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椎管内硬膜外之良性病变

 忘仔忘仔 2023-04-01 发布于山西

点击图片,横屏阅片

(请先阅片,自行诊断,再对照下面的手术及病理确认!

髓外膜外之良性病变

髓外膜外疾病谱:

恶性多见。

良性常见的有:血管性疾病(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血管瘤、血管畸形、血肿)、脓肿、囊肿、游离髓核、神经纤维瘤、脂肪瘤、炎症等。

恶性常见的有:淋巴瘤、肉瘤、转移瘤等。

硬膜外肿瘤表现:笔尖征,患侧蛛网膜下腔变窄或闭塞,脊髓移位轻微。         

Image

Image         Image

女性,61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以双侧足趾较重),休息后缓解,逐渐感觉双下肢麻木逐渐加重,麻木范围由双侧足趾逐渐向双侧小腿、大腿延伸,近一个月来,感觉双下肢肌力减退,站立困难,无法行走。

T4-6椎管内病灶,长形,脊髓受压向前方移位,同侧蛛网膜下腔闭塞,病灶与脊髓可见明确分界,病灶与膜外脂肪延续,病灶上下端呈笔尖改变,除脂肪信号外,病灶内可见长T1/T2信号阴影,横断位可见病灶除椎管内,还向椎间孔方向生长。增强后原长T1/T2信号阴影显著均质强化,提示血管成分。此例诊断髓外膜外病变无任何困难,且为含有脂肪血管的病变,常见的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手术:椎管内硬膜外一大小约4*2.5cm的占位,包膜完整。标本:组织数块,合计4*2.5*1cm。(椎管T4-6)血管脂肪瘤。

Image

Image

男性,65岁。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患者未予重视,近两月来无力感加重,站立困难,同时出现右足麻木。

T10-T12椎管内病灶,长形,脊髓受压向前方移位,背侧蛛网膜下腔闭塞,病灶与脊髓可见明确分界,病灶上下可见脂肪呈笔尖改变,短长T1/T2信号,其内信号不均质,可见更低信号阴影,增强后病灶显著强化,其内可见点状不强化灶;此例诊断髓外膜外病变无任何问题,病灶完全位于膜外脂肪内,且符合脂肪血管信号,其内可见点状更低信号,无强化,考虑纤维成分,综合以上此例考虑髓外膜外脂肪血管瘤。

手术: T10-T12节段脊髓表面黄韧带消失,有一呈梭形脂肪样肿物(约6X3cm)覆盖硬脊膜,硬膜明显受压。组织一块,5cm×2.5cm×1.5cm。(T10-T12椎管)结合临床,符合血管脂肪瘤:局灶血管增生,呈血管瘤样形态。

Image

Image

女性,33岁。2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后颈部及双侧肩膀疼痛,疼痛时伴有双上肢肌力减退。

C3-5椎管内病灶,不规则形,病灶呈完全脂肪信号,T1/T2高信号,压脂后病灶信号完全抑制,椎管内病灶呈分叶状改变,与脊髓无明确分界,局部蛛网膜下腔闭塞,病灶绝大部分位于椎管后方及椎管外,同水平棘突未见,代替的大块脂肪信号,椎管内硬膜可见线样低信号,病灶内可见点状更低信号阴影;此例为椎管外病灶向椎管内生长,且以脂肪为主的病变,考虑髓外膜外脂肪源性肿瘤无任何困难。至于是不是畸胎瘤两讲了。

手术:取后正中纵行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可见皮下巨大肿瘤,脂肪样组织,直径约10cm,将肿瘤分块切除,暴露颈椎棘突,见棘突畸形,稳定性差,肿瘤延伸进入椎管内。剥离棘突两侧肌肉,将C345棘突咬除,见椎管未闭合,咬骨钳扩大骨窗,开4*2cm左右骨窗。可见硬脊膜不完整,部分肿瘤延伸至髓内,肿瘤大小约30*25*15mm左右,位于脊髓的背侧,质地韧,脊髓受压明显,肿瘤无明显包膜,分块次全切除肿瘤,与脊髓粘连部分残留,周围神经、血管及脊髓保护良好。(C3-C5椎管)镜下见分化成熟的纤维、脂肪、神经、软骨、脑组织及上皮成分,倾向成熟性畸胎瘤,请结合手术所见。

Image                 Image

男性,26岁,胸背痛一月,加重伴右下肢无力半月。         

T5-6椎管内病灶,长形,脊髓受压向左前方移位,同侧蛛网膜下腔闭塞,病灶与脊髓可见明确分界,局部硬膜增厚,病灶呈现多房间隔改变,长T1/T2信号,其内液体复杂,增强后间隔囊壁显著强化;除椎管内病灶外,还可见右侧椎管外及棘突、棘间软组织信号异常。鉴于以上表现考虑:髓外膜外病变,脓肿首先考虑。

