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 人的意识与数形、数模-今日头条

 心华生命 2023-04-01 发布于美国

11 人的意识与数形、数模

原创2022-04-18 10:53·心华生命

对人体来而言,最复杂的是大脑组织,这里是人体迭代的最前端,是人能够更高效高速发展的决定点。这里就是杨辉三角和混沌分形中无数次迭代后的聚合点。

在杨辉三角中,从0层的1开始,到第2层1,1时,其结果会是2,就构成了一个棱形(1,1,2,1)。后面在中心接续的是一连串同构的小棱形,如2,3,6,3,6,10,20,10,30,35,70,35,70,126,252,126,…… 同时还有棱形1,1,6,1同构系列,1,1,20,1的同构系列等,甚至在10层以内最大的棱形1,1,252,1。这些棱形无论多少,都是数1迭代后的形状表示,是一种数形。而且这些不同数位开始的同构棱形是一个接续不断的集合,彼此间还交互、嵌套、复合、耦合。

这仅仅只是初始1到第5层时迭代发展的结果。在这个迭代过程中,存在着后续1,1位置处的二次分化,在到达顶点2之后还会形成如从1开始的迭代和数形数模。

在杨辉三角上,当两条边迭代到第5层的水平时,从1开始的中间棱形1,1,2,1的顶端已经抵达了第10层的位置。这个过程中,当棱形1,1,2,1在第1层的1,1两处二次分化后,在其两侧分别形成两个棱形1,1,3,2和1,2,3,1,同时在这两个棱形迭代到第2层1,2,1时,在这两个棱形的外侧,还会再出现两个棱形:1,1,4,3和1,3,4,1。

这时候,从1迭代而来的1,1,2,1却顶点2处已经开始了形成棱形2,3,6,3的第二次迭代。显然,到第2层1,2,1位置,共有6个分叉点发生了6次分化。在明面上看,这是从1而来的二次迭代,但同时这里也有2处自身开始的迭代在其中。如棱形2,3,6,3和2,4,20,4,乃至棱形2,n,x,n系列。所以,整体而言,这个第2层已经有六个迭代在同时进行。当然,这里的二次迭代虽然发轫在这里,但真正有可观察的影响力还是要等到了第3层。只有到了这个水平才具有“三生万物”的能力。

再来观察分化迭代结果,当迭代五次后,从1开始的棱形在杨辉三角中到达了第10层252的位置;而从第2层开始的迭代仅仅抵达了第9层126的位置;第3层则才到第8层56的位置。在第10层时,252顶点所在的位置,本身先后、内外包含了从1到252,2到252,6到252,20到252,70到252的共同迭代结果。

这个概率是多大呢?根据概率的钟形分布,大概位置在第5层1,5,1,10,2,10,1,5,1的1,10,2,10,1之间,因为是动态的迭代过程,钟形分布会呈现以-1和1的连线的对称状,随着后续的不断迭代,在动态分布上,概率在会形成类似碟状样,概率不仅仅会堆积在AC线的左侧,也会堆积到AC的右侧,形成ABD或BCD的形状,这也同样适用概率分布68.3%的规律。具体到概率的计算,在第6层时,小球落到20的位置,占总数的64分之20,分母是26。到第10层时,分母是210,总数是1024,分子是252,252/1024的结果是0.24509375,即是24.5%。这已经相当于“二八定律”了:一个系统里,占20%的部分引导了80%部分的发展。

其实人类是地球生命20%的存在,人体系统就相当于在24.5%下面再次分化迭代。杨辉三角第10层的10与10之间的1,252,1即是24.5%所在。再分化迭代五次,则252的顶点可占其中线两侧各一份,是为2/5,算下来是9.8%。这就相当于占从1迭代而来的10%。

这种概率性算法,对于人而言,这10%的概率集中的地方正是人体的头部,甚至更准确地说是大脑。大脑虽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耗氧量达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量占心脏输出血量的15%,一天内流经脑的血液为2000升。已知大脑皮质由100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大脑皮质的灰质约有14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与其它神经元的连接多达10000条。这是如此的组织结构及功能,造就了人无比卓越的能力。

