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建营造系列——山花和悬鱼

 智宇张瑾 2023-04-01 发布于甘肃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在西方古典建筑中指檐部上面的三角开形彩山墙,是立面构图的重点部位。山花分两种。一为封闭式山花,二为透空式山花。

山花在明代以前多为透空开形式,仅在博风板上用悬鱼,惹花等略加装饰。明代以后多用砖、琉璃、木板等,将歇山式屋顶山花的透空式部分封闭起来,并在其上施以雕刻作为装饰。

这种山花形式成为“封团式山花”,它与早期的透空式山花有了不一样的效果与韵味。自此以后,山花也逐渐发展成建筑的一个重要的装饰区域。

山花是歇山屋顶山面之做法,位于博风板下,曲脊之上。蒙元以前之山花向内凹进,常置垂鱼、惹草以装饰;清代则多置山花板,其上或以绶带装饰,富丽堂皇。

建筑装饰,大多用木板雕刻而成,位于悬山(古代建筑中的屋顶样式之一)或歇山(古代建筑中的屋顶样式之一)屋顶两端的博风板下,垂于正脊。得名与其形状有关。因为最初为鱼形,并从屋顶悬垂,故名悬鱼。

悬鱼是位于悬山或者歇山建筑两端的博风板下,垂于正脊。

典出《后汉书·羊续传》。讲的是东汉羊续任南阳太守时,下属送给他生鱼,他收下来悬挂在院子里,后来这人又送鱼给他,他把上次悬挂的鱼给这人看,叫他以后不要再送。

这样,“悬鱼”一词便成了官吏廉洁的代名词。宋徐积有诗句云:“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

作为中国古建筑经典装饰元素,悬鱼无论是寓意还是工艺,都是中国古建筑中惊艳的一笔!悬鱼装饰在发展的过程中,鱼的形象渐渐变得抽象、简化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形式。有的甚至变换成了蝙蝠,以取“福”之意。

悬鱼多由木雕刻而成,雕饰精巧,低调奢华而又内涵丰富,有着多种造型和含意。

一方面,因为古民居多为木结构,房子怕火,而鱼为水中之物,象征水,可克火。悬鱼装饰在发展的过程中,鱼的形象渐渐变得抽象简单化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形式,有的甚至变成了蝙蝠,以取“福”之意。

同时,鱼形还有年年有余之意;鱼多子,又体现了人们祈福多子多孙之意!有的悬鱼造型直接有“水”字,和“鱼”、“莲花”等结合起来,加深了“水克火”的含义,阐释了人们祁福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

另外,悬鱼的形象,除本身有水的间接寓意之外,还有利用其谐音取吉祥之意:鱼,余也,裕也。有的还加上莲花,以祈“连(莲)年有余(鱼)”、“吉庆有余(鱼)”等。

有的悬鱼构件雕两条尾部相交的鱼,上有“水”字,讨口彩,寓意“双鱼喜庆”。

悬鱼和门窗上的金属配件是民居建筑中的精美艺术品。在云南民居中悬山风板上的悬鱼装饰,式样丰富多彩,变化着的光线在阴影中村托出悬鱼的轮廓,显得出墙体的退后具有巧妙的装饰效果。

中国民居悬山山墙搏风板交点处的悬鱼是建筑装饰中成功的艺术品。

在古建筑中悬鱼常见的还有“福、禄、财、喜、寿”、钱形与蝙蝠配合(福在眼前)、万字纹(万德吉祥)等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悬鱼以木板制作,悬挂在山墙博风板上,有很多纹样和形状,有的是一条小鱼,有的是双鱼古钱云草花纹等,造型优美,悬挂在山尖的正中,离开山墙有一定的距离,鱼的背后有一根铁条与山墙固定。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居屋顶脊檩的悬鱼,形式不断演化,并不再局限于鱼样,而变为花篮状、莲花状、卷云如意等各种传统中国图样、雕刻造型。

其造型的构成形式也日趋丰富,千变万化,如对称式、均衡式、自由式等中国传统的图案、雕刻造型,但习惯上仍称悬鱼。

悬鱼除本身作为装饰以外,其影子落在山墙上面显出悬山出檐挑出的深度,同时,鱼影和鱼后铁条的影子落在山墙上的阴影图形也在变化之中,好像一幅有动态的浮雕。在中式建筑中,悬鱼在不同的朝代有形式上的演变,在民居中表现出强烈的地方风格。

悬鱼的存在,加强了山墙处搏风板的整体性,使之更牢固、耐用。就如“雀替”、“斗拱”等一样,既体现了结构上的需求,又体现了装饰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