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子评诗微刊第372期||【诗说荐裁】“淮君品诗”第四辑

 元霄2017 2021-12-01

 英子评诗

 2021-11-23 00:00


周文彰题

图片

“淮君品诗”第四辑

图片

淮君简介

      淮君,本名康怀军,网名红米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理事、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会员、略阳县诗词学会顾问。有散文、诗词、诗词理论和赏析发表。

图片

春  望

杜甫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淮君品读:

      脍炙人口的名篇品评的人太多,确实不好再品。非要说道,无非是自己零碎的一点感知罢了。

      人说白居易的诗平白,比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看杜甫的这首《春望》同样平白,当然,真正的经典大都是平白和晓畅的,从《尧歌》《诗经》到《千家诗》,晦涩难懂的有多少传承?

      首联便平白如话。国破了山河不破,春天来了草木茂盛。当然,这样的平白是大平白,是千锤百炼之后的返璞归真,是唐诗语言的最高境界。越平白,越深刻。其背后山河永固、世事变迁和城池凋敝、草木恣肆的深度,考虑到家喻户晓,就不再赘述。

      首联还有一个写作句式的问题需要注意,就是当句对。除了国破对城春、山河对草木、在对深之外,国和山河自对,城和草木自对,破和在自对,春和深自对。字数不等的当句对,使得上下联属对工整不说,还高度融合,浑然一体。

      首联写景含情的基础上,二联情景交融。有人解释说诗人看见花儿潸然泪下,听见鸟鸣心惊胆战,我倒觉得还可以更高层面地理解颔联。感慨于时事,带露的花儿似乎也在滴滴落泪,怅然于别离,枝上的鸟儿仿佛亦在声声悲鸣。这样的情景融合,打通了人、物之间的界限,便能和首联的情结合得更好。

      颈联好在三月和万金的对比上。数字出彩是唐诗的一大特色。和万比,三很少,可战火连着烧了三月就很严重了,三月显得很长。万和三比很多,可和一封家书比起来,我宁愿意要家书而不愿意要万金啊!万金又显得微不足道了。时间越长,情感越深,家书越贵重,金钱越不值价。

      尾联是人物动作和形象的描写,头发越挠越少,已经别不上簪子了。着急啊!为了国家的安危,为了亲人的安慰,急得挠头啊!我有一句写杜甫的诗,“一片臣心向大唐”。杜甫的家国情怀至死不渝,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我们要注意,无论是忧国还是思亲,杜甫一直都是在用意象说话,无论是物象、事象、情象,都是含蓄的,没有空泛地喊口号,没有直白地表情绪。

图片 

对  镜

白居易(唐)

三分鬓发二分丝,晓镜秋容相对时。

去作忙官应太老,退为闲叟未全迟。

静中得味何须道,稳处安身更莫疑。

若使至今黄绮在,闻吾此语亦分司。

淮君品读:

      人说白乐天的诗俗白,每每诗成之际问于老妪。当然,诗问老妪的典故是否属实不考,从历史上来看,总是有正反两个版本的释义,或褒或贬。褒者以为通俗浅易,朴实无华,贬者以为粗俗浅露,品之无味。个人觉得,白乐天是唐代颇有影响的大诗人,他的白,属于千锤百炼后的返璞归真,属于精练含蓄、耐人寻味的晓畅。

      看这首《对镜》。首联先是给出一个头发花白的形象,然后说晓镜正对着秋容。照镜子,镜中的自己正值中年,头发尚未全白。二联承接。像我这样的年龄,去做忙官有些老了,退为闲叟吧,又没有完全老迈。慨叹自己的尴尬,这尴尬,表面上是年龄的尴尬,实际上更是现实的尴尬。是进亦忧、退亦忧的尴尬。三联转而写现状。静里得天真,稳处安身心。一个何须道、一个更莫疑,看起来气定神闲,超然物外,实际上暗含着不吐不快和不得不忧的意味。正是有了三联的吐,才有了尾联的闻吾此语。正是有了三联的忧,才有了尾联的黄绮分司。

      这首诗,集中地体现了白居易分司东都时期的中隐思想。“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白居易的中隐,在我看来并不是真隐,依然是进退两难的尴尬,当然也有随时进退的准备,是对现实的妥协和自我调适。更多的,还有对当时时代的思考、忧虑,是对唐王朝的提点、提醒,和对世人、对自己的警醒和疏导。这也正和白氏一直主张的“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相符合。若是只看到这首诗里的小我和闲适,那就真的是贬义的俗白了。

      为了了解结句分司的意思,颇费了我一点周折,但这毕竟是一个带着短暂的特定的历史痕迹的词汇,时过境迁,略显晦涩是情理之中的,但在当时的洛阳,分司是个时尚词汇,专有名词,绝不会艰深难懂。相反,“黄绮”一词,倒是让我更费周折,即使是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也让我差点儿没能剖解得开。在这首诗里,如果不明白“商山四皓”八十多岁出山的典故,便不会明白诗人貌似自得其乐背后的隐忧,便读不出作品的深度,感知不到诗人小我情绪中的大我。

      最后再提一句,这个“若使至今黄绮在”是唐朝时期路边不识字的老妪可以听懂的吗?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白乐天的白,就应该是诗人们梦寐以求且长期以来求之不得、求之难得的那种大白和真白。

图片

《英子评诗》微刊第372期

作者:淮君;制作:荷风

       “英子评诗”公众号设置英子评诗、英子说诗、英子视点、诗词漫谈、论坛撷英、名家风采、诗家风采、词家风采、诗词人物、琼苑新声、嘤鸣酬赠、群英诗会、群英点评、双英点评等栏目。

微信号:yingzipingshi

投稿邮箱:1023862296@qq.com

声  明

      本期作品经作者授权“英子评诗”公众号独家发布,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图片转自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版权人有异议,请联系编辑删除。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