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 | 术】胡玉荃教授保胎经验浅析

 一凡e2qfuian1d 2023-03-31 发布于山西

胡玉荃(1938~)女,河南西华人。主任医师。1962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原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妇科主任、教研室主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妇科各种出血、肿瘤、炎症、不孕症、妊娠病、产后杂病。

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是临床常见的妊娠病,相当于中医的“胎漏、胎动不安”和“滑胎”。中药保胎历来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胡师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治疗思路和特色,并总结出经验方,效果显著,无副作用。





肾虚是病机基础,常兼见血热、血虚

图片

胡师认为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虽有肾虚、血热、气血不足、跌仆瘀血等不同原因,但临床诸因往往兼见而并非独现,其中又以肾虚为病机的基础和核心。因肾主生殖,为冲任之本,“冲为血海”、“任主胞胎”,是故肾气充盛则胞络能够提摄胎元,肾精充足则冲任旺盛,胎有所养而强壮。在肾虚的基础上,其它诸因中胡师认为以阴虚血热最常兼见。因为孕后阴血聚于冲任以养胎,使机体处于阴血偏虚、阳气偏亢的生理状态。综上所述,肾以载胎,血以养胎,热以动胎,临床上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以肾虚兼血热血虚最为多见。





固肾是安胎根本,养血清热是安胎基要

图片

基于以上的病机认识,胡师认为固肾是安胎之本,养血是安胎之基,清热是固胎之要。固肾安胎,清热养血是临床最常用的治法。在此思想指导下,胡师总结数十年保胎经验,精心筛选,反复验证,提炼出了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保胎经验方——“安胎饮”,临床经适当加减或药量变化,可用于各型的安胎治疗。

菟丝子、川断、桑寄生、阿胶珠、焦生地黄、焦熟地黄、白芍、桑椹、黑杜仲、旱莲草、炒黄芩、白术、百合、藕节炭、砂仁、甘草。

【加减】

若下血量多色鲜,用黑白芍、黄芩炭,并可加仙鹤草、海螵蛸加强止血功效;

若小腹下坠明显,可少佐参、芪;

若腹痛腹胀,可加苏梗、陈皮理气健脾安胎;

若脾虚泄泻者,加党参、山药,加重白术用量;

若心肝火旺,心烦易怒,加黑山栀泻三焦之火;

若失眠多梦,加酸枣仁养心安神;

若心悸口干,加麦冬、五味子;

若大便干结,加柏子仁、炒草决明养血润肠;

若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或内有瘀滞,舌质暗,有瘀点瘀斑,酌加少量丹参、川芎、益母草。

临证可根据肾虚、血虚、血热等的侧重,通过调整药量或药味,改变组方的君臣佐使,从而使其功效侧重点有所改变。

【方义分析】方中寿胎丸补肾固冲以安胎,张锡纯言:菟丝子为安胎主药,“能使所结之胎善于吸取母气,此所以为治流产之最良药也。”黑杜仲补肾安胎又止血;焦生地黄、焦熟地黄养阴清热,补血止血而不滋腻;黑白芍养血收敛而止血;桑椹、百合滋阴补血,养胎育胎,百合又能清心安神,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黄芩、白术为安胎圣药,黄芩炒用清热安胎,又能止血而不寒;白术健脾益气安胎,《女科经纶》中张飞畴曰:“古人用黄芩安胎,是因子气过热不宁,故用苦寒以安之。脾为一身之津梁,主内外诸气,而胎息运化之机全赖脾土,故用白术以助之。”旱莲草、藕节炭凉血止血;砂仁既安胎,又顾护胃气,防它药滋腻之弊;甘草调和诸药,与白芍相合又能缓急止痛,防胎元殒堕。全方选药精当,配伍合理,固肾养血,清热养阴,止血安胎,使肾强而胎元稳固,热清而冲任安定。该方不但能固摄胎元,更重要的是养血益精,促进胚胎正常发育,利于优生。





典型医案

图片

李某,28岁,1990年1月19日入院。

主诉“停经41天,阴道少量出血半天”。末次月经1989年12月9日,入院时停经41天,已出现恶心、厌食等早孕反应,阴道出血半天,量少,色淡红,时有烦躁,睡眠差。一年前曾先后怀孕6次,均于孕后40多天自然流产,第一次清宫后在某医院检查发现其为双角子宫。舌质红,苔薄白,脉滑数。诊断:①胎漏(先兆流产)②滑胎(习惯性流产)。辨证为肾虚兼肝郁血热,治以固肾安胎,清热止血,处以安胎饮加减。

菟丝子30克、黑杜仲12克、川断12克、桑寄生12克、炒黄芩30克、知母12克、焦生地黄30克、焦熟地黄30克、桑椹10克、旱莲草30克、黑白芍15克、藕节炭30克、砂仁6克、白术15克、百合10克、甘草6克。

8剂,每日1付,水煎服。

治疗20d后复查B超:双角子宫,右侧宫角内见40mm×32mm无回声,内见10mm×6mm胚芽回声,见血管搏动,左侧宫角内见一12mm×11mm无回声区,内见散在细小回声。诊断为双角子宫双角妊娠,一胎存活,一孕囊发育不佳。又经半月治疗,1990年2月24日B超:右侧宫角可见一胎儿,头臀径44mm,胎心胎动好,胎盘厚12mm,羊水深29mm;左侧宫角内可见约21mm×21mm孕囊。此时阴道出血已基本停止,早孕反应消失。继续服用安胎饮。

孕21周时再次行B超检查,宫内探及一胎儿,头颅光环完整,双顶径53mm,脊柱呈串珠状排列,胎心148次/分,胎动好,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厚约24mm,羊水深42mm,诊断为:双角子宫右角内中期妊娠,左角孕囊已消失。

共经4个多月治疗,孕25周时痊愈出院。1990年9月15日足月分娩一男婴,产后半月随访,母子健康。





讨论

图片

本例双角子宫合并妊娠下血,且有自然流产病史6次,禀赋素虚,肾气不盛,难以载胎,而屡孕屡堕;多次流产,使肾气屡损,冲任不固,此次孕后又害怕再次流产,恐则气下,使胞络失于提摄,胎失维系,而致胎漏;反复堕胎,求子不得,抑郁寡欢,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心神不宁,故情绪急躁,睡眠差;诸症为肾虚兼肝热动胎,因而在固肾安胎的基础上兼以清热止血,二者并重,因患者烦躁焦虑症状较明显,又以知母养阴清热,除烦润燥,与百合清心安神相配,取金匮“百合知母汤”治百合病之意,使热清烦解而神宁,利于保胎。

本文摘自翟凤霞《名老中医胡玉荃教授保胎经验浅析》,特表致谢!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