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来札记:对全局和未来的掌控感

 黄庭见神 2023-04-01 发布于江西

    人天生是具有“领导欲”与“支配欲”的,这也是我们人性中与生俱来的东西。然而,人的性格特质不同,人生的际遇不同,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讲,多数情况下是难以当上具有一定地位的领导,以满足这种“领导欲”与“支配欲”的——当然,不当实际的领导未必不能满足这种天生的欲望,例如一些家庭主妇在家里就常常表现出这种强悍的“领导欲”和“支配欲”,以至令外面风光无限的老公在家里也服服帖帖。

    不过,通过股市投资,我渐渐感悟到,在股市中不管是你是否意识到,从一定程度上还是完全可以满足或者发挥出我们的这种“领导欲“和”支配欲“的。比如,当我们看中心仪的标的,经过反复地思考,甚至是痛苦的思考,一旦做出买入或卖出的决定,并且立即执行之时,我感觉我们就仿佛一个带兵打仗的将军,而自己的资金则形同于自己的士兵,那种买入或卖出的杀伐决断,若是不具备一定的果敢的“领导素质”,还真是难以做到的。

    不仅在买入或卖出时如此,在持有过程中,还需要我们对所持企业的全局和未来做出细心的洞察,其最高境界就是能够站在董事长的角度,去思考这家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并将之放到行业或者整个宏观经济中去进行分析与体察。此时此刻,投资的你便俨如是这家公司的“一把手”,进而对这家企业的全局和未来渐渐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清晰的“掌控”,而且一旦你有了这种“掌控感”,于是你便可以无视市场上的风霜雪雨,淡定地与所持企业风雨同舟、风雨兼程了。

    做投资久的了朋友,是不是会有我说的这种“掌控感”呢?

    我想,一定会有是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自2021年进行投资总结时,便将自己主账户所持的“茅台+”(+片仔癀、通策医疗、爱尔眼科、恒瑞医药)组合视为个人家庭非控股的多元化公司来对待了,而我自己呢,则视自己为这家公司的董事长。虽然我这个董事长更多的成份是具有“空头董事长”的意味,但是从对全局与未来的掌控感上,我认为还是与实体企业的董事长有着更多的共同点的。

    1、优秀的企业家首先是思想家,然后才是战略规划家,优秀的投资者也当努力具备这种素质

    在中国当下的企业家中,我特别佩服华为的任正非,读他的书,他的传记,他自己动笔写的文章,我分明感觉任正非首先就是一个思想家。他的很多“金句”,如“资源会枯竭的,唯有文化会生生不息”、“宿命是人知道差距后,而不努力去改变”、“'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让能够听到炮声的人去决策“、“没有战略的远见,没有清晰的目光,短期努力就会像几千年的农民种地一样,日复一日”等等,无不闪烁着思想的光辉。这一点,其实与优秀的投资大师们是相同的,比如芒格先生所倡导的投资者要拥有格栅思维,建立多学科思维模型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唯有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达到了这样的“高点”,你才会让自己对人对事,乃至对这个世界有着深刻的思想洞见,我认为,这也是为什么芒格、巴菲特的投资思想、投资智慧一直被全世界的拥趸们所追捧的真正原因。

    德国的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指出,什么叫领袖?是要在茫茫的黑暗中,把自己的心拿出来燃烧,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队伍走向胜利。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用自己发出的微光,带领队伍前进。 当然,克劳塞维茨所说的领袖和将领的作用,更具有一些诗意的表达,而我认为,对于领导定义最为准确、简洁,也最为通俗易懂的还是伟大的教员,他说,领导就是出主意、用干部。出主意,首先就是出企业发展战略上的“大主意”,然后在这个“大主意”的指导下,再不断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在关键时刻出一系列的“小主意”。比如,伟大的教员自己最为“得意”的四渡赤水经典战役,是从一开始就战略规划好了吗?非也,而是伟大的教员根据不断变化的敌情而做出的完全出乎敌人意外之外的一次次精明决策的最终结果。从历史教课书上看是必然如此,而实际情况更为生动,更为丰富,更为复杂,当然,最终的胜利结果也完全是伟大的教员“运筹帷幄”的结果(后来的三大战役也是伟人“运筹帷幄于帐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结果)。世界上万事万物其根本的道理往往是相同的,而优秀的企业家往往大多具有这种“运筹帷幄“的领导才能与气质。

    作为企业的“被动”投资者,虽然用不着我们亲自到实体经济中如此杀伐决断,但是对具有这种企业家气质与精神的识别,本来就是投资中的应有之义。所以,我们一旦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发现具备这种素质与才能的优秀企业家,自然就应该“盯”上去,然后择机拥有一小部分他所带领的企业股权。当然,前提是自己要有这个方面的思想洞见。

    2、优秀的领导者是善于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向着企业目标前进,作为投资者也要善于做好资产配置,尽量使自己的资产配置最优化

    一家企业一旦确定目标客户,一切有关资源,包括人才资源,都应该聚焦于服务自己的目标客户,为自己的目标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或服务,而这个聚焦、运筹的工作无疑需要企业的“一把手”来完成。任正非说,我们几十年来都在对一个“城墙口”发起冲峰,炮击!我们成长起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着这个“城墙口”进攻,现在十几万人还是对着这个“城墙口”冲锋。密集炮火,饱和攻击。每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研发)炮轰这个“城墙口”。任正非对于领导者的这种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作了最好的诠释,这也是华为成为今天华为的根本原因之一。

