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背4穴的运用

 灵兰小草 2023-04-01 发布于山西

讲师:章陆老师

笔记:灵兰小草  图片来源:耳穴库

1.耳背第6穴-耳背沟:

定位:在Y字形的对耳轮背后的Y字形凹陷处,包括耳轮上、下脚和对耳轮体的后沟三部分。曾用名:降压沟。

作用1:针对高血压起降压作用。

应用位置:上1/3的降压效果,比下2/3的效果要好一些。(管遵信老师喜欢用段面,王正老师喜欢用下段)。

阳性反应:将耳背轻轻牵拉出来(不要过多刺激耳朵,否则可能会出现一些假阳性反应),上1/3的位置可能会出现红晕,即红色小点点。它也是高血压的一种代表。因为心主血脉,而耳背沟的上1/3正好处于耳背心区,而高血压疾病就是属于心脑血管疾病,血管中压力过大,才会出现高血压问题。所以,有的患者的耳背心区会有点状红晕,或有静脉血管怒张(明显突出于皮肤)的现象。

所以,可以直接在这个怒张的血管上点刺放血(放血前将耳朵按揉充分,有些没有怒张的耳朵,按揉后也会出现怒张现象),点刺后,用沾有75%酒精的湿棉签边擦边挤压,直到放出的血液由黑红变成鲜红,渗出的血珠可以慢慢弥散开来,就基本放到位了。用干棉签止血后,让患者平心静气静坐20分钟后再测量血压,至少可下降10-20mmHg。

这是一种快速降血压的治标方法,但不是治本的方法。调理过程中,还要把五脏六腑调理好、把内分泌系统调理好、把神经系统调理好,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也可以沿耳背沟贴豆,两条沟随意选,都有降压作用。然后加上配穴:

+神门穴(或角窝上)

或在三角窝中的“神志线”(从“降压点”到“盆腔点”的一条弧线)及其对应的耳背沟各贴一排豆。如感觉不舒服,可以只在“降压点”和“神门穴”各贴一个豆,然后在耳背沟错开一些,菱形排开贴上豆(大约可贴5-6颗豆),使血压保持相对平稳即可。

有针刺操作经验的,可采用管遵信老师的针刺方法:

将耳尖捏起一层皮肉,用针尖贴着耳尖软骨后缘进针(不扎到软骨上),刺到对耳轮下角的后沟,然后拔出针放血(不留针)。此法最起码可降压20-30mmHg。可使用1-2毫升的小注射针头(采血针针尖太短,效果不佳,不建议使用)。

作用2:针对血管性头痛。

上述方法也可治疗血管性头痛。

作用3:针对皮肤瘙痒症。

静脉血管在耳背有四个分支,其中第三条就是止痒的。它经过耳背沟,所以国标耳穴说的耳背沟具有止痒作用,实际上是经过耳背沟的这第三条静脉血管。在这第三条静脉血管上点刺放血,可以祛风止痒。

辅助手段:用手电给耳朵打个光透,就可以清晰第找到这第三条静脉毛细血管。再加上配穴:

+风溪(祛风止痒),

+耳中(凉血止痒),

+对屏尖(祛风抗过敏止痒),

+神门+枕区(镇静止痒),

+肺区(肺主皮毛),

+直肠(即,大肠)+外生殖器(祛风止痒),

+耳尖(耳穴之王),

+内分泌(抗过敏,如:吃海鲜过敏),

+瘙痒相应部位(如:肛门湿热瘙痒,可在肝门区贴豆),

+肾上腺(抗过敏)。

作用四:针对疼痛性问题。

前后对贴耳背沟。

耳背沟的三部分的别称:

对耳轮上脚后沟=“下肢后沟”,针对下肢疼痛,活血化瘀。

对耳轮下角后沟=“坐骨神经后沟”,针对坐骨神经痛。

对耳轮体后沟=“脊柱沟”,针对脊柱疼痛。

  

  

2.耳背第7穴-上耳根:

定位:在耳根与头面衔接处最端处。

作用1:止鼻血、鼻衄,治血管性头痛。

作用2:针对肌肉萎缩,长年卧病在床者:

瘫痪相应部位

+上耳根+脾(脾主肌肉),

+胃+大肠(治痿独取阳明,多气多血之经),

如:骨折后,因打石膏导致的肌肉萎废、肌无力,采用:

骨折相应部位+脾+胃+大肠+上耳根+交感(活血化瘀)

+枕小(通四肢末梢)+热穴(通下肢)——(按骨折部位所需)。

如:偏瘫,采用:耳大(通肩背)+枕小(通末梢)+热穴(通下肢)+交感(改善微循环)+肝(舒展挛缩的筋脉,增加相应部位的血供)。

  

  

3.耳背第8穴-耳迷根:

定位:在耳背与头面部衔接处的中间有“<”型的小三角处。

作用1:因经过迷走神经,作用同迷走神经——止痛。同交感,用于交感禁忌(如萎缩性胃炎)病症的止痛。

作用2:促进肠蠕动、消化液分泌,治便秘、萎缩性胃炎。

便秘不用神门穴,因为什么穴抑制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所以便秘就用耳迷根。

作用3:降心率。用“降率点”+神门 +耳迷根。

作用4:头痛、胆结石痛、十二指肠痛。耳迷根处如有三角形隆起小鼓包,说明本人有十二指肠疾病家族遗传史。

贴法:耳迷根贴豆,可能会由于过度牵拉耳朵导致耳迷根跑位,贴不准。因此,要将耳朵轻轻向前牵拉,尽量避免耳迷根位置偏移。贴豆后,松手再检查确认没有跑位,才能生效。

  

  

4.耳背第9穴-下耳根:

定位:耳根与头面部衔接处最下端。

作用1:由于经过面神经,可用于驻颜,可治疗面瘫、面神经疼痛、面部麻痹。也可用来美容、提拉面部肌肉向上收缩、提升。按压15分钟左右,面部会有麻、紧绷的感觉。

作用2:升血压。针对低血压患者,在此点刺放血,宜少不宜多,一般放3-5滴即可。也可以扎针或用线香灸此穴。+“升压点”贴豆+心区+肝区+肾上腺+缘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