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床就睡,是很多失眠者的梦想。但是也有失眠者向我反映,有时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就睡着了,一上床就又兴奋了,翻来覆去睡不着。 如何才能做到沾床就睡呢?这需要建立床和睡眠之间的条件反射,并积累足够的睡眠动力。 建立床和睡眠之间的条件反射 什么是条件反射呢?如果某个事物可以诱发出某种生理、心理反应,那么这个事物就和这种反应建立了条件反射。比如,看到梅子就会分泌口水,“望梅止渴” 就是典型的条件反射。 如果我们身体沾到床就出现困意,那么床和睡眠之间就建立了条件反射,就可以达到沾床就睡的效果。 建立床和睡眠之间的条件反射要注意下面三个要点: 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 如果经常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比如躺着看电视、听音乐、读书等,就会削弱床和睡眠之间的条件反射。 当下,现代人最离不开的一个物品就是手机,如果经常夜里躺在床上用手机看微信、刷微博、网购、打游戏,就容易导致失眠。应该让床回归最基本的功能一睡觉。 不过早上床 很多失眠患者经常过早上床,恨不得吃过晚饭就上床等待睡眠。但睡眠是等不来的,上床越早,失眠反而越重。因此,晚上10:30之前尽量不要上床。 有些人可能会提出疑问本来晚上七八点钟就有了困意,非要撑过这个时间段再上床,结果困意消失怎么办? 这个担心可以理解。如果七八点钟有困意时就上床,可能很快能够人睡,但导致的问题是早醒。如果凌晨1~2点醒了无法继续人睡,这让人感觉更加崩溃。晚上七八点钟有困意,那是因为之前的生物钟设定在了这个时间启动睡眠。当你把睡觉时间往后推迟到10:30左右,并坚持一段时间,新的生物钟就形成了。 上床时间也不能太晚。如果晚上11:00之后上床,就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对经常熬夜的人来说,把上床时间突然提前到晚上10: 30,这时可能没有困意。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逐渐提前上床时间的策略,如:每天提前10分钟,逐渐地提到晚上10:30上床;也可以直接一次性提前到晚上10:30上床,睡不着时做静心练习,待新的生物钟形成后,就可以很快入睡了。 睡不着离开床 按照固定的时间床后,如果20分钟内无法人睡,建议离开床,做些放松的事情,如渐进式肌肉放松、 正念呼吸等(详见正念呼吸教学视频),再次有困意时,再回到床上。 积累足够的睡眠动力 “睡眠动力”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困意”。困意越浓,越容易入睡。积累睡眠动力主要有两个方法: 保持足够长时间的清醒 连续维持清醒的时间越长,睡眠动力越大,就越有困意。如果早晨5:30起床,之后一直不睡,到晚上10:30才上床睡觉,那么就积累了17小时的睡眠动力。 睡眠动力可以比喻为根橡皮筋, 拉得越长,松开时越有弹力,就越容易入睡。为了积累足够的睡眠动力,失眠患者最好不要午睡。即使晚上没有睡好,白天也不能补觉。如果午睡或者补觉,就会减少晚上的睡眠动力。 举例来说:中午12点睡午觉,到下午1点起床,睡眠动力就从下午1点重新开始计算,到晚上10:30,也就积累了9.5小时睡眠动力。9.5 小时的睡眠动力可能无法让我们很快进人睡眠。因此,我们建议失眠患者不要午睡或补觉。 很多人非常在意午觉,认为必须睡“子午觉”。而对于午觉,我经常拿水果做比喻。 没有糖尿病的人,吃水果有利于健康。没有失眠的人,睡午觉很有好处。如果有糖尿病,还吃含糖高的水果,血糖就控制不好。如果有失眠问题,还要睡午觉,失眠就会加重。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有多年的午睡习惯,突然不午睡,下午没有精神怎么办呢? 要相信我们的身体有非常好的调节能力。我们可以适应有午睡的生活,也一样可以适应没有午睡的日子,慢慢就可以调整过来了。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也可以增加睡眠压力。但睡觉前2小时之内的剧烈运动,会让神经系统过于兴奋,从而加重失眠, 这是运动时要特别注意的。 运动以有氧运动为好,如:散步、快走、登山、太极拳、瑜伽等。 |
|
来自: xiaoyao110 > 《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