科学家根据人脑功能活动绘制了大脑的七彩图,而人的大脑在数形、数模上同样形成于分形。在杨辉三角的21层数据列表中,可以发现,1、2、6……的中心数据,和1、1两列的数据,二者在纵向上后项与前项比值是相等的,如中心第三层的6与第二层的2的比值,等于纵列第二层3与第一层1的比值。惟一的区别是,以1开始迭代的中心明显比1、1的提前一格出现,说明其迭代的效率和速度高于中心两侧的1和1两组。而且,中心数组A(1、2、6……)和其两侧的数组A(1、3、10……)的比值从2和3开始到第21层的3.8会越来越大,一直无限延续下去。在这三者之外,比值则每一列各不相同,数据比值在整体上是会逐步增大的。说明后数的值增加的越来越快,增长率越来越高。

在横向比值上,中心区域处数组A(1、3、10……)开始,在近中心的数据项与其后面一项的数据的比值,越接近中心比值越小,在表格中是都收敛在1.1处。在实际中,这时会无限收敛趋近于0的。不论是斜向顺着自然数列看,还是在每一个自然数的位置向中心迭代方向看,都会发现数据从中心1处是斜外向增大,如表中斜向1和斜向2两条线表示的。

整个图表显示后面和前面项的比值越来越大,表明内部所含的要素在急剧增多,单看每一层数据的大小也能感觉出来。层与层之间比值的差却越来越小,说明彼此的迭代距离在不断地缩短,在一定的时间空间里,这样的系统必然具有最大的迭代效率。同时两侧的数由外向中心的比值从大到小,说明周边的要素在数量上也急剧向中心靠近。当这些数据经过无限次迭代,会无限趋近于零时,并且在数组A(1、2、6……)的中心形成汇合,数形就会形成钟形曲线,甚至在那个点位发生彼此的交汇融合、复合耦合。

在人体就会形成,《人体几何结构的数形数模性》一文人体的头部位点。在分形图中,头脑位于N所在位置。图形很清晰地显示出,N点是从O点迭代而来的,这里是所有自O点汇合、交叉、重叠、复合、耦合后又分散分形而来的集合。其实,再向前看,这里还是O点之前自A点分形以来绝大部分分形的集合点。在费根鲍姆常数的图形中更清晰地显示了分形迭代的轨迹和最终结果。

很显然,N处是之前自1开始所有迭代率先到达的地方,在图形上看到其周围也有蓝色

条纹,但是这些根本就不是和ON标识的迭代系的,而是这个迭代体系周遭更大体系的,算是背景。这点在前文中关于五次迭代的结果时,也可以看到。暂时不考虑这些迭代的背景,单就这个体系而言,当自1开始的迭代开始后,其始终维持着迭代的进行,也维持着内部各个要素迭代在自1开始的迭代体系内进行,不能完全跃出体系边界。这是一个高级复杂自组织系统的最基本要求,就如杨辉三角的边,数始终是一。

正因为这个要求,在混沌态中,就保证了越来越多物质能量信息会完全集中在这个体系内。同时,随着分形层次的递进增加,倍周期分岔越来越频繁。

虽然这些分叉都保持着费根鲍姆常数常数4.669201609和2.502907875,分叉口越来越密集。则表示分岔的频率不断增加,内部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运行流转会越来越频繁。高频率的运行流转,会导致系统整体迭代速率的提高,系统局部有序化地提高。这样的要求会使N点处的要素(如物质能量信息)越高速、越趋于集中尖端,越集中就越有序化,也有序化又促使越集中,这样极度集中化、有序化、貌似界面化,根据迭代的指向性,是从A到O再到N的。在更广大的系统内,N点不是所有迭代的终点,只是更广大系统内一个同构子系统的迭代阶段点。任何系统都必然始终在自1开始的分化迭代体系内,用杨辉三角来说,就是始终在交叉斜列1……1内。这使得任何系统似乎自身外有个相对的界面,同时又没有完全的界面化。

极度集中化、有序化、界面化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呢?因为自1迭代而来的系统空间大小有限,这使得集中的信息虽然流转不息,但整体上会就像被定格存储在界面内。这样后续迭代而来的信息会有一部分与之汇合、复合、耦合,信息就逐步同质同类同一的分门别类叠加。这个过程必然得先被解读、识别,然后才能区分归类,从量到质上逐渐迭代累加,在达到一定的阈值条件后,突然质变涌现了新的结构和功能,形成了大脑结构和功能区。最后,这种内部自我识别、解读就成为自身区别外在的意识,再因随组织器官功能的外延,使人体具有从内到外区别各类事物的能力,甚至具有完全的主观能动性。

在此基础上,人类成为了地球生命的最高等级,人体成为复杂自组织系统当下最完美的部分。以数来解析考察,其实所有这些的背后,都是数、数形、数模迭代的结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