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明进:人文始祖伏羲女娲传说探源

 三苗网 2023-03-31 发布于上海

伏羲女娲是中国各地各民族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正如西方世界的亚当、夏娃一样,他们结为夫妻,共同创造了人类。苗族神话与各族的伏羲女娲有密切关系,是各地伏羲女娲传说之源。

石朝江2020年发表《伏羲女娲源自苗族的创世神话》指出:“一批主流历史学家通过考查与研究,认为中国史籍记载之伏羲与女娲,源自苗族的《洪水故事与兄妹结婚》。我们从中还可看出,一些史家对伏羲女娲探源的大致指向是湘西。

|《水经注》载“五溪”之武(潕)溪和酉溪,水源均与莲花山至莲台山山脉向两侧渗流有关。这是武溪暴涨洪水一景。 麻明进注  龙秀林摄

侯哲安说:“伏羲、女娲都是传说人物,甲骨文、金文没有记载。直到战国时期著作中才把这一传说人物记录下来,而有关的少数民族如苗族瑶族则一直流传着他们的故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蔡元培派凌纯声和芮逸夫到湘西调查,发表《苗族洪水故事与伏羲、女娲的传说》。

蔡元培说:“《湘西苗族调查报告》的人类学者实地考察,才得到这是苗族传说。”马长寿说:“中原神话中的包羲与女娲原为楚籍,系楚中苗族创祖之祖……自中原与楚苗交通后,汉苗文化交流,于是楚苗之古帝王及主神,不特通行于苗族,汉族亦从而假借之。时代匡远,于是中原人士不复知伏羲女娲为楚苗之始祖矣。”

|苗族刺绣和系縏(花带)拟龙凤的伏羲女娲交尾装饰  图源于麻明进《苗族装饰艺术》《苗族縏饰艺术》

伏羲女娲从民间传说反映到历史文献中来,《人间世》《大宗师》《缮性篇》《田子方篇》都提到伏羲,《庄子》记载详细。《左传·昭十七年》:“陈,太皞之墟也”。说明伏羲在楚,伏羲传说最先最普遍地保留在楚国境内。石宗仁《苗、楚的始祖伏羲女娲》指出,《峒溪纤志》有伏羲女娲为苗民始祖的记述,苗族有“神话传说故事”“宗教祭祀还傩愿”“傩公傩母史诗”,精美的木雕“有首无躯的男女神偶”等多种文化形态。

可是,伏羲女娲探源的最终落脚点在哪里?目前无人确切揭示。

1984年11月,石昌林石金魁朗诵,龙炳文龙泽全翻译整理的《仡索仡僰》,是流传在湘西苗族中最为全面的《洪水故事》。其中情节及人物、地名等资料,为我们探索伏羲女娲初始之源,提供重要参照。其文式简练成四字韵语,长达230多句,此为减少篇幅而略。

近年来,我发现湘西州花垣县莲花山区域苗乡的系列地名事态,含7乡镇的村寨、山头、河流、水库80余处,及相关文化形态,正与洪水故事相符。地名是反映固定史实,不以后人意志而改变,说明该区域正是伏羲女娲传说的最初起源。

|花垣县地图

 (一)湘西莲花山区域诸地名与《苗族洪水故事》神话相符

在苗族《洪水故事》中,仡索是古代濮语尊称人名,又叫大索、仡夔,封号祝融,汉语尊称神农。这中国古代濮人的帝王名,后来形成南方的强大氏族名。而仡僰是华夏典籍中的庖牺氏,又称太昊或太皞。

仡僰是濮人对他的尊称,是濮人六蛮中最早北进中原的一支。而少昊又叫伏羲,是仡僰的儿子,女娲是仡僰的女子。兄妹成婚,后裔称豆莱、莱夷或人夷。大湘西苗族以群体内的我们史称“濮蛮”,过来以主体部族联称“仡熊仡夷”,又以“仡熊”代(简)称,仡夷即人夷等后裔,仡熊则系楚熊氏祖传世系。

|两河乡桐木村龙狮峡谷  麻丽芳照片

补抽乡大哨村补抽寨后坡的雷神“吉索山”,正是纪念仡索的地名。每年清明节后,阳雀从这里开叫而飞往各地催耕。苗民称此山为“比高立谱”,与吕洞山“比高立峒”共尊两大祖山。这里既是古时苗族到湘西的聚居地、中心地、发祥地,又是之后各氏族分迁的出发地。山下相邻的大哨村、大本村和对应的岽哨,都与仡索仡僰相关。

