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谟瑞医案(五)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4-01 发布于内蒙古

六、清上泄下法治疗疱疹性结膜炎、角膜溃疡一例

孙某,女,28岁。

初诊:1978年10月5日。

主诉及病史:西医眼科诊断为“疱疹性结膜炎,角膜溃疡”。服用四环素、强的松4天无效。

诊查:头痛恶寒发热,右眼视物模糊、畏光、疼痛,眼睑红肿,目布红丝,大便秘结5天。体温38℃,两鼻通气不良,右眼肉轮肿胀,气轮红赤,风轮有一米粒大凝脂翳(角膜溃疡),内眦有一疱疹,舌苔薄黄腻,脉弦数。

辨证:风火赤眼和凝脂翳。风热犯肺而致气轮红赤,肺脾火盛而致肉轮肿胀,肠胃有热而大便秘结,肺火炽盛侵犯肝经而致风轮有凝脂翳。

治法:辛凉散风,清肝泻火,表里双解。

处方:凉膈散加味:桑叶 菊花 黄芩 生大黄(后人) 焦山栀  银花各 9g 芒硝(分冲) 连翘各12g 淡竹叶15g 生石膏(先煎)30g 

4剂

并用生大黄15g盛于茶杯中,用沸水浸泡加盖7分钟后熏蒸患眼,一日3次。

二诊:10月9日。身热退净,大便畅行,气轮红赤、肉轮肿胀消失,角膜溃疡、疱疹缩小。再用原方去大黄、芒硝,加杞子12g,决明子30g,密蒙花9g,服3剂。另用生大黄沸水浸泡后熏洗患眼;洗后再搽上金霉素眼膏,3天后而获痊愈。

【按语】疱疹性结膜炎、角膜溃疡由病毒引起。本例运用五轮八廓学说进行辨证,以清上泄下法收效。清泄法的机制为除陈祛邪、扶正生新。下法不但能促进胃肠蠕动,下燥屎,祛虫积,排泄体内毒素,抑制细菌生长,而且还能刺激兴奋邻近的脏器组织,改变全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炎症的控制。古人“六经实热,总清阳明”的理论是可靠的临床经验。

七、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软坚散结法治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例

胡某,男,46岁,干部。

主诉及病史:1973年1月感左足疼痛,足趾苍白,伴有间歇性跛行,左足背动脉消失,夜间因剧烈疼痛而不能入睡,曾去上海某医院脉管炎专科门诊,经各项检查后确诊为闭塞性脉管炎。经多种中西药物治疗无效。1977年1月15日左小趾端溃疡苍白,有坏疽趋势,因不能步行而来我处门诊。

诊查:舌苔薄白,脉小弦,左足背动脉不能触及。

辨证:寒凝气血瘀滞,不通则痛。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软坚散结。

处方:当归 60g 细辛10g 桂枝40g 赤白芍各10g 生甘草15g 干姜10g 附块(先煎半小时)45g 丹参15g 水蛭15g 地龙15g 蜈蚣15条 三棱15g 莪术15g 银花15g 土牛膝24g

每剂药煎3次,在一日内分3次服完。严禁吸烟。

10剂后,患足有温暖感觉。服50剂后跛行消失,患足色转正常(但足背动脉仍不能触及)而达临床治愈,完全恢复工作。以后每于冬春季节服用上方2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5年,疗效巩固。

【按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进行缓慢的动脉和静脉同时受累的全身血管疾病,中医学称本病为“脱骨疽”,或称“十指零落”。其诊断依据是:患肢发冷怕冷,有麻木感,足部小腿有不定位的酸痛,常出现间歇性跛行;足趾有持续性疼痛,在夜间卧床时加剧(即静止痛);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不能触及;足趾苍白或发生干性坏死。证属阳湿阴凝,气血瘀滞,多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取效。虽多用温阳助火之品,只要将药物久煎,如附块先煎半小时,在服药期间均未发现副作用。

本案所用的方药以温经通经脉的当归四逆汤、温阳散寒的通脉四逆汤和活血解毒的四妙勇安汤作为基础方,再加用活血祛瘀的水蛭,解痉通络的地龙,虫类搜剔的蜈蚣,消积通络的三棱、莪术,综合方内诸药的作用,能达到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消积通络的效果。部分病例虽然足背动脉搏动尚未恢复正常,但本组方药能帮助代偿性的侧支循环的建立,使气血运行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患部转温,色泽、功能恢复正常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