手术:T5-6椎管内、硬膜外淡黄色脓液,取脓液送培养及常规病理。(T4-7椎旁组织)炎性肉芽组织增生及纤维组织增生伴胶原化、组织细胞反应,符合脓肿改变。

Image

Image

男性,66岁,1月前上厕所起立后感腰背部疼痛,卧床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曾口服药物治疗,缓解不明显。1周前未见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臀部疼痛,左腿行走疼痛,未见明显麻木。

L3 椎管内病灶,结节性,硬膜囊受压向左前方移位,病灶与硬膜囊可见明确分界,T1等信号,T2低信号为主,增强病灶呈边缘环状强化(为髓核游离后周围纤维血管组织包绕);矢状位增强可见病灶上下局部硬膜呈笔尖改变;此例诊断髓外膜外病变无任何问题,首先考虑髓核游离,来源于L3-4椎间盘。         

手术:探到L3椎体后方3块组织,考虑游离髓核,髓核钳取出L3-4椎间隙部分髓核及纤维环组织。(髓核)退行性变。

Image

男性,33岁,左侧胸背部疼痛4月。脊柱居中,生理弯曲存在,胸椎叩压痛(+),左腕皮肤感觉稍减退,余肢体感觉正常,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正常,膝反射、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T4椎管内病灶,完全位于髓外膜外脂肪内,信号同水,局部蛛网膜下腔受压,脊髓受压轻微。此例诊断髓外膜外无任何问题,考虑囊肿。

标本:囊肿一枚,2.5cm×1cm×1cm,囊壁厚0.1cm,内含清亮液体。(T4水平硬膜外)符合囊肿。

Image

Image

女性,67岁。因“腰痛数年余,加重伴下肢疼痛三月余”入院

L1-2椎管内病灶,长形,完全脂肪信号,与膜外脂肪向延续,诊断脂肪瘤无任何问题。

手术:硬膜背侧有一约4x1cm肿瘤,呈淡黄色,界限清楚,与硬膜无明显粘连。标本:组织一块,3cm×1.7cm×1cm,切面灰黄实性质中,表面包膜大部分完整。( L1-2 椎管内)脂肪瘤。 

Image

Image

女性,22岁。3天前上午突感腰背部疼痛,伴左腿麻木无力,未予特殊治疗。当日下午症状加重,行走不便。2天前双下肢麻木无力,逐渐加重,向上累及至胸以下平面躯干。

T4-5椎管内病灶,长形,长T1/T2信号,病灶与脊髓有明确分界,局部蛛网膜下腔闭塞,局部膜外脂肪不完整,增强后无明显强化现象,完全符合髓外膜外血肿。

脊髓血管造影:右侧第四肋间动脉造影可见右侧第四肋间动脉远端造影剂外溢征象,余肋间动脉未见明显异常。手术:硬脊膜外血肿,量约5ml,清除血肿后在T4T5椎间隙偏右侧见一活动性动脉出血,予以电凝止血。

Image

Image

女性,57岁,因“腰背部及双下肢疼痛二月,加重半月”入院。予以止痛等对症处理,后患者感症状较前稍有缓解,遂出院回家。半月前患者感疼痛症状较前明显加重,疼痛难忍,行走困难。专科情况:脊柱无明显畸形,腰椎叩压痛阳性(++),未见明显下肢放射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下肢肌力未及明显异常,双下肢感觉未及明显异常,双侧膝踝反射可,病理征阴性。

白细胞计数 11.89 10^9/L ↑ 3.50--9.50;中性粒细胞计数 8.57 10^9/L ↑ 1.80--6.30;单核细胞计数 1.00 10^9/L ↑ 0.10--0.60;类风湿因子 30.3 IU/mL ↑ 20;铁蛋白 598.60 ng/mL ↑ 4.63—204

L2-3椎管内病灶,表现为环形病灶,提示硬膜增厚性病变,T1中等信号,T2信号偏低,增强后显著均质强化,矢状位提示完全硬膜增厚性改变。S1-2硬膜也可见明显增厚情况。结合病史白细胞明显升高,考虑炎症,但淋巴瘤不能完全除外(病史、实验室指标为重要参考)。

手术:显露硬膜,见硬膜质地较硬与黄韧带粘连,取部分送快速病理,提示脊膜炎可能。标本:灰白灰褐组织数块,合计最大径1.6cm,局部质硬。(L2-3椎管)纤维血管脂肪肌肉组织伴炎细胞浸润及组织细胞增生,另见少量骨及髓核组织,请结合临床术中所见。

手指点击此处查看一例髓外膜外血管瘤伴血栓形成及机化

男 53 T1-3髓外膜外血肿

还有很多其它良性疾病,你来补充!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