大哨、岽哨是纪念大索(仡索)而名,大本则是纪念大僰(仡僰)而名。其地名事态及相传,正是反映大索大僰原先在此睦邻友好并认老庚的,而后又是反目成仇的地方。因为大索常去高处的吉索山发威要劈大僰,大僰在屋顶反盖滑溜的树皮,使大索炸雷突来滑倒而在凹地“岽哨”被捉。

|苗族巴傩奶傩及祭台  欧勇摄  洞见湘西配图

在吉卫、排吾、两河交界处,有座名震四方的锥形山堡,高十余米,苗语叫“承果僰”,俗即古老坟(仡僰坟,庖牺坟)。坟山萋萋荒草,临下翘岩谷风。人到其处,时受山风呜咽,倍感凄清敬畏。传说人们担心仡索复仇,这一带葬有仡僰假坟九九八十一个,这个才是真坟。后遭几次盗墓,今仍留有掘洞为证。

传说仡索主治水,仡僰主治土。水土冲突引起洪水滔天,人类再经大难。湘西莲花山区域几乡镇,多有连续裸露的古时冰川地貌,有寒武纪化石资源,加上特殊地形地理环境,为洪水传说提供成因。

|传说雷公仡索藏身的雷公洞  吴标摄 

这里特有的“葫芦坪”高山台地,从过水、凉帽、葫芦、古牛、如腊、葛滕、白果、水洋、白岩等村,延伸到吉卫镇所在地,宽二三公里,长约十五公里,形成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祖辈们开发成广袤的良田沃土,有谚语“一天犁不登一犁土,一早犁不通一犁地。”但因过于平坦,遇长久雨灾则多现汪洋,连旱就干涸难收。

葫芦坪之葫芦、葛滕(葫芦滕)村寨,苗语称“纪道明岽”,“纪道”是葫芦瓜,“明岽”是大窝坨地。白果村“板潕”为水泽之地,一经下雨则涌泉遍地。民谣“板潕大塘水涟涟,耳闻雷声心胆寒,十年九涝平常事,挥汗如雨亦枉然。”诸寓意便成伏羲女娲避滔天洪水“种葫芦”、“藏于葫芦”的传说之源。

|莲花山下吉卫镇“葫芦坪”一角的白果等村,苗名“板潕”水泽之地。 龙权摄

特别是上方的莲花山,海拔1159米,是这一带并花垣县的最高山峰,山顶如“葫芦瓶”,还是葫芦村寨属地。古时莲花山及周围众峰集雨成许多“上天之塘”(近来建了莲花山水库),久雨年成必然猛泻下方。以使几侧连山围成的葫芦坪成苗区超大宽广的积雨面,加上相对丰富的地下水。这诸多景象及致涝灾不断,史传洪水滔天便有方物可依。1993年《花垣县志》记: “道光二十九年(1849)3月,霪雨,河水猛涨,泛滥成灾,田园荒芜,史称己酉大荒”。

|传说仡僰捉住仡索之地——补抽乡岽索寨  龙秀林摄

还有不少山川寨落地名,正与“仡索仡僰”传说一致:如两河乡的“高嘎”即鸡公寨,和吉卫镇的鸡司(以前名鸡屎)村,是纪念仡索雷公忌吃用鸡粪浇长的菜之故,也是仡僰相应放出金鸡啄住与仡索相斗的蜈蚣所叙事态的记录。猫儿乡猪圈寨、鼎罐寨,与神话的石槽、潲桶相隐喻。

