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利润为导向的组织设计

 学习一生 2023-03-31 发布于山东

组织是企业发展最大的天花板。

如何更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

如何让企业上下共同面对市场压力,以盈利为导向?

如何打通协同的壁垒,把责权利梳理清楚?

如何通过机制创新让组织充满活力?

上周三晚上8点(2023年3月22日),我联合喜马拉雅x轻学堂和猎聘两个平台,做了一场《以利润为导向的组织设计》直播分享,与企业家管理者们聊了聊,当下企业经营的趋势和困惑,以及组织顶层设计的方法。

节选一些内容与你分享。

01 组织为什么难以利润为导向?

稻盛和夫说过一句话,叫做正大光明地追求利润。什么叫正大光明,就是既不能靠投机、违规牟利,也不能太情怀,以盈利为耻,这两种思想都是错误的。

我们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这样一种经营现状,就是除了老板,找不出第二个人能为企业经营结果负责,能为盈利负责。

比如,在企业里,研发主张技术钻研,产品要追求极致,销售只关心市场占有率,结果就导致,企业可能规模越来越大,营收越来越高,但就是不盈利,最终落入增长陷阱。

文章图片1

所谓增长陷阱就是,当人员的规模上去了,管理的成本自然也就上去了,一旦到了某个时刻,企业就会进入规模不经济的状态,就开始走下坡路。

无论你KPI定什么,怎么定,人效都是越来越低的。当人均毛利、人均利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时候,员工涨不了工资,发不了奖金,研发能力跟不上,产品没有竞争力,有能力的人才就会慢慢离开。

这时候还想要维持业绩10%、20%的营收增长怎么办?只能靠更疯狂地堆人,到了一定程度,企业无力支撑,就大幅裁员,然后美其名曰“降本增效”

文章图片2

所以,现在看市面上很多企业都在喊降本增效,其实绝大部分都是假动作。

凡是只会“降薪、裁员、削减福利”这三板斧的,都不是在搞降本增效,都还是从管理、管控的角度,来做成本和费用的优化。

真正的降本增效不是做管控的事情,本质上是经营的逻辑,是做经营的改善。

要回答,大家怎么以盈利为导向,怎么让组织更敏捷地响应客户,怎么共担责任和结果,怎么把责权利的机制梳理地更顺畅,怎么更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资源,怎么构建核心竞争力和组织能力?

所以,很多企业做降本增效,以为把成本费用降下去了,效率就上去了,这就本末倒置了。应该是站在经营的角度,把正确的事儿找出来,把能提升大家投入产出效率的架构和机制建设好,从根本上去改善企业经营的土壤

02 以利润为导向的组织设计

利润从客户身上来。因此,以利润为导向,组织首先要面向客户。

文章图片3

企业为什么很难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这个问题背后,本质上是企业灵活性与经济性的对抗。任何一家企业,都是无时无刻在最灵活与最经济中间找平衡。

创业期,全员都铺在客户身上,没有那么多管理和流程,所以很大程度上能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可是到了成长期、成熟期,高层管理者的精力被分散了,他们的权力和资源用在了客户以外的地方,在传统的科层制的组织下,员工是由权力驱动的,自然就会以领导而非客户为中心。

所以企业总遇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就是这个道理。

那怎么解决呢?简单来讲,就是通过把庞大的企业组织划小,拆出一些敏捷的经营单元。这些经营单元足够灵活,可以做到以一类群体、一条产品线、一个区域的客户为中心,展开独立的、闭环的经营。

文章图片4

由于责权的下放,这些敏捷经营单元就不再是脑袋对着领导,屁股对着客户。而企业总部,就可以通过这些经营单元,接收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压力,按照这些经营单元的要求,提供资源,建设核心竞争力。

这样一来,在组织形态上,企业就在灵活性和经济性之间,找到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

因此,我认为,这种经营模式与组织形态的升级,是每一个成熟企业的必经之路。如果企业在成熟阶段,不思考如何进入敏捷经营增长阶段,那未来就只能像商学院教科书上说的一样,进入衰退阶段。

那么再进一步,敏捷经营单元与企业总部到底怎么设计才合适呢?

以经营为导向且能支撑经营的,就是合适的组织。

文章图片5

前台与中后台的组织重构,是要在灵活与经济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也就是说,既要保持前端更加灵活敏捷,同时要保证中后台的精简,不要太冗余。

对于直线职能式或矩阵式的组织来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它的前端和中后台,谁大谁谁小的问题、重了还是轻了的问题。

传统的前端,比如事业部,要拆成二级、三级这样的利润中心。利润中心多了,企业接触客户的横截面就增加了,就自然的以客户为中心了。

而中后台可以将它的服务内容,区分成职能管控的目录和支持服务的目录。这两个目录一区分,你就知道中后台的资源配备到底做得合不合理。

管控目录,要说清楚是在管风险,还是提效率。服务目录,要支撑前端的利润中心,让利润中心去买单。如果服务目录达不到前端的要求,就说明中后台的支撑不到位,评价就很差,就会推动中后台进行以经营为导向的服务改善。

03 以经营为导向的机制创新

企业经营转型的核心,就是要通过机制的设计。

机制是调动企业各动力要素向企业目标前进的内在过程,旨在建立股东、经营者、员工的利益与企业效益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机制是企业的原动力,有机制的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没有机制的企业则很难生存。而只有当经营责任能被压实的时候,组织内部才能充满活力。

