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四中数学特级教师谈数学学习

 东区国际 2023-03-31 发布于北京

问题一:孩子数学分数很低,家长全力辅导,但感觉分数变化不大,那应该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呢?

家长看学习这件事情的“颗粒度”太粗了,应该更精细些,即应该分层来看这个问题。数学学习分为三个层次,懂(还是没懂),会(还是不会),对(还是不对)。作为家长,我们要区分孩子是在这三个层次的哪一个层次上。你要区分你的孩子的错题是处在“不懂、懂而不会、会而不对”这三个阶段的哪一个位置上。如果经过你的辅导,哪怕分数还是一样,但你孩子从之前更多的“不懂或懂而不会”变成了更多的“懂而不会或会而不对”,看似分数一样,但孩子的“数学能力/状态”其实已经是不一样了!

文章图片1

此外,针对上面的几个名词,还可以再多讲几句。

会基本上可以被理解为迁移能力,灵活的举一反三的能力。而懂而不会就是指学生处在了知识点理解但灵活迁移应用尚欠缺的阶段,在一个具体题目的背景下,未能把它“认”出来,或自己未能做一个合适的转化来应用,它其实往往只差一个小的诀窍或提醒。会而不对的情况,它其实强调的就是所谓的检查的重点和专注的能力。前者可以靠自己总结和老师强调,后者指的问题通常是指把2乘以3等于成5这样的情况,通俗讲就是“脑子比手快”,可以通过视频里提到的写数字练习让“手脑同步”来改善。事实上这种情况下,因为紧张/疏忽/马虎/走神等原因在考试时做不出的题目,可能你让学生后面再做时他是完全可以自己做出来的。

你一张卷子,按照不懂、懂而不会、会而不对做个自我分析分别丢了多少分,这样你不同层次的错误再用不同的提升办法,再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就能更有利于孩子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问题二:如何看待做错题集这件事?有必要吗?尤其对于那些错误很多的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再把题目和答案抄一遍,有意义吗?

还是要结合上面的分层来看这个问题。例如,如果你是懂而不会的状态,只欠一两步的“小提醒”,那你如果把一道题目的完整的十几步一个不落的写下来,那最后你这关键的一两步很可能就淹没在那些众多的步奏中去了。应该做的是,把你的卷子上的关键步骤做好标注或贴上标签,在错题集里只需建立一种索引性的记录方式,例如第八单元的第二张卷子的第17题。这样,你看的时候就通过错题集的索引,看卷子上的关键步奏就可以了。

很感谢现在的各种多媒体的方式,让那些想学习的孩子和家庭能够很容易地获取到渠道和资源,了解到学习应该有的正确方法和路径。勤奋的谷老师,在她的抖音账户上已经发布了一千个以上的作品了。感兴趣的家长和孩子们可以持续关注,不出家门就可以了解到四中名师的数学教学理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