    芒格说,回到投资领域,至少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如果你主动选股,并且妄想无所不知,你仍然跑不赢指数。在伯克希尔,我们一直比平均水平做得好。问题来了,我们怎么做到的呢?答案很简单,我们追求做得更少。我们从来没有天真地以为把一批青年才俊招进来,就能无所不知,无论是汤罐头,还是公用事业什么的,都能比别人懂得更多。

    他说,玩好投资这个游戏,关键在于少数几个机会,你确实能看出来,一个机会比其他一般的机会都好,而且你很清楚,自己比别人知道得更多。像我说的这么做,只要抓住少数几个机会,就足够了。

    芒格说,广为流传的凯利公式可以告诉我们,在自己占有胜算的时候,在每笔交易上应该押下多少筹码。你的胜算越大,成功的概率越高,你下注的应该越大。

    芒格这样说的,我们看到他与巴菲特也是这样做的。

    巴菲特说,如果将我们15个伟大的投资案例拿走,我们的业绩也会很平庸。我们知道,巴菲特在他的伯克希尔,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做这样的资产配置,足见,投资家与企业家在这个方面又是完全是相通的。——这里说明一下,我现在的“茅台+”组合,之所以个人80%以上的金融资产全部聚焦于茅台,也是受巴、芒这种伟大思想的启发。

    恰如巴菲特所说,因为我们经营者,所以我成为好的投资人;因为我是投资人,所以我成为好的经营者。很多人分析巴菲特成功的原因,我认为,这一点才是他走向成功的最为关键的原因。

    当然,作为普通的投资者,我们多数人可能没有经营过实体企业的经历,但是不是就不能投资了呢?我个人的投资经验告诉我,答案完全是否定的。在这个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多学习这些优秀企业家和投资家的“间接经验”,进而成为指导自己投资的指南,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学习,虽然最终可能成不了伟大的投资家,但最终让自己获得一份不错的财富履历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3、优秀的领导者通过自身的率先垂范,打造出企业的独特文化,作为企业的投资者自然要对其文化有深深认同

    套用列夫·托尔斯泰的世界名著小说 《安娜·卡列尼娜》第一章的第一句话:成功的企业(其原因)是相似的,不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同(原因)。是的,这些成功的企业相同点在哪里呢?据我的研究观察,那就是均具有优良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的东西,往往并不是体现在制度里,更不是仅仅贴在墙上,而是深入到全体员工的骨髓;这种文化的打造者多是与企业开创者,或者第一代领导人有关,因为其企业文化一经奠定,再想做出改变都是十分困难的。从企业文化的视角来观察,好的企业文化往往更有利于选出好的企业领导人,而不好的企业文化往往会选出不好的企业领导人,从这个角度讲,企业文化更具有根本性和长期性。

    从日本稻盛和夫的“作为人,何为正确” 到谷歌的“不作恶”,从苹果公司乔布斯的“改变世界”到硅谷钢铁侠马斯克的“为人类做贡献”,每当我读到这些具有独特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创业故事,作为研究和观察企业的投资者,我常常为他们童话般的梦想所感动、所震撼。应该说,在我们人类当中是存在着这样一批具有使命主义者的“超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在常人看来,或许是“精神不正常”的人,或者干脆就是“疯子”,然而这些具有“超人”气质的企业家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就我们国内上市公司来讲,很多的公司也拥有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其中更不乏“有利润之上追求”的企业。如“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格力电器,其公平、公正、廉洁、不怕吃亏的企业文化一直令我十分钦佩。爱尔眼科追求让人人享有眼健康,让人感觉是有着利润之上追求的企业。通策医疗不仅追求财产价值,还追求生命的终极价值,对标美国先进的医疗机构,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综合医疗平台、世界最大的口腔医生集团之一。我们阅读通策医疗吕建明总裁的微博、文章和致股东的信,分明让人感觉通策医疗是有一种自己独特个性的企业文化与发展愿景。贵州茅台建厂70多年来,包括上市以来,一直坚守着它的初心和精神文化之源,将茅台不仅仅视作自己的茅台,而是视作全国人民的茅台,视为国家的一个民族品牌,进而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着自己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由于我们是“被动”的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我们无力自己去亲自打造一家企业的优秀文化,然而正如芒格所说,你若想拥有某种东西,你要有资格配得上它。所以,作为投资者也自当加强自身的修为,唯有自己达到那种思想高度和精神境界,你才会对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公司产生“同频共振”,进而产生深深的认同与钦佩。就像我以前文章中讲的,我很难相信一个在世俗生活中喜欢走捷径、热衷于投机钻营的人,会在股市里进行价值投资、长期投资;我也很难相信,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喜欢干偷鸡摸狗勾当的人,进入股市他会走上正道,因为他们大脑中那种固有的激励机制会支配其具体的投资行为。我们经常讲,股市是反应人性的一面镜子,你是什么样的人,在股市就会映照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且你想伪装也伪装不出来的。所以,做好投资首先是要做个好人,因为唯有好人才会遇上更好的人,自然冥冥之中也会遇上更好的企业。我这样讲,是不是有一种“玄学”的味道呢?非也,这恰恰是我多年人生经验和投资经验的一种认知,诚不欺汝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