麻栗场镇广车村的莲台山用苗语称“岃就白”意即多雪山,与仡索施法下三年雪想冻死仡僰相衬托。两河乡桐木村、椿木村(苗语叫“帕也”)、吉卫镇凉帽村的杉木冲等,与神话中仡僰用椿树皮、桐木皮盖屋顶以捉住仡索相合,也符合苗乡古时用树皮盖屋的史实。

|仡僰坟被盗洞。2016年发现被盗挖4个洞,最深长达4米。龙朝辉照片

雅桥乡三塘村200多户的“岽热”寨为低洼处,苗语意是贮仓;加上不远处干木村的“岽不弯”寨也是苗语地名,意即低洼处锅鼎,与神话仡僰捉住仡索关在仓里,加盖锅鼎相符。古时曾掘井熬盐的排吾乡辽求村村名,汉语即盐井,与神话中仡僰去运盐想腌死仡索相映衬。猫儿乡杉木村、吉卫镇夯来村的铁厂寨和排吾乡有铁矿,与传说仡索仡僰后来比赛睡觉而用“木枕”“铁枕”吻合。

 (二)湘西莲花山区域地名文化与苗族《姊弟配婚》神话相符

《洪水故事》相关连的伏羲女娲,各地称呼因随不同氏族部落的语言而异,湘西苗区趋于“奶傩巴傩”,由巴代来“还傩愿”祭祀。

滔天洪水使以前的人类灭绝,仅留仡僰及一双子女。俩小无意中帮助仡索逃脱仡僰 “关仓盖锅”的控制,被仡索报恩教以“种大葫芦、藏身葫芦”而幸存。为繁衍人类,仡僰命他们婚配。但耻于血亲,不能顺意达成。吴泽霖在《苗族中祖先来历的传说》指出:“苗族神话的兄妹结婚,妹都不愿。一再提出条件后,始勉强答应。”传说兄妹婚后生儿如磨岩或葫芦瓜,都不是人样,气得臊红煞白,以使苗乡各祭,雕塑的女娲(奶傩)涂白脸,伏羲(巴傩)涂红脸。

|莲花山顶海拔1159米(苗疆中部花垣县最高峰)点位标志  麻绍辉供图

女娲生葫瓜儿的传说,是以莲花山顶部像葫芦作依源。而“女娲抟土造人”将磨岩儿变大为山的地方,是以湘黔交界处有18个山脊起伏组成“梳子山”说事。此山最高峰海拔1248米属贵州省松桃县盘石镇地界,东面属湖南省花垣县两河乡,苗语叫“仁柔染”,意即磨岩山。因这怪状“磨岩儿”有违进化婚俗,大家都不待见,就丢在两省交界之间。如《风俗通义》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后把磨岩儿弄大弄长,以成梳子山连跨湘黔,使两边都有大量“黄土”够抟作人。

两河乡麻拉村有座海拔886米的“奶傩巴傩”山与梳子山相邻,系巴傩(伏羲)与奶傩(女娲)合婚之山。因山腰有两立岩连体“交尾”,上部一高30米,一矮20米,围径约15米,两相距离2米,自古敬为神祖石而得“奶傩巴傩”山名。尊石这顺天意依地奇而合,民愿有瓜瓞传嗣,信服“诚能动天”,古至文革之前,附近村寨苗民,乐到敬香燃纸朝拜。

|位于补抽乡的苗族祖山“高吉索”及山下的大哨、大本村寨,为传说大索大僰和睦共奶的成因。麻敏供图

史载巴傩(伏羲)创立和推行道教八卦,苗族九卦与道教也有联系,史传并挖掘成书就在花垣。八卦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深邃概念,基础是易象,行卦在于爻变,“爻在其中矣”便是易道周流的内在动因。每一卦形都代表一定的事物,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象征各种自然和人事现象。

苗族《九卦易经》是上古苗族先民的推理哲学,跟周易有某些类似之处,是一个完整的宇宙模式,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清末湘西苗民杨老七真传,田仁美、龙玉六口授,田彬传承制图、释义、讲解和奉献,田彬、龙炳文翻译、整理、校正和注释。内容有卦名、卦象、卦文、卦义、卦理和卦势等,涉及天文、地理、动物、植物、人居、器物、医学和哲学等知识。是苗族先民对人类自身、人与自然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科学总结,体现了苗族“一分为三,三位一体”的唯物主义的生成哲学观,“万物有灵”的能量观,“三生万物”的生命观。花垣麻荣远、吴新源和湘潭大学雷安平等,首先将苗族易经及九卦出版成书。

|莲花山下吉卫镇“葫芦坪”一角的葫芦村,传说是伏羲女娲坐在葫芦逃生之地。  龙权摄

各地伏羲女娲合婚是传说的重要内容,一再提出的天意“条件”,虽因远近而有变,但其重要由缘还是相同的。我们用其他地方《兄妹结婚》几种主要“条件”说事,列出湘西莲花山下相应的地名为印证,进一步证明伏羲女娲传说是首源于莲花山区域的。

