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源庞医案(五)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4-01 发布于内蒙古

八、疏肝运脾、消痰散结法转复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之房颤一例

余某,女,32岁,已婚。

初诊:1995年3月28日。

主诉及病史:心悸、胸闷、气急半年余。近3个月来因心情不快而使病情加剧。当地医院检查,闻及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心电图示房颤,左室肥大伴劳损,曾多种药物治疗未见缓解. 遂来杭某省级医院检查,心率81次/分,心律绝对不齐,心尖区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Ⅰ级舒张期杂音,胸骨左缘3~4 肋间可闻及Ⅳ级收缩期杂音。动态心电图示房颤,不纯性房扑,缓慢性交界性逸搏,左室肥大伴劳损。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明显增厚(2.13cm),室间隔/左室后壁=2.13/0.98=2.17,主动脉瓣收缩期逐渐关闭,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左室收缩功能EF=79%,各瓣膜未见返流,二尖瓣后叶有增厚,无粘连,可排除'风心'病变。确诊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心房纤颤。诊见心悸,头晕,胸闷气急,动辄尤甚,神疲乏力,睡眠欠安,胁部作胀。

诊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息结代不匀,强弱不一。

辨证:肝脾失调,气血耗损,痰湿壅结,心神失守。

治法:疏调肝脾,益气养血,佐以消痰散结,宁心安神。

处方:苏梗10g 陈皮6g 制半夏10g 甘松18g 炙远志6g 当归12g 苦参12g 茯苓15g 黄芪18g 赤白芍各10g 炒枣仁18g 益母草12g 海藻15g 昆布15g 生龙牡各30g(先煎)生磁石30g(先煎)7剂

二诊:4月12日。患者连服15剂后,诸恙悉除,自觉轻松,能胜任一般家务,心电图复查为窦性心律。再守原法以上方稍加出入,又续服2周以巩固疗效。随访二年未复发。

【按语】房颤时心室率有快慢之分,其快转慢虽不难,但持续性房颤3个月以上,其转律亦非容易。本例患者夙有情志不畅,肝气失疏,横侮脾胃以致运化失健,湿聚痰阻,日久壅结于心,心神不宁而发为房颤。故以苏梗、陈皮、甘松、半夏、茯苓之疏肝开郁,健脾燥湿,海藻、昆布、牡蛎合半夏、远志,软坚消痰散结;黄芪、党参补益心气,当归、芍药养心血;益母草、赤芍之活血化瘀,枣仁、磁石、龙骨养心安神;甘松、苦参、当归之抗心律不齐。综观全方,温凉平和,消补适度。调肝脾,消痰结,益气血,宁心神,实为标本两全之策。

九、心脾两补法治愈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一例

陈某,女,47岁,已婚。

初诊:1997年9月17日。

主诉及病史:心悸气短半年余,加剧2个月。曾在当地医院屡治未效,2个月前因感冒后,心悸频发,神疲乏力,夜不安寐。遂来杭州某省级医院检查发现左心室扩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部分成对出现,按LOWN'S分级为4A级,属可能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嘱住院治疗,但患者要求中医治疗。

诊查:患者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而有结代。

辨证:心脾两虚,气血衰微,心失所养。

治法:益心脾,补气血,佐以宁神复脉。

处方:生黄芪20g 潞党参15g  桂枝10g 苦参12g 炒元胡12g

干地黄15g 丹参20g 赤白芍各10g 当归12g 炒枣仁20g 益母草12g 甘松20g 川芎10g 炙甘草6g 7剂

二诊:10月8日,患者称上方连服一周后,症状明显减轻,自感方药对症,遂按原方又续服2周。目前心悸基本平息,脸色好转,精神渐振。于是再守原方,继续调理月余而收功。

【按语】《证治汇编》曰:“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失守……此惊悸之所以肇端也'。《伤寒明理论》亦说:'气虚者由阳气内虚,心下空虚……为悸也'。患者素体虚弱,思虑操劳过度,内伤心脾,遂使心血暗耗,神气渐失固守。适值2月前又感外邪,治疗不力,以致脏气虚损益甚,功能失调更著,于是心力不继,心动不匀而有连发动悸。此为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较为常见者。自拟归脾复脉汤中参、芪、草补脾益气;桂枝温通心阳;归、芍、地、芎补血养血;丹参、益母草活血通脉;元胡行血中之气;枣仁宁心安神;苦参、甘松有复脉之功。诸药相合,使心脾两补,气血受益,心神同安,脉律自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