以至于白发越来越短少,简直就无法再佩戴束发所用的簪了。

我们纵观这首诗《春望》,前四句是写春望之景,由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从远到近。后四句是写春望之情,由遭战乱到思家书,再到搔白头,层层递进。晚清吴汝纶在评点这首诗的时候说:“字字沉著,意境直似《离骚》。” 可谓极具感染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