一种是甘肃张家川篇、天水市等篇的石磨相合占婚。“兄妹商议成婚传人种之事。两人上山头用滚石磨的方法占婚。石磨果然相合。两人结成夫妻,繁衍了人类。”这一合婚“条件”也是各地传说最常见的。而在湘西莲花山下的排吾乡摩天岭附近,就有磨子村上下磨子两个苗寨,苗语叫“堡揉若”。此域都传这姊弟将磨盘抬到摩天岒边两个山顶,滚下后竟然合在一起。这地名正与各地石磨占婚传说相符。

|传说女娲抟土造人用的“土”──连跨湘黔的梳子山全景  隆国渊摄

二种是用破竹甩下山看相合来占婚。这种传说也很普遍,莲花山下也有典型的地名佐证。排吾乡竹子村的上竹子寨,古时因多竹子而叫“箩丢”,“箩”是山竹,“丢”是栽种。小排吾水库上方的“早落”寨,其苗语四字格称为“仄扪仄箩”,“仄”是山岭,“扪”是箬竹。这“箩丢”与“仄扪仄箩”两寨也成一对,传说“奶傩巴傩”破竹为二,从两山顶甩下也合。便是“伏羲女娲” 以之成婚“条件”所作的神话。

三种是用针线占婚。甘肃徽县篇记伏羲女娲“从两个山头分别扔下针和线来占婚,线果然从针孔穿过”。这特殊的“条件”在湘西莲花山下还真有一对地名来坐实: 吉卫镇“排座”村寨, 苗语“排”是沟坪,汉字“座”是苗语“针”变音用字。此因天生的仙人桥下有孔如针、沟流有水而得名。下方对应的雅桥乡油麻村“排咀”寨,意为“山沟线”,因寨前一条2里小山沟通达排吾至雅桥的河流而得名。小沟隐约对着上方的五龙冲又连到了排座得“针线”传说。苗乡这对针线地名,与徽县“线穿针”之传相符无差。

|“奶傩巴傩”山迎来新机。两河乡麻拉和梳子山村在此新建“十八洞”茶园  石维刚摄

四种是云烟相合占婚。“当宇宙初开时,天地之间只有他们兄妹二人,……相议想为夫妻,又自觉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请您将天上的云都合起来一团,要不就把云散了吧。'以是天上的云立即合起来,他们俩就成了夫妻,中华民族都是他们俩的子孙后代。”唐末李亢《独异志》也记:“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妇,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而在排吾乡盐井村相邻的子腊村,古时苗民寻来发现:此地被群山护住,山头上不断地向上直冒云烟,合而不散,村民因这神奇事态围山而居。祖祖辈辈开垦了大片田地,以致产出优质的“子腊贡米”闻名于世。清末贡生麻阅芜《题子腊贡米》:“水泛千丘田,月笼半山阴。可遇满斗金,难得子腊米。”清同治版《永绥直隶厅志》记为香稻米。


随着神话传播愈广,还会衍生多种占婚条件。有的变以传到地因素,而使苗乡始发地找不到相应的地名,而有的只要认真领悟地名要素和苗语特点,还是有相应惊喜的。如“兄妹二人在山中向相反的方向走去,若后来能相遇则可成婚。”而莲花山下就有两地能悟相遇:一是兄妹后来为祷出父意,在仡僰坟山转圈相遇而婚。二是在花垣县补抽乡吉索山转圈于补抽寨相遇。因苗语“补抽”的“补”为坡地,“抽”即相遇、碰上之解,伏羲女娲占婚因“补抽”相遇传此地名。

|苗家磨子作坊  石东升摄

(三)湘西莲台山脚“溜豆果启”苗寨地名与伏羲出生神话相符

从史籍看,伏羲生世有三个特点:

一是华胥氏踏“雷泽”而孕生。《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诗含神雾》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羲。”

