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洲:途中的”face”,是一本“book”

 张新民xj 2023-03-31 发布于云南

热情涌动的桑巴瓦,风光旖旎的安塔拉哈,尘土飞杨的安班加........

马达加斯加的行程依然继续,只是越来越缓慢。

那天,在安静有趣的迪戈,闲坐时看到一辆越野车,一挥手居然搭上了。

车虽然小,但却是敞篷的!

在雨中在小城里逛了二圈。

原来这个女司机是华人后裔,她的妈妈能说很少的广东话。

行程中,还比较中意的是和当地人同行。男女老少拖着行李,各自奔赴他们目的地,充满波折、令人难忘。


往往感觉还没来得及待够,就又在坑坑洼洼的公路上颠簸了。

一个精致小巧的女人,穿着合体的衣衫,外裹件色彩缤纷的套裙,带着从不说话、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的孩子坐在身旁,不时还能愉快滴聊聊天,行程无比美好有趣。

在我出生的中亚的腹地,如今粉色和白色的野杏花已经凋零,野生苹果花也几近谢了,野罂粟和金莲花正在雪山下摇曳生姿。而在拥挤的小巴里,颠簸在马达加斯加北部山地,路边也开满了金色的莲花。

刚来时参团去了近十个国有或者私人的公园,总结下来就是”看狐猴,看狐猴,看狐猴“。虽然也有变色龙和蜥蜴和面包树,但总体感觉很单调和无聊。向导津津乐道地讲解,其实也都是一些浅显的地理及动植物常识。

如今已经旅行一个多月,前段价格不菲的参团旅行,仿佛是在另外一个国家。而如今非常规旅行,却有看不完的风景,感觉才是看到真正的马达加斯加。

放慢节奏的旅行,有充足的时间来观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旅途中人们的”face”,也如同一本“book”。


今天朋友抱怨前几天不应该坐境内飞机到北部,应该骑摩托车过来,一来方便到乡村,二来方便到海边。


班车途中并没有定点的就餐点,但和国内很多村落一样,女人和孩子会端着自家特产涌向班车。油黄黄的鸡腿不对我胃口,土鸭蛋沾点土盐,口感和味道简单又纯粹,煮玉米也不错。

无意中扭头,正遇上后排二个半大小子充满含义的清亮眼睛。马达加斯加的小吃大多是合人民币几块钱,普普通通的一顿饭也是十多块,这些正处于最缺钱阶段的年轻人,没有吃零食的习惯。

旁边女人的孩子看起来很单薄,我给了她半个玉米,孩子很高兴。又给她了一个香蕉,吃的也很高兴。不久之后她居然吐得满身都是,妈妈顾不上穿鞋,也顾不上筒裙被拉下来,下车把孩子的裙子从身上取下来,再用它把孩子擦干净。

但是这些“贫穷”的当地人,脸上并非满脸菜色的潦倒,大多写着“平和”、“快乐“。


在马达加斯加陆路长途旅行,公路交通的确太糟糕了。从桑巴瓦到迪戈240公里的国道,以为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没想到居然走了十多个小时,从清晨一直到暮色苍茫。城乡通行的班车一般都非常拥挤,一排座位要坐至少四人,为宽松一点出行,都要多买一张车票。


“标志405”卧车一共坐了13人,猜猜我在哪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