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统”的台前幕后(7)老谋深算——徐恩曾(3)

 兰州家长 2023-04-01 发布于甘肃

徐恩曾刚到调查科时,手底下只有那么十来个人,所以,他打算扩编也是情理之中的。

徐恩曾向陈立夫汇报:“现在调查科的工作范围越来越大,如此下去,手头上这几个人不够用了!”

“你什么意思?”陈立夫明知故问。

“加人!多一个人就多一双手、多一双眼、多一个大脑!现在党国情报工作日益繁重,没有人是万万不行的!抽空你给蒋委员长透露一下,看看他的意思?”

徐恩曾鬼得很,头顶上有陈立夫,从来不做“越级”的事。

“好吧,我去问问看!你先写个申请报告吧。”

徐恩曾交了申请,没想到,批文很快就下来了,蒋介石同意调查科扩编一事。

文章图片1

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 图片来自网络

拿到批文后,徐恩曾从中央军校第六期的政治警察训练班抽调了20人,这20人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

人手到位后,徐恩曾又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调查科内部增加了两个组,一个组叫文言组,一个组叫特务组。

文言组,不是“文言文”的文言,而是负责收集、整理各地市杂志报纸刊载的信息,以了解共产党的行动。

至于特务组,负责特务行动,主要职能就是收集、破译共产党的情报、密谋策划阴谋、组织暗杀破坏等行动。

一时间,调查科竟然成了拥有五十多人的大科室。

为了进一步做好“特务”工作,徐恩曾深刻地体会到,党务调查科仅仅一个丁家桥的办公地点是不够了,况且,狡兔三窟,一个特务组织如果能够拥有其他的联络点,就不至于被一窝端掉。

于是,他再次找到陈立夫,与陈立夫商量。

“立夫,我要向你反映一件事情。”

“什么事?”

徐恩曾想了想,说:“调查科是一个特务单位,所干之事都是'见不得人’的。这种不见光的事情还是越隐秘越好啊!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设立一个秘密联络点,仅仅一个办公地点是不够的,狡兔还有三窟呢!”

陈立夫也明白这个道理,清党之后,共产党组织遭到严重打击,革命活动已经秘密转移至地下。

要侦破这些秘密的革命活动,就要秘密作战,既然是秘密作战,就要设立秘密情报点,只不过,这话被徐恩曾说了出来。

陈立夫叹了口气道:“你说得很对啊,一群特务进进出出,太过扎眼了!你有什么具体的想法?”

徐恩曾琢磨了一会儿,说:“重新建立一个新的联络点。”

“行啊,你看着安排吧!”

文章图片2

南京中山路街景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取得了陈立夫的同意,第二天,徐恩曾便让自己的手下,在南京中山东路5号紧邻中央饭店的地方,找了一个看上去不太起眼的二层小楼。

这个地方就是后来的“正元实业社”,也是徐恩曾后来跟王素元说起的那个地方。

正元实业社表面是个商业机构,主要卖通讯器材,其实,是党务调查科的秘密情报点。

与其丁家桥而言,正元实业社更像人体的手脚,而丁家桥总部则像人体的大脑。

后来,中统所有的秘密情报几乎都来自这个正元实业社,而最初这个地方的负责人,就是徐恩曾的机要秘书、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钱壮飞。

为了加强特务之间的联络,徐恩曾发挥其“无线电”方面的天赋,购买引进了大量的电台、电报设备,建立起庞大的“电台网络”。

他要求特务们要熟练运用这些高科技产品,提高发送情报的质量和速度,增强其秘密性、安全性、可靠性。

徐恩曾时常亲自上阵,给特务们上课,还请一些专家向特务们亲身传授无线电发报技术。

后来,他在正元实业社的旁边建立起党务调查科的总电台,并且,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很多分电台。不过,此时的徐恩曾也发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那就是开一家“通讯器材”经营店。

人员多了,职能机构也扩充了,秘密情报点也有了,还需要什么呢?聪明绝顶的徐恩曾又想到了一个主意:强强联合。

从某种程度上讲,“特务”是没有身份的人,这些人为了行动,通常隐姓埋名,时常变换身份,所以在执行调查、破坏、暗杀等行动时往往遭到宪兵或者警察的干扰,为了方便任务执行,他想到了“合作”。

于是,他开始思考:如果能够和宪兵队、警察局合作,特务工作将会执行得更加到位,而且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特务们的作用。

于是,徐恩曾又找到了陈立夫。

“调查科被你搞得有声有势嘛,今天怎么又来了?”陈立夫恭维了徐恩曾一句后,接着问道,“此次光临,是不是遇到了阻碍?”

徐恩曾难为情地挠挠头皮:“部门、联络点都到位了,就是任务执行这一点……”

“你直说,不要拐弯抹角!”

徐恩曾依旧吞吞吐吐:“搞特务行动就是要隐秘进行!看看大街小巷,全都是警察局、宪兵队的人!我们的人又不好表明身份,执行任务遭阻碍怎么办?况且共党转至了地下,没有警察局和宪兵队的配合,我们也不好动手啊!”

“这个事情我考虑过,但涉及的部门比较多,要向委员长通报才行!”

“那有劳你……”徐恩曾露出献媚的笑容。

陈立夫站起来,拍了拍徐恩曾的肩膀:“你怎么突然变得客气了?只要是对党国有利的意见,你就尽管提。要放开手脚,大胆去做,出了事我给你顶着!”

陈立夫的这句话让徐恩曾心情大悦,几天后,好消息传来,陈果夫的保镖陈独真,出任南京警察厅督察长。

文章图片3

南京宪兵司令部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如此一来,徐恩曾和警察局的关系就顺畅了,徐恩曾又吩咐自己的手下:“一定要跟警察搞好关系,没有他们,你们的工作就难以开展!”

