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张小路的青绿山水

 泊木沐 2023-04-01 发布于辽宁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张小路的青绿山水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限”。虎年除夕,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登陆春晚,舞绘《千里江山图》惊艳四座,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传统山水画青绿山水之美的共鸣。缀青着绿,隽永写意,青绿山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一种,萌之魏晋,发于隋唐,盛在两宋,但随着水墨画和文人画的成熟,青绿山水逐渐淡出中国山水画坛的主流地位。青绿山水的材料昂贵,绘画难度也较其它绘画形式大的多,因而画青绿山水的画家越来越少,但仍有少数有志者在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画家张小路正是这样一个人。

张小路《溪山雅居图》

80cmx180cm

纸本设色

创作于2021年

张小路(张晓露),芳草堂主人,出生于安徽宿州,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修于国家画院花鸟画高研班,求学于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创作院(主攻花鸟、山水)。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原书画院特聘教授,宿州市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誉有“新时代中国画开拓-传承者”称号。

张小路的青绿山水作品,工丽而无匠气,紧密而不纤弱,雄伟却又秀雅,画如其人,人如其画。

张小路《雨过山色清》

80cmx180cm

纸本设色

创作于2021年

“清代四王”之一王石谷曾经说过“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张小路在艺术实践中认真从青绿山水的传统中研习技巧,将传统青绿山水的形式技法融会贯通,在每一幅作品中注重主体色调,重点研究青绿色调的丰富变化,形成画面色泽的浑然整体,又以细微的变化分出冷暖与厚薄。同时,十分注重画面的整体营构,她的青绿山水作品,笔力遒劲,构图大气,端庄雄伟,气势恢宏,用笔大胆,着色简约,在作品中体现出以“势”取胜的特征。

张小路《清凉世界》

90cmx180cm

纸本设色

创作于2021年

如作品《清凉世界》,这幅古典青绿山水把传统山水所展现出来的那种灿烂之美加以现代转换,将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转换为“绿水青山”时代精神的形象表述。工写结合,构图饱满,用色淋漓,响亮雅逸。描绘出大自然的内在节律和无言大美。整幅作品笔墨扎实,厚朴中透出大气。画面上远山连绵,神秘莫测,一眼望去峭壁纵横,山外有山,流水飞泻,壮美无比,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赞叹大自然的壮丽奇美。近处各种树木挺拔秀美,绿树掩映处古朴的屋舍,别有意境。

张小路《秋日清景》

90cmx180cm

纸本设色

创作于2021年

又如张小路的这幅青绿山水作品《秋日清景》,描绘的是质朴的初秋山景,设色清雅,构图巧妙,白色的房屋呈现在丘壑之上,信笔写来,巧妙点染,白雾弥漫,四面环水,水光隐隐,抽象虚空的背景更是引人无限遐想。整幅作品自然、清新、宁静、淳朴,既有大气疏朗之美,入微之处也有着醉人的温情,独特而不失格调,让人耳目一新,这如诗如幻的艺术境界,也体现出了画家的画风画技和对山林的一片深情。

张小路《山水有清音》

80cmx240cm

纸本设色

创作于2020年

张小路始终充满对绘画艺术的追求和自强不息的信心。她崇尚自然,胸怀沟壑,与山川“相看两不厌”。她坚持从大自然中汲取生命能量、用笔墨捕捉灵感、用灵魂描绘自然,从一片青绿与白云之中感受田园山村的宁静安谧,倾听自然的天籁之音。在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中表达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精神意境和自然和谐以及万趣融其神思的不懈追求。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此种境界正是张小路的青绿山水在当代视角下的崭新高度。

张小路《春水白云间》

68cmx136cm

纸本设色

创作于2020年

张小路《深山晚来松》

90cmx180cm

纸本设色

创作于2020年

张小路《青山绿水有人家》

90cmx180cm

纸本设色

创作于2020年

张小路《流水无声》

68cmx136cm

纸本设色

创作于202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