二是出于湘西的苗民之神。《庄子》记载伏羲女娲传说最为详细,说明伏羲最先在楚,传说也最先最普遍于五溪苗民中。《山海经·海内东经》说:“南方……有人曰苗民……名曰延维。”郭璞认为延维即庄子达生篇所谓委蛇。闻一多认为延维或委蛇指伏羲,是南方苗民之神。芮逸夫以湘西苗族《傩公傩母歌》比较,认为伏羲的特征是始祖之义。

|小排吾水库上方的“仄扪仄箩”(箬竹坡 ,云图记“早落”)  李艾家摄

三是伏羲及部落图腾“以龙纪官”。《纲鉴易知录·太昊伏羲氏》载:“(纲)以龙纪官。(纪)龙马负图出于河之瑞”。《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当前史籍与探源的地点都没有记载全伏羲出生地的上述特征,而湘西莲台山脚“溜豆果启”苗寨地名则相符。从特点及传说看,“溜豆果启”与伏羲女娲出生有密切关系,是华夏典籍记载的原型地。

莲台山顶峰海拔1059.7米,苗语称主峰“岃就白”意为“多雪山”,群峰向西北连绵四十余里就到莲花山。蒋介石集团在解放初图谋反攻大陆,1953年4月26日深夜空降4名特务,将此山定为的降落点。莲台山主峰北山脚的十多个苗寨,历称“溜豆果启”。“果启(广车)”正是伏羲女娲神话葫芦坪、广车、排吾这铁三角地名之一。

|排座与排咀隐约相连五龙冲峡谷水流   龙恩泽摄

我国西汉开发、唐宋形成的茶马古道,是西南及连通汉藏至南亚的重要贸易通道,在经过东部苗疆中心的“果启”设驿站于“排楼”, 上通明清时的崇山卫至西南疆域,下达金牛吉董坪转永绥协去川黔。宋至清朝,这里是朝廷维护西南地区和平的战略通道。

溜豆这个寨子,与华胥氏感孕伏羲传说地相符。《山海经·海内东经》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高诱注:“雷泽,大泽也。”吴西,大家知道广义是指广西湖南。而吴西之“雷泽”,依最初史籍及苗族神话所联系的地形地物,就是湘西莲台山脚的“溜豆”。

|排吾乡子腊秋收稻谷  周建华摄

可是后来,人们把伏羲女娲广泛相传,把“雷泽”说到河南、山东去了。其魏时东偏北部的兖州,与三国“吴西”的今湘西,相隔两省计一千公里以上。雷泽到兖州地的依据,是《史记》等记载的“舜耕厉山,渔雷泽。”还把《尚书》记“雷夏泽”当作华胥氏踩的“雷泽”。其实,《史记》的成书要晚于《山海经》300年左右。

苗族叫雷神为大索、仡索。传说莲台山藏着五条巨龙,常伴大索闪电雷霆,南下“五龙冲”游玩。因途中多生事端,弄出群山环抱、方圆里许的低洼地“溜豆”寨落,附有龙神雷尊的精气秘踪。流水向东皆大势,雷雨溜泽竟泻西。“溜豆”集水西出处,是巨龙下五龙冲拖成的。相说《山海经》载华胥氏雷泽踏“大迹”,原在寨中的五龙水库里。“溜豆”及“果启”有关的龙传说,逐渐形成伏羲及部落图腾“以龙纪官”“龙师而龙名”典籍记载的由缘,并以此引说伏羲母氏,记生伏羲“龙身蛇尾”。

|严如煜绘制《苗疆全图》中有关本文的几个主要地名之“广车”

生灵出世必现血迹,伏羲之生亦需阴阳结合。华夏典籍无记精血圣地,苗区则有真实奇境,以地名隐喻伏羲神灵的降世。前述苗语“果启”的“果”即汉语“溪”,“启”为汉语“红”,红溪“果启”原即“血溪”!后来溪边水车碾房多达二十余处,启写广车村名。