于是,随后中统特务们在警察的协助下,公开、放肆、大胆地进行特务活动,假借查户口、调查之名进行疯狂的抓人、暗杀和破坏活动。

后来,徐恩曾又在陈立夫的疏通下,认识了“宪兵之父”谷正伦。

谷正伦绰号“谷屠夫”,贵州人,“宁汉合流”的时候,他曾经将宪兵营扩编为宪兵团,后来又亲自担任四十军师长,被称为“宪兵之父”。

此人手段毒辣,杀人无数,因此绰号“谷屠夫”,自从与徐恩曾结识之后,宪兵队与中统就开始狼狈为奸,谷正伦作为宪兵司令,专门成立“特高组”,帮助中统特务进行了一系列的杀人、破坏行动。

因为利益关系,谷正伦和徐恩曾成了臭味相投的酒肉朋友,1930年秋,徐恩曾成为宪兵司令部的顾问,而大特务顾建中也成为宪兵司令部调查科特务组组长。

随着双方利益越来越紧密,调查科抓来的嫌犯,甚至可以直接投进宪兵队的监狱中。后来,宪兵队竟然还单独拨款,又为调查科单独修建了监狱,而徐恩曾和顾建中还可以从宪兵司令部领取每月80块钱的工资。

党务调查科和宪兵司令部的密切合作,使得特务活动更加畅通无阻了。

上任不久的徐恩曾,对党务调查科经过一番扩编、改革,党务调查科彻底变样,这就是后来“特工总部”的雏形。

而徐恩曾一手开办的“正元实业社”,似乎从某种形式上脱离了国民党党部,从而变得更加神秘。

徐恩曾由于在抓捕共产党方面,功绩累累,不仅杀害了共产党人恽代英,而且还抓住了向忠发,在广东杀害了蔡和森,一下子成了蒋介石眼里的红人。

蒋介石亲自接见、表扬了徐恩曾:

“果夫和立夫经常向我提起你,说你是个工作狂,好同志,屡屡为党国立下奇功!恽代英、蔡和森等人的案子,你处理得非常好!只要你好好干,党国不会亏待你的!”

蒋介石一改往日严肃作风,说起话竟然也和善起来。受到表扬的徐恩曾兴奋得两天两夜没睡觉。

他在想,既然委员长夸奖我,到底奖励我什么呢?提干还是加薪?

后来他从陈立夫的口中得知,蒋介石非常看重“特务调查”,有意继续扩大党务调查科的规模。

二陈找到徐恩曾,研究一下如何打造、扩编新的特务部门。

“蒋公非常重视这件事!现在是敏感时期,共党阵营转至地下,所以地下战线很长,压力巨大,你如何看待扩编的事?”陈立夫征求徐恩曾的意见。

徐恩曾说:“我想应该单独成立一个特工部门!这个部门第一要享有特权,第二要有独立的门户,不得受其他部门的干扰。”

“你的意思是另外成立一个部门?”陈果夫也问。

“对!”

陈果夫和陈立夫陷入沉默。

徐恩曾解释道:“首先党务调查科仅仅是一个科室,一个科室能有多大的权限?其次这个科室,头衔也不够响亮,干着牛的活儿,却喂驴的草料,肯定不行!再者说,既然蒋公重视,不可能仅仅拨点款,打发兄弟们吧?”

陈立夫说:“你说得有理,但是怎么做?”

“我觉得这个部门一定要符合蒋公的思路!正元实业社太小了,成不了气候!现在要建,就重新建个规模大的!”

此时陈果夫插了一句话:

“我觉得一个特务机构,也不能像那些常规机构那样有公开的编制、任务、人员……毕竟特务工作是隐秘的嘛,不能太'光明正大’!你的想法倒是不错,但是想要堂而皇之挂着明晃晃的牌子,恐怕很难!就特务本质而言,就需要掩护!所以老弟,你还要再斟酌斟酌。”

陈果夫说的有一定道理,这一点徐恩曾早就想到了。于是他进一步解释:

“其实这个部门完全可以是一个'自由的’机构!”

“自由的?”陈立夫瞪着眼睛,看着徐恩曾。

“我觉得这个组织自由的好,这样既能够从需求的角度出发,人员、部门、组织也可以任意加!

只不过,还需要声明一下:要有自己的独立制度和体制!”

言外之意,徐恩曾对这个“部门”早就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

这个“自由的”组织“新”在于三不沾、三无。

所谓“三不沾”指的是:体制上不沾国民党党部的边儿,行动上不沾党务调查科的边儿,编制上不沾国民党组织部的边儿。

所谓“三无”指的是:无挂靠单位,无公开门牌,无固定编制。这样一来,特工总部的名头不但响亮,而且又不拘泥于形式,非常适合“特务”工作。

当徐恩曾把这个“想法”摆到桌面上,二陈听得有点蒙。

徐恩曾进一步解释道:“本着蒋公的精神和旨意,我们就是要把它做大,而且还要做出声势,况且现在刚刚起了一个好头儿。

再者说,手里没有一定的特权就无法处理事情,而且这个特权一定要秘密使用。

其次,这个部门还是调查科的下属部门,一切旨意还要听上面传达!只有你们授权,我们才去做!没有授权,我们绝不动手!”

“这样可以,但绝不能越权行事!”陈立夫补充道。

几天后,徐恩曾出具的方案得到了蒋介石的批准,当然,这个“自由的”特工总部的主任官衔还是由徐恩曾担任,对外仍称“党务调查科”,特工总部是对内称号,而对外称号则用“华统”、“鲁犁”等化名代替。

此时的徐恩曾,不再是“徐科长”了,而摇身一变,成了“徐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