文章图片6

我认为,每个企业都应该从“量化”和“人才”这两个层面,尝试建立和应用一些经营导向的机制创新。

独立核算机制——量化责权利

独立核算不是斤斤计较,而是“经营数字激励”,让企业上下都对利润结果负责的重要抓手。

举个直观的例子:

有一个餐馆,只卖酸菜鱼和水煮鱼。

在没有独立核算机制的时候,老板只能看到经营的表象:就是有的时候水煮鱼卖的好,有的时候酸菜鱼卖的好,但是哪一款鱼给餐厅贡献的利润更多,他算不清楚。因为,两款鱼的油、盐、鱼、花椒等等食材都是混在一起用的。

那什么是独立核算呢?就是要把糊涂账打开,说清楚两款鱼每次分别用哪些材料,用料是多少,成本是多少等等,最终看清哪款鱼的投入产出比更高。才能制定出更好的经营策略。

同理,只有通过建立基于收入、支出、成本、费用这样的清晰核算,才能看清每个利润中心,到底谁的经营情况良好,谁在为公司盈利;而谁的经营有差距,风险来自哪些维度。

如此日积月累,持续地去做改善。当大家都能以数字为基础去经营后,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目标,凡事有计划,量化地评价经营结果和贡献,提升自己的经营能力,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靠传统定性的方式来评价,吃大锅饭

文章图片7

经营责任机制——涌现经营人才

经营责任机制重点在于业绩责任的压实。

很多企业都觉得自己的组织执行力不足,也尝试过用文化、绩效、激励等方式来提升,但结果往往是付出了很大的管理成本,业绩该完不成还是完不成。

核心问题就在于,单点的工具很难系统地帮助人才打通执行过程中的管理障碍,必须通过机制的重塑,从土壤层面改善人才的价值创造方式与协同方式

具体来看有四种核心机制:

文章图片8

第一个,举手制。

很多企业主要通过从上到下的行政命令去分解KPI,传达经营目标和任务,同时从下到上对目标再进行博弈。


但是久而久之,员工在这种管理管控的模式下,一方面是变得很缓慢,任何一个目标、一项任务,都是在等上级指示、催促,另一方面是变得无人担责。


而举手制,就是让任何想干事、能干事、有想法、有干劲儿的人才,能够自由举手、认领目标,主动承担经营责任,去贡献业绩


这样做的好处,不仅是能够让具备经营意识和能力的人才,快速浮出水面,站到舞台中央,同时还能让组织“泥潭”变成活水,让更多员工在这些经营人才的带领下,打破桎梏创造价值。


第二个,战功制。

秦国军队所向披靡的原因之一,就是依靠了战功制。斩杀敌军军官的首级越多,获得的晋升和奖励也就越多。


虽然企业的战功与军队的战功有所区别,但我们同样可以借鉴其战功的激励思路。根据员工承担的经营责任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薪酬福利、地位荣誉、期权股权等中长期奖励、内部孵化创业等战功机会,从而实现量化赋予经营权、分配权、人事权。


这样一来,原本需要经过多次博弈才能最终定下的目标,现在不但有人抢着承担,而且目标个个都充满挑战。


对于那些敢举手、想拿战功的人,企业也能更好地做业务规划的辅导,和优质资源的倾斜。


第三个,孵化裂变制。

孵化机制在很多企业里,更多是用于新项目、新产品的独立孵化。但本质上,其实还是公司投入资源做创新的过程。


我认为真正的孵化裂变机制,实际上是为了实现业务和人才的倍增。因此,就应该与经营管理者的利益挂钩,只有当你培养出足够多的团队,你才能举手做更大的业务,才能申请更大的战功。


这样一来,传统的科层制的、金字塔式的人才晋升通道就被打开了,每一个经营者,都能通过孵化裂变的方式,让自己不断做大,同时也为公司储备好人才,不会因为他的转岗或离开,导致业务和团队的崩溃。

文章图片9

第四个,超额分享制。

真正的多劳多得,是让那些更具有经营意识、经营能力的人获得更高的报酬,分享“增值增量收益”和“超额利润”。

当经营单元达成利润目标,就意味着企业在它上面实现了盈利,这个时候鼓励多劳多得,双方分享的才是纯利润,才能实现双赢。

在这种机制下,经营人才获取收益的方式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比如,一个经营单元在第三季度完成了全年的利润目标,那么从第四季度开始,团队创造的每一笔利润,都可以获得高达比如30%的分成,由团队自行支配。这种激励机制所带来的动力,是企业难以想象的。

而剩下的70%,企业可以再拿出一部分,从战略层面对业务进行资源布局和投资,与经营单元共创共赢。

这种超额利润分享的机制,从长远角度来看,越是有经营能力的人,就越喜欢这样的机制。整个行业的优秀人才,会慢慢被吸引到这样的平台上,才能通过人才的裂变,实现企业盈利增长。

文章图片10

总结来看,以利润为导向的组织,就是要构建这样一个顶层设计,实现企业内外部“人数场”的平衡,把企业的机制理顺,把人才聚合,最终把仗打赢

(“人数场”模型详情可查阅《利润裂变》)

人,就是经营人才的发现与培养。未来企业不是靠一个火车头带,而是通过人才的裂变,让企业变得像动车一样,多轮驱动实现增长;

数,就是实现业绩的科学可控。能够说的清目标、能承担多少责任就分多少权力和利益,能够通过数字做决策做改善;

场,就是人才和业务成长的土壤。形成一个上下理念共识、组织结构敏捷高效的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