20世纪60 年代移民淹五寨修建“广车水库”。水库淹及东头的“大公山”,由东向西伸来,其南北两侧数里有溪流“明夯”“代夯”围出,恰如男体裆部,显示“阳元山”状。山头沟水和山田余水,流入前方百米相对的“窟柱夔”山洞,成内潭后穿山流向“血溪果启”。加之洞口顶端一尊有头似人倒悬的钟乳石,被人戏称“阴元洞”。以前为避匪患,三五苗民到洞内乘木排向里探察,发现有洞道弯弯扭扭、分分合合地西向斜上延伸,喻为女体肠道。200米后在盖山北侧公路上方约二十米处,有口肩高的小洞可出,喻为侧身“肚脐”。

|莲台山脚雷雨罩,群山合围“雷泽”溜豆寨。照片摘自湘西《团结报》

更奇的是,人站广车水库东头新、旧公路分叉处南望,见几山组成“睡妇掀被”比例得当:左侧长矮山“榜尤严”像睡妇腹部弧起,上述“阴元洞”虽在该山东边结尾处隐蔽,而“肚脐”小洞显见;右接对称的 “排楼”“高退”两山有如胸乳,“高退”下方还有一头状小山如婴儿奶食;再右接“乳山”中间的“比高嫁依”山峪如人的头部。“卧妇”组山后接的连台山如“被絮”掀了开来……。

对此神奇,苗民常生敬畏:“大公山”无人敢去葬坟!“窟柱夔”无有妇幼窥视!然当地避开这“天生阴阳”“血溪神缘”,巧妙流传古时大公山上有处龙穴宝地,生一特大野猕猴桃树覆盖山头,晚间变成白衣女子穿梭其间。如此精灵惊动朝廷,天子派兵砍此奇树!然昼砍夜复,树浆如血,崩流数月!汇集寨中而成血溪,附合传说神祖生地奇缘。

|麻栗场镇广车古寨已迁散几方,满天红霞照映的广车水库荡漾“血溪”传说  隆国渊提供石维刚摄

苗族讲究娘亲舅大,从巴代及傩祭来看,“溜豆果启”因伏羲(巴傩)出生而赋神性。湘西巴代文化传承人石寿贵确认,苗族祭祀的大宗大祖是“林豆林且”或记“柳斗柳溪”,即为世间规律法则神及天平准则神。

湘西州原古籍办、民研所副研究馆员张应和著《苗乡探奇》“苗族还傩愿源流考”中,先把祭祀最大神写作“留斗留启”;并在“苗族椎牛巫辞全译”祭词之六的接客条目中记:“大家齐心椎牛,把牛送到留斗、留启”,则把此处喻为人文始祖(伏羲出生)之地。苗民谓地依围为“溜”依长为“果”,溜启即果启。两专家记“溜豆果启”,虽用字不同而音源合一。

|“睡妇掀被奶婴儿”组山(局部):前方是榜尤严、排楼与高退、比高嫁依组成的“睡妇”奶食“代高留爬”,远方的莲台山犹如掀开的盖被。 隆国渊摄

再说“溜豆果启”主体苗民是仡芈龙与隆姓。依苗族古老话,古时苗众由“吉索祖山”分迁,仡芈十二宗支的代芈、代僚、代扁首选的生息聚居地就是这里。因龙凤同源,又芈即鸟尊者即凤,以崇龙尚凤并为图腾标识的氏族徽。汉时朝廷为各方民众“赐”汉字姓时,仡芈就用了“龙”字。如此种种,“溜豆果启”蕰聚龙凤神灵,与典籍记始祖伏羲女娲这“元气之母”,显附龙威吻合。

 (四)湘西莲花山下苗地物态民情与伏羲女娲神话相符

传说伏羲女娲为天地神灵所生,能通天地、登天界。由是,湘西莲花山区域一些地形地物,民族民间特色文化,得到广泛体现和印证。现列几事于下:

|张应和著《苗乡探奇》  (麻明进设计封面)

其一  排吾乡、吉卫镇有“铁石天梯”,供十巫及伏羲女娲“从此升降”于天

以古籍《水经·涑水注》载“《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揭巫登灵山及采药之事。史家解靈字及《说文解字》 “灵”字为巫。”注“楚人名巫为灵子。”推得“灵山”即巫山和“灵山盖山中天梯”之说,提供十巫在山西、巴渝地区的片言活动。而《战国策·楚策》说“楚地西有巫郡。”巫人长期散居于楚境,广泛传播巫教,使楚人、百濮、三苗、扬越等族大多信仰巫教,以致“巫风之盛”。

