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发现: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小剂量会更安全,多少比较合适?

 茂林之家 2023-04-01 发布于湖南

老年人对于阿司匹林大多应该都比较熟悉,此种药物通常被用来预防心血管疾病,而中老年人群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

一些高危人群,及发生过心血管事件的人群,可能会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关于阿司匹林的正确服用,还是有必要了解清楚的。

研究发现: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小剂量服用更安全!

北京大学第一人民医院的研究团队,针对老年患者,进行长期的跟踪分析,在研究当中,这些老年患者都是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只是他们服用的阿司匹林剂量存在一定差异,在这些老年患者中,有165个患者每天服用的阿司匹林剂量是50毫克,还有261个患者每天则是服用100毫克

经过长时间的跟踪分析,发现每天服用50毫克的老年患者,总出血风险以及轻微出血风险都是降低的,要比每天服用100毫克的老人降低了很多。

总出血可降低67.1%,轻微出血则是降低了73.8%,除此之外,还发现每天服用50毫克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没有多大差异,主要在于出血风险性。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发现,患者服用的阿司匹林类型不同,发生不良反应的结果也会不一样,在研究中特别指出,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与阿司匹林肠溶片相比,崩解速度与崩解时间是不一样的,前者会更慢一些。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服用阿司匹林肠溶剂型会更加合适,且是在空腹之后服用,相对来说会更加的安全,效果可能也会更好。

老年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

中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一些老年人为了预防疾病发生,就会服用阿司匹林,可是,对于这一点,一直都是存在争议。

有论点表示,老年人应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又有论点表示,没有任何疾病的老年人群,没有必要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有研究表明,没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没有多大意义,身体可能不会受益,反而可能引发出血风险

而且,老年人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其实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反而可能引发出血风险,主要在于胃肠道和脑出血。

当然,如果你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合理的去服用阿司匹林,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有利的,不论如何,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都是应该综合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去进行服用。

阿司匹林只要服用就不能停?

有一些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较高,这种时候可能就会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的形成,尽量降低发生不良事件。

对于这些人群,正常情况下,只要在服用药物期间,身体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都是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不能随意停药

但若是在服药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肝损伤、肾损伤以及胃肠道不良反应,这种时候需要在医生的沟通之下,及时的暂停药物,并且需要更换其它治疗方案。

虽然说对于一些高危人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为了尽可能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可是,在服药当中,若身体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不良事件,也是没必要继续服药,一切以安全健康用药为准。

新冠感染高峰期,发烧了,没有布洛芬,能不能用阿司匹林退烧?

随着感染人数增加,想要购买到相关药物,也是比较困难,其中,布洛芬就很难购买到,虽然一直在供应上货,但大多都是一上货就被抢购一空。

因此,有的家庭仍然没能购买到布洛芬,感染之后,发烧了就没有布洛芬退烧,可是,家里有老人,长期需要吃阿司匹林,听说阿司匹林也有退烧的功效,却又拿不准,不敢轻易尝试。

有顾虑是正确的,没有布洛芬,或者说对乙酰氨基酚,用阿司匹林退烧是可以的,阿司匹林在应用到对抗心脑血管疾病之前,其实就是用于解热镇痛的。

不过,相对于解热镇痛,它在对抗心脑血管疾病上会更有优势,主要是想要用阿司匹林解热镇痛,必须要大剂量服用,才能达到比较好的退烧效果。

而大剂量服用,同时又会引发另一个问题,就是可能引发比较不良反应,可能会给胃黏膜带来比较大的刺激,也就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反应。

相比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会更加安全一点,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比较低,但是,在没有这两种药物的情况下,有阿司匹林,也是可以作为退烧药的选择。

不过,在服用期间,需要多观察身体反应,一旦出现不适,就需要及时就医,或者及时停药。此外,就是在服用阿司匹林退烧时,剂量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用,不可盲目服用,以免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损伤。

阿司匹林的作用相对比较多,更多人了解到的阿司匹林,只是应用在心脑血管疾病,实际上除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也是可以用来解热镇痛,这一点都逐渐被大家忽视了,在这重要时刻,它也是能派上用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