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睿书单丨城市如何成为城市?

 颐源书屋 2023-04-01 发布于北京

寻常的城市呈现了多元的现代性,昨日的城市也蕴藏着明天的可能。本期信睿书单将带来社会学、地理学与心理学等领域的城市研究著作,重新审视城市如何塑造社会空间与生活方式,并追寻城市变迁的逻辑与未来发展的方向。

图片

01

The Urban Revolution

Henri Lefebvr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3

列斐伏尔秉持自己一贯的历史主义和左翼立场,对城市(city)和城市社会(urban society)做了隐喻性的区分。他一方面揭示了日常生活空间如何被资本和国家主导的抽象空间侵蚀,另一方面将“城市社会”这一新的形式视作一种“具象的抽象”,以期在空间层面构筑新的中心性。(赵益民)

图片

02

Ordinary Cities

Jennifer Robinson

Routledge 2006

作为后殖民城市研究的代表作之一,本书摆脱了线性和目的论的时间观,深入反思了这类观点背后隐藏的殖民式和新帝国式的权力关系,超越了传统-现代二元论,采用一种更加寰宇主义的视角,把不同国家、地方和城市的迥异经验放置于研究和比较图景之中。(赵益民)

图片

03

横跨欧洲的快车

[英]欧文·哈瑟利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1

如果不是资深的欧洲旅行者,恐怕都不太会知道书中描写的某些城市,诸如勒阿弗尔、博洛尼亚、尼科西亚、斯科普里、奥尔胡斯。但远离伦敦、巴黎、柏林、罗马等我们熟悉的欧洲都城,这本书未尝不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欧洲“寻常城市”的机会。(金毅)

图片

04

The End of the Village

Nick R. Smith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21

作者在书中写到了一种与我们熟悉的“鬼城”不同的“鬼城”—在城市化进程中,原来村庄集体或者家庭个体的墓地被征用,盖起了楼房,虽然鬼并不存在,但对于原住户和新居民而言,这些土地的过往会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心理影响?(金毅)

图片

05

城市的胜利

[美] 爱德华·格莱泽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2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难免会向往梭罗般返归自然的生活,但本书认为,城市才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城市更高的人口密度促进了共享、匹配和交流,城市居民能够获得更廉价的公共服务,也更容易结交朋友、彼此学习。维持人的活力而非因循守旧是城市持续成功的关键。

图片

06

正义、自然和差异地理学

[美] 戴维·哈维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本书致力于将社会政治与环境正义相结合,寻找思考城市化未来的新途径。它建立了一些基本概念,以理解空间、时间、场所和自然如何组成和通过社会实践来表现,并揭示了地理学上的差异如何成为探索当代生活的政治、经济与生态学解决方案的基础。

图片

07

明日之城

[英] 彼得·霍尔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7

19世纪末的欧洲城市宛如“梦魇之城”,种种城市病症催生了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彼得·霍尔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将对20世纪规划思想史的分析建立在特定城市环境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明日的城市将会怎样?相互交织且彼此矛盾的规划思想展现了未来持续的不确定性。

图片

08

城市与压力

[德] 马兹达·阿德里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城市让更多的人汇聚,但在享受群居红利的同时,人们也面临着拥挤的生活空间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城市生活也因此成为其心理压力的来源。精神病学研究者马兹达·阿德里告诉我们,无论好坏,生活在城市中确实会给人类的大脑和心灵带来变化。

(原载于《信睿周报》第93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