传说十巫等在湘西花垣“上下于天”,有“奶傩巴傩”通达天庭。典箱记伏羲首创八卦,女娲炼五色石补天。足迹不仅多慕湘西,还要经行天道,而这通天必有殊途才行。相传排吾古时有座“镇柔镇铑”的铁石天梯,用时“搬”到摩天岭。然登天艰难,路程达月,凡人带着盘缠偷随祖神“上天”。途中因倒泼咸盐酸汤,招蚁蛀梯断倒,下部形成奇石林立的“石栏杆”,中上部则倒成吉卫至铜仁一带石脉。

|原排吾乡政府相邻的“石栏杆”,传说是天梯被蚁蛀倒下成的。 石维刚摄

吉卫镇“仁举”山也有生铁铸成天梯,地图上随便用字“人际”。其危峰插天悬崖峻险,是苗河与峒河的分水岭。此是《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八山所载:“仁举之山”。又“其木多榖柞,其阳多赤金,其阴多赭。”“榖”今作“构”即构皮树,与椿杉一样,是仡僰用于盖房使仡索滑倒被抓的神树皮。传说伏羲(巴傩)及巫觋,每年春秋带人从此梯上天,因包谷粑所包酸辣菜泼在铁梯引来蚁蛀,梯身倒在各处以成石林。

传女娲补天用五色石,莲花山区域矿藏就很丰富。黑色金属锰矿藏量湖南省第一,全国第二,位于民乐、猫儿、排吾、两河几乡镇交界处。铁矿藏分布于雅桥至排吾至大铁厂一带。有色金属铅锌矿藏湖南省第一,全国第三,猫儿乡渔塘为大型矿藏。固体燃料矿藏石煤,分布摩天岭南东翼、排吾乡火木冲至两河乡九龙坡一带。筑材料矿藏有滑石、石灰石等。

|《山海经》载“仁举之山”传有天梯立顶,当今被记“人际”山。麻绍辉摄

其二  排吾乡有巫咸煮卤土而成盐井等古寨

华夏典籍说“丰沮”“显然指盐泉”,咸即古鹹字,善于煮卤土以为盐而得名。在莲花山区域,“卤”为苗语“土”,“卤土”即田土,具体地点在今子腊(纪腊)寨, 古时还有盐井“辽求”寨以卤水煮沸得盐,故有苗区联名的“纪腊辽求”。两寨仡轲麻氏人家即史书的“丰沮”(苴人),加上有巫人居住之地的排巫(排吾)两村寨,更是湘西这“濮蛮”苗民的中心聚居区,苗教“巴代”还傩愿盛行,苗俗喜以酸食。后来还就出现巫咸等人到来煮卤土成盐等活动的遗迹,更是生出伏羲女娲“升降于天”,以及仡僰到此挑盐准备腌仡索的神话。这些事态与古籍记载及与苗疆传说,是何等的吻合、真实和精彩。

|排吾乡“纪腊辽求”为古“丰沮”煮卤土及仡僰挑盐之地,此为子腊(纪腊)寨。 龙恩泽摄

其三  莲花山区域苗族传说女娲是姐伏羲是弟的历史属性

莲花山区域所传女娲是姐,木偶头像涂成白脸,伏羲是弟,木偶头像是红脸有胡,被苗人尊称“奶傩巴傩”。传因奶傩懂事早,巴傩也知姊弟婚配不合伦理,最后虽顺“天”意仍感害羞,形成白脸红脸。而汉习婚姻新娘以红巾遮面,是纪念这一特定环境族内婚的遗迹。苗区流传“巴傩神像装饰也只穿长袍,没有裤子穿”,意是“管不得事,没有自己的份。”奶傩的神像穿衣着裙。在送神讨筶时,以得奶傩后走为吉。若奶傩先走巴傩留后,认为不吉。说明苗俗的尊古少昊时代母权为大意识。

|图中苗族着装显然女装盛于男装

这区域奶傩巴傩传说及祭傩木偶形态,是反映母系社会末父系社会初始的时代生活。但其奶傩为姐、巴傩为弟的表现,揭示苗族对家庭成员“母父”“姐弟”等先女后男的称谓崇史意志。史来苗民尽管清贫,仍然讲究女装盛于男装,女子特衷情于绣饰、縏饰和银饰。至今苗民对当政为官者的称呼,是依古时女姓“奶傩”为凭而叫“奶国(拐)”,后以母称的“芈国”,是因楚时熊之芈氏为官宦世家而来。如此,苗民以“奶傩巴傩”联称,揭示并传记人类以母系社会在前,再向父系社会的发展历程。明显别于域外唯男性为尊的男权皇权观念,莲花山区域的奶傩巴傩姊弟关系,更印证了神话的源头之实。

