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30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在抑郁和狂躁之间交替出现,840万人患此病

 干细胞与外泌体 2023-03-31 发布于广东

3月30日为“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有数据显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倍,全国840万人患这种精神病。

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也是梵高诞辰周年纪念日。这位世界著名的印象派画家于37岁时自杀,医学界推断他很可能患有双相障碍,为了提升公众对这一精神疾病的认识,将他的生日即每年3月30日定为“世界双相障碍日”。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一种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影响情绪、行为、思维的一类常见心境障碍。患者在躁狂发作期会表现出异常的情绪高涨、兴奋、思维和行动的异常活跃,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些冲动或冒险的行为;而在抑郁发作期,患者又会感到极度的悲伤、绝望无助,出现饮食和睡眠问题,严重时会有自杀念头,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在全球范围内,BD 影响着超过 1%的人口 ;2019 年,《柳叶刀》报道我国 BD 的终生患病率和 12 个月患病率已达到 0.6%和 0.5%。BD 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年轻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常导致认知和功能损害,并提高死亡率,尤其是自杀死亡,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严重危害。BD 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确,且其临床表现与其他情感障碍和精神疾病(如重度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存在重叠。

有研究认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损伤其社会功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临床采用药物治疗可减轻病情,但不能消除其损害,患者存在焦虑、敌意、攻击性等心理问题,因此,常常会采取多种干预措施协作治疗。尽管双相障碍是终生性疾病,但患者可以按照治疗计划来控制情绪波动和其他症状。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药物和心理咨询(心理疗法)等缓解双相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主要症状

双相障碍和相关疾病有好几种类型。其中可能包括躁狂症、轻躁狂症和抑郁症。这些症状可能造成情绪和行为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从而给生活造成巨大压力和困难。

双相障碍 1 型,有过至少一次躁狂症发作,此发作前后有轻度躁狂或重度抑郁症状。某些情况下,躁狂症可能会导致患者脱离现实(精神病)。

双相障碍 2 型,至少发生过一次严重抑郁症以及至少一次轻度躁狂发作,但从没发生过躁狂症发作。

环性心境障碍,至少两年(青少年儿童则为一年)内多次出现轻度躁狂和抑郁症状(尽管不如重度抑郁症严重)。

其他类型,其中包括由某些药物或酒精或某种疾病(例如库欣病、多发性硬化症或卒中)引起的双相障碍和相关疾病。

双相障碍 2 型并不是 1 型的一种轻度形式,而是另一种独立病症。双相障碍 1 型的躁狂症发作会比较严重和危险,而 2 型患者抑郁状态持续时间较长,会造成重大损害。

尽管任何年龄都可能出现双相障碍,但通常发生于青少年或 20 岁出头的青年人。其症状因人而异,且随着时间推移可能有所变化。

躁狂和轻躁狂

躁狂和轻躁狂是两种不同的发作类型,但是它们具有相同的症状。躁狂症比轻躁狂症更为严重,会在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中引起更多明显的问题,也会导致人际关系困难。躁狂也可会造成脱离现实(精神病),需要住院治疗。

躁狂和轻躁狂发作均包含以下三个或更多个症状:

  • 异常欢快、神经质或紧张不安

  • 活力增加、精力充沛或烦躁不安

  • 过于幸福与自信(欣快症)

  • 睡眠需求减少

  • 异常健谈

  • 思绪奔涌

  • 分心,注意力不集中

  • 决策能力下降 ,例如,持续疯狂购物、冒险或胡乱投资

重度抑郁症发作

重度抑郁症发作会出现严重到明显难以开展日常活动(例如工作、上学、社交活动或人际关系)的症状。抑郁症发作包括以下五种或五种以上的症状:

  • 心情郁闷,例如感到悲伤、空虚、无助或流泪(儿童和青少年的心情郁闷可表现为易怒)

  • 对所有或几乎所有活动都明显失去兴趣或感受不到乐趣

  • 在不节食的情况下体重明显减轻、体重增长或食欲减退或增加(儿童的体重没有按预期增加可能是抑郁症的征兆)

  • 失眠或睡眠过多

  • 坐立不安或行动迟缓

  • 感到疲劳或精力不足

  • 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或是过分或不恰当地感到内疚

  • 思考能力减退或注意力难以集中或犹豫不决

  • 正在考虑、计划或企图自杀

双相障碍的其他特征

双相 I 型和双相 II 型障碍的体征和症状可能包括其他特征,例如伴焦虑性痛苦、忧郁、精神病等。症状的开始/结束时间不能确定,例如混合或快速循环。此外,怀孕期间或季节变化时可能会出现双相障碍症状。

儿童和青少年的症状

可能难以判别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双相障碍症状。通常很难判断这些症状是正常的心理波动、压力或创伤的结果,还是双相障碍以外的精神卫生问题的征兆。

儿童和青少年可能有不同的重度抑郁或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但模式可能与患双相障碍的成人不同。发作时情绪可迅速转变。部分患儿发作间期可能有无情绪症状的时段。

儿童和青少年双相障碍最突出的征兆可能包括与通常情绪波动不同的严重情绪波动。

何时就诊

尽管情绪易走极端,但双相障碍患者经常意识不到这些不稳定情绪会给自己或所爱之人的生活造成多大的破坏,也不会寻求所需的治疗。

如果患者和某些双相障碍患者类似,患者可能会喜欢那种欣快感以及周期性的高效工作状态。但这种欣快感之后往往伴随着情绪崩溃,让患者变得低迷消沉、疲惫不堪,而且可能陷入经济、法律和感情方面的麻烦。

