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汉良医案(十)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4-01 发布于内蒙古

十九、健脾益气、统血归脾治疗过敏性紫癜一例

刘某,女,16岁,学生。

初诊:1979年6月。

主诉:昨夜突然腹痛,自服驱蛔虫药,排出蛔虫数条,但腹痛仍不止,而在下肢皮下出现瘀斑,而来医院求诊。

诊查:患者面色萎黄,纳呆口淡,四肢酸重,皮下出血斑明显,血常规检查:血小板13×109/L,脉沉细。舌红少苔。邀西医会诊,诊为过敏性紫癜。中医诊为肌衄之证。

辨证:脾不统血,血不归经。

处方:当归12g 赤白芍各12g 白术10g 泽泻12g 茯苓12g 丹皮10g 仙鹤草30g 乌梅5g 黄芪30g 5剂

二诊:药后腹痛渐止,皮下出血停止。再以原方去当归、乌梅,加太子参30g,槐米15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又5剂。瘀斑渐退,病转痊愈。半月后追访,康复如初。

【按语】过敏性紫癜为西医诊断病名,属中医肌衄范畴。患者因一派脾虚气弱,气不摄血之象,故从健脾益气,统血归脾入手,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收到满意效果。大凡出血当先救急,以止血为治疗之首,故方中用仙鹤草收敛止血,丹皮、赤芍凉血止血,黄芪、白术补气摄血。止血需活血,使之血止而不留瘀,故当归既活血又补血,丹皮、赤芍凉血又活血。泽泻、茯苓以利湿化痰,使瘀血化水之后不致留停体内化生痰瘀。故本案除标本兼治外,又深一层考虑愈后的病变,此为法中之妙法。

二十、补肾纳气、通阳宣痹治疗咳喘一例

张某,女,80岁,农民。

初诊:1980年9月8日。

主诉:每逢人冬就卧床不起,咳喘、心悸,夜不能宁,彻夜端坐已经数月,单用西药见效甚微。

诊查:面色黑滞,唇绀舌紫,肢末厥冷,精神委靡,下肢凹陷性浮肿,胃纳不佳,舌淡瘀,苔白腻水滑,脉数疾。心电图提示:心力衰竭;X线片提示:肺气肿、肺心病。

辨证:肾阳衰微,水气凌心。

治法:补肾纳气,通阳宣痹。

处方:炙桂枝8g 附子10g 全瓜蒌10g 薤白10g 远志10g 丹参30g 胆星10g 当归15g 赤小豆30g 陈皮5g 3剂

二诊:药后由家属代诉:气喘稍平,可以半卧而睡。再以原方加健脾之白术10g、茯苓10g,又3剂。

3剂后转方代诉:药后诸症缓解,并能平卧和进食,亦能室内走动。再以健脾益肾之剂善后调理。

【按语】此案病重笃而方平淡,'看似容易实奇曲'为本案特点。方中桂枝、附子补肾纳气,瓜蒌、薤白通阳宣痹,胆星、远志化痰宁心,丹参、当归活血养血,赤小豆、陈皮利水渗湿,治从肾、脾、心三脏。高年咳喘以肾虚、脾弱、心衰为基本特征,结合西医辨病,适时用西药(如强心剂、平喘剂),配合中医辨证,强调治本扶正,这样较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来得持久和巩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