|花垣县苗族龙正贤大师及化石摇钱树作品

其四  花垣县内有万年前人类古迹和“金钉子”等物象

花垣县茶峒的药王洞,为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挡土墙遗址1处。出土打制石器61件,磨制石器1件,以及熊、牛等动物化石。通过对其动物骨胶原蛋白提取分析,证明骨样距今已有3万多年,表明该地人类活动非常久远。

记录地质年代的全球地层年表,分为宙、代、系、统、阶5个层次。每个地层有一个全球公认的标准地质剖面及其"金钉子"点位(GSSP)。在全球67颗"金钉子"中,中国以11颗居世界首位,一颗便是花垣寒武系芙蓉统排碧阶"金钉子"。

|排吾龙氏虫完整背壳标本(标本产地:湖南;收集者:龙晓红父子,现保存于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花垣之前就是海洋,境内独特而广袤的地质岩层纹理及剖面发育清晰,含有化石物种多样,分布广,不仅有3.5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群,还有距今5.4—4.9亿年地球首次出现以三叶虫为代表的带壳(硬骨骼)生物,并有世上珍稀古生物“中华震旦角石”。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保存有排吾龙氏虫完整背壳标本。

其五 排吾水库主要源流“竹索”与神话相符

在湘西苗族地区,苗民普遍认为最大能量神大索(雷公)藏于洞窟之中,因此有许多的洞窟以雷公来起名。而相对而言,花垣县排吾中型水库尾部的“雷门洞”,苗语叫“竹索”,被称为仡索制了滔天洪水谢罪于民的藏身地。此洞居于高二百多米的陡峭山崖之下,高30米,宽8米,深达20余公里。有大量的地下河流流出,形成排吾水库的主流水源。经久远洞水冲刷,洞徒平坦,较易通探。人们每入洞中,隆声骇人,深处景致,笋柱鼓凳,比比皆是。民间传史,若遇灾荒年岁,饥民入洞向雷神借粮,得以担计。而财主装怜,则是身亡哀灾,利施长工。后来轰雷深沉,内震声迅驰,终成圣景。

|雷公藏身的排吾雷门洞   彭涛摄

 (五)结论

综上得知:由于湘黔渝交界的湘西花垣县地处东部苗疆中心,人类活动久远,突显了冰川地貌并有“金钉子”剖面奇观,湘西莲花山区域“天设地造”了相对广阔的“葫芦坪”高山台地,及其他密集景致事态,早早成就体现真情、富有神奇的系列地名,远古人们就在此地开始创造和流传了伏羲女娲神话。有如日本鸟居龙藏在《苗族调查报告》所说:“当汉族未入中国之前,中国之中部及南部,本为苗族所居,自汉移入后,渐与苗族接触。”苗疆有关“奶傩巴傩”等著名传说,才逐步传到之前的朝廷及我国各个地区。

莲花山区域这丰富精邃的地名以及民族文化,体现了南蛮巫教崇祖祀魂的非天命观,和荆蛮鬼教崇魂驱鬼的天命观的交融; 体现了民众崇祖尊宗源流并史教理老论史尚礼精神,和诸艺能人授技生产尊賨施赋求善生活; 体现了苗民首推生存抗挣险境讲究医病祛邪能效的唯物史观。每念如此,令我喝彩,欣慰探说这全国伏羲女娲神话初始源头的湘西莲花山区域点滴事态。

至此结论如题:伏羲女娲传说源自湘西莲花山域。并得分项:“溜豆果启”为伏羲或并女娲出生地,“大哨大本”为仡索仡僰和睦与反目地,“莲花山峦”为洪水滔天始发地,“吉卫葫芦”为伏羲女娲救生地,“吉卫排吾”诸处为兄妹成婚结缘地,“石栏仁举”为伏羲女娲上下于天用梯之地,“湘黔仁染”为女娲起始抟土造人圣地,“承僰竹索”为仡僰仡索葬身藏身地。

注: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三苗网立场。

END

如果你也有身边民族作品想投稿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