如有抑郁症或躁狂症的症状,请及时就诊或去看心理医生。双相障碍不会自己好转。由在双相障碍治疗方面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进行治疗有助于患者控制自己的症状。

病因

尚不清楚导致双相障碍的确切原因,但一些因素可能有关系,比如:

  • 生物学差异。双相障碍患者的大脑似乎有物理上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意义尚不确定,但它们可能最终有助于查明病因。

  • 遗传因素。双相障碍患者一级亲属(例如兄弟姐妹或父母)更容易发生这种疾病。研究人员努力寻找可能与双相障碍相关的基因。

风险因素

可能增加患双相障碍风险或诱发首次发作的因素包括:

  • 近亲属(例如父母或兄弟姐妹)患双相障碍

  • 高压时期,例如所爱之人去世或其他创伤性事件

  • 吸毒或酒精滥用

并发症

如果不予治疗,双相障碍可能导致影响生活各方面的严重问题,例如:

  • 药物和酒精使用有关的问题

  • 自杀或企图自杀

  • 法律或财务问题

  • 人际关系受损

  • 工作或学习表现不佳

同时出现的疾病

如果患者患有双相障碍,那么患者可能还会患有另一种需要与双相障碍一起治疗的健康疾病。某些疾病会使双相障碍的症状加重或治疗效果降低。例如:

  • 焦虑障碍

  • 进食障碍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

  • 酗酒或毒品问题

  • 身体健康问题,例如心脏病、甲状腺问题、头痛或肥胖症

预防

没有确定的方法可以预防双相障碍。但是,在心理健康状况显现时尽早接受治疗可以帮助防止双相障碍或其他心理健康问题恶化。

如果患者被诊断为患有双相障碍,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来防止轻微症状变成躁狂症或抑郁症的发作:

  • 关注警示信号。尽早解决症状可以防止发作加剧恶化。患者可能已经确定了双相情感障碍发作的模式以及诱因。如果患者感觉自己陷入抑郁症或躁狂症发作,请打电话给医生。让家人或朋友注意警告信号。

  • 避免毒品和酒精。饮酒或吸食消遣性毒品可能让症状恶化,并且导致更容易复发。

  • 完全遵医嘱用药。患者可能很想停止治疗,但切勿停止。自行停止服药或减少剂量可能会导致戒断反应,或者症状可能加重或复发。

干细胞在情感障碍中的潜在用途

情感障碍是异质性疾病,其特征在于复杂的遗传学、不明确的病理生理学和多变的症状学。在Cell Biolog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篇研究(下图)指出,目前,还没有用于情绪障碍诊断或预后的生物标志物,而且治疗对很大一部分患者的疗效有限。此外,疾病模型无法概括其复杂性。在这种情况下,干细胞可能在情绪障碍方面有不同的应用。循环干细胞可被视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情绪障碍治疗策略,因为它们促进神经发生并增加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增强神经元的存活和分化。

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哈佛医学院、北京大学心理卫生研究所等科学家在Front. Psychiatry发表了评论文章Modulation of Stem Cells as Therapeutics for Severe Mental Disorders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s(干细胞作为治疗严重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的调节作用)。

该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严重精神疾病 (SMI) 影响着世界 2-4% 的人口。目前的精神疾病药物和诊断方法并不令人满意。在动物研究中,干细胞疗法有望治疗某些神经精神疾病和认知/社会缺陷,不仅可以在发育过程中进行治疗(靶向调节和平衡),还可以在神经退化后进行治疗(细胞替代和再生支持)。

研究人员相新的干预措施,例如调节特定细胞群以开发基于细胞的治疗,可以改善 SMI 的认知和社会功能。对于病理性突触/髓鞘损伤,少突胶质细胞似乎发挥了作用。

在这篇评论中,研究人员总结了神经细胞和干细胞/祖细胞中的少突胶质细胞生成机制和一些相关的钙信号。讨论了脑内内源性干细胞/祖细胞和外源性干细胞的相关益处,包括多能间充质干细胞 (MSC)、胎儿神经干细胞 (NSC)、多能干细胞 (PSC) 和分化的祖细胞。

主要作用包括刺激少突胶质细胞增殖、成熟和髓鞘形成的机制,响应内源性干细胞和移植细胞的再生作用。在这些机制中,钙信号调节神经元/胶质祖细胞 (NPC/GPC)/少突胶质祖细胞 (OPC) 的增殖、迁移和分化、树突发育和突触可塑性,这些与人类的许多神经精神疾病有关。

在众多蛋白质注释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的基础上,该研究共总结了 119 种与人类神经精神病学相关的钙依赖性/活化蛋白。其中一种先进的方法是基于钙/阳离子通道光遗传学的干细胞和移植细胞刺激,可以利用钙信号调节。药物和干细胞的鼻内递送或在脑成像技术的指导下的局部递送可能为治疗精神疾病提供独特的新方法。如果转化为细胞临床使用,还预计在精确脑成像作为病理确认后进行的预处理干细胞治疗具有很高的潜力。一般来说,可调节细胞移植后进行刺激应该为 SMI 中的大脑提供旁分泌保护、突触调节和髓鞘修复。

参考信息来源:梅奥诊所 mayoclinic.or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