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糖尿病的进展,身体里的痰湿也会越来越重。 哪怕您刚刚进入糖前期,血糖只是轻度升高,但您的身体仍然进入了病变的“快车道”。 ![]() 糖前期并不安全,祛湿可逆转 糖前期: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出现轻度升高,但是还不能诊断为糖尿病。 糖前期常见的症状:倦怠乏力、下肢困重,休息和运动都不能提振精神。 从中医的角度看来,糖前期的一系列症状是由湿邪堆积引起的,需要从健脾入手。 提捏带脉 ![]() △图源:爱奇艺 位置:穿过肚脐画一条水平线,再沿着肋骨的第十一肋端画垂直的线。二者相交的位置,就是带脉。 方法:拇指放在带脉,其余四指放在腰部。左右交替提捏。 注意:饭后一小时不要做。做的时候保持身体直立。 提捏带脉虽然治本,但是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效果。最好配上专门祛湿的赤小豆薏米水。祛湿健脾双管齐下! 糖尿病早中期,需要化痰 当疾病进入中期,重浊的湿邪就开始聚集化热,最后逐渐凝结,形成“痰”这种病理产物。 “痰”并不是我们平时吐的痰,而是看不见的、流淌在身体中。 痰会让气血运行变慢,从而产生一系列器官和血管的病变。例如脂肪肝、血脂变化、腹部肥胖…… 此时糖友的血糖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确诊为糖尿病。 阴陵泉穴:健脾利水 ![]() △图源:爱奇艺 位置:在我们小腿上有一根“迎面骨”,这根骨头的内侧,从下向上推拐弯的下边凹陷内就是。按起来很酸。 按法:如果这一侧的阴陵泉有筋结,可以多揉。每次按揉超过五分钟。 糖尿病中晚期,需要化痰除瘀 到了糖尿病中晚期,不仅要化痰,还要化瘀。 瘀往往表现为下肢的很多小静脉突出。同时,由于久病,肾气耗伤,肾阴不足手脚皮肤就会干燥,容易瘙痒。 人体的手足正好是经脉交汇的地方,常刺激手足的穴位,可以帮助人体气血循环通畅。 中医降糖第一穴:然谷穴 ![]() △图源:爱奇艺 位置:在内踝45度角向前,能碰到一个骨性的凸起,它的下面就是然谷穴。 调理:刺激然谷穴,可补肾阴。 按法:用点揉的方法向穴位深处点揉,每次直到酸痛感消失为宜。搭配艾灸更佳,左右两边各灸10-15分钟为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