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徐志摩离婚真实原因,张幼仪那些无法原谅的人性之恶!

 快乐老年435 2023-04-01 发布于山东

说起张幼仪,大家往往只认为她不过是徐志摩的弃妇罢了.即使后来她成为富婆,并在国内担任要职,其在国民中的形象依旧根深蒂固.

被抛弃的张幼仪

对待张幼仪的印象如此,对徐志摩的意见就更不用说了.只要一提起徐志摩,别人便知道,这是个抛妻弃子的渣男.

从感情考虑,张幼仪作为徐志摩的结发妻子,又是孩子的妈妈,徐志摩却对她冷酷至极,确实有些过分.

从思想程度考虑,当时的大文豪鲁迅及胡适等人,也是包办婚姻,即使不爱也仍尽丈夫义务;更何况,张幼仪12岁便进女子师范读书,是有文化的女子.

既然如此,徐志摩何以如此不珍惜她呢?

应该有两方面的原因;

、徐志摩是极致的浪漫主义者,追求纯爱,但和张家的联姻,在他心里是一场利益交换.

(1) 徐志摩家世代经商,是海宁大户,但社会地位不高.因为以前看不起商人.于是父亲决定与张家联姻.

(2) 徐志摩太年轻,又是个纯爱战士,便认为自己是家中的一个棋子,内心抗拒.

(3) 迫于家族压力,徐志摩在形式上接受了这个婚姻.

、徐志摩与张幼仪思想上有分歧.

(1) 徐志摩为家中嫡子长孙,深受宠爱,富足悠闲,同时深受西方思想文化侵染,追求浪漫主义,为人处事理想化.

(2) 张幼仪家在政治经历领域拥有庞大资源和地位,更加务实,趋利.

这样两种家庭,两种思想,生活在一起,对徐志摩来说,简直是折磨.

二人在初期还能勉强凑合,可时间越久,二人的矛盾和摩擦越积越多.

再加上,徐志摩在英国对林徽因一见倾心,更加坚定了他要离开的心.

徐志摩也因此成为民国第一宗离婚案的主角.

疯狂敛财的张幼仪

然而,家庭出身导致的思想不同,仅仅属于二人摩擦的个人问题,在爱国上,二人的表现更是截然不同.

徐志摩早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厌恶资产阶级的贪婪与疯狂,可张幼仪却借着国家的苦难,大发横财.

从这一层面上看.二人该离!

那么,张幼仪竟然是如何大发横财的呢?

1926年,年轻的张幼仪带着一腔学识与热血,离德回国.

她先是去做大学英语老师,而后又得益于四哥的支持,开办了服装公司.

1934年,得益于二哥的支持,应邀管理国家社会党的财务.

那时,她已经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女富豪了.她有家族资源的支持,也有精明的头脑,但,却没用对地方.

抗战爆发后,战火连绵,部队不断扩编,同时也需要统一的制服.

张幼仪嗅到了金钱的味道,她斥巨资囤积大批染料,又高价卖出,赚取差价.

赚完这笔,她还想赚更大的.

“卢沟桥事变”后,华北沦陷,棉花生产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而仅存的棉花又被日军抢走,举国上下都面临着缺棉花的困境.

寒风瑟瑟,部队的士兵们都在天寒地冻里发抖.

不光部队,老百姓也没有棉花过冬.

但张幼仪并不在意这些,她只在意”棉花”背后巨大的利益链.

于是,她利用哥哥和家族的资源,从政治渠道大量囤积棉花,再以高价卖出.

俗话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张幼仪在国难期间,大赚特赚,却丝毫无视千千万万的士兵和老百姓的死活.

她也许是个成功的资本家,却实在没有爱国的情怀.

染料\棉花\赚得盆满钵满还不算,她又将目光放在黄金上.

众所周知,黄金和白银是硬通货.当时,处在战时得中国需要大量购买装备和战争物资,但由于外汇不足,没多久就花光了.

张幼仪又一次看到了机会,她故技重施,囤资,倒卖,又是一笔.

在国家苦难的时候,她没有伸出援助之手,还趁机捞钱.说她是大文豪徐志摩得妻子,实在使人汗颜!

她倒卖染料,实际上是在倒卖老百姓的血与汗.

她倒卖棉花,实际上是在倒卖中国人的生命.

她没有看到在天寒地冻里的农民和士兵,没有看到战士是如何在前线为国厮杀,是如何将鲜血染在棉衣上.

但别忘了,她骨子里流着商人的血,她始终是一个商人,她在意的仅仅是生意的赚与赔!

说不定,她还会自豪于自己在商界取得的诸多成果呢.

也许徐志摩的决绝是正确的,他早意识到二人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巨大分歧,才果断离婚.

你是人间四月天

而反观徐志摩心心念念的林徽因,却是截然不同的风骨.

抗战爆发后,以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二人原本可以早日远离战火.

其好友费正清,从美国多次来信,邀请林徽因到美国居住,她却婉拒.

林徽因说:”我要和自己的祖国一起受苦.”

事实上,当时的林徽因身体已经吃不消颠沛流离的生活,她得了重病,日日咯血.

儿子梁从诫问她:”日本人来了怎么办?”

林徽因说:”家门口便是扬子江,实在不行便以身殉国.”

战乱时代,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都在为保护中国的古建筑四处奔走.

这才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有人责怪林徽因,认为是她破坏了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婚姻.可却没人能懂,林徽因在得知徐志摩已有家室后,内心的纠结和痛楚,以及离开徐志摩的决绝.

更重要的是,鲜少有女人能比得过林徽因,无论是其才学气质,还是其高尚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

[阿笑文学馆]

在感情中,只有所谓的门当户对,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什么?

我们需要和另一个人,价值观一致,目标契合.

只有双方志趣相投,价值观契合,才能够分享无数快乐\浪漫与热情.

三观一致的爱情,才叫天作之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