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758期】 审辩式教学课堂环节的应用——以新航路的开辟的动因部分为例

 txfs789 2023-04-02 发布于湖南
审辩式教学课堂环节的应用
——以新航路的开辟的动因部分为例

图片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李兆勇

【按:对于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大学教材及部分中学教材都论述为“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东西方商路,西欧商人不得不开辟新的航路”。由此可知,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和新航路的开辟是因果关系。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李兆勇老师运用审辩式教学课堂教学环节:知识铺路、追问激疑、搜证求解、缘据立论四个要点,设计课堂探究题,设计意图不仅仅要改变传统观点,重点是培养学生审慎对待别人的观点、看法,随着史料的丰富,某些观点也得接受质疑,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不盲从、盲信,求真务实,更好地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审辩式教学的操作模式:三环节、十要点。其中课堂教学环节包括:知识铺路、追问激疑、搜证求解、缘据立论。但是到底何为“知识铺路”?一开始我不甚理解,影响后面三个要点的运用。《审辩式教学》第22页写到“知识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学生思维的发展,依托于对知识内容的不断加工。审辩式教学视野下的知识不是记忆的对象,而是提供给学生用来操作、加工、提升能力的素材。”本部分强调的是审辩式教学视野下的知识观,何为“知识铺路?”尚不明确。本书第51页提到,“知识铺路强调的是在条件许可的环境下,重建古人的抉择情境。”那么,所有的知识都能重建出古人的抉择情境吗?如何理解“知识铺路”呢?请教周老师后得知,简而言之,知识铺路就是为学生提供追问的背景与对话的基础。重建古人的情景——在相当程度上是考古或历史学家的事。我们使用他们研究的成果或部分史料来教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优化生活。重点在后面,学生如果什么也不知道就没法思考、没法交流。但知道不是重点,更不是知道的越多越好。为了让学生能够尝试解决问题而不得不提供基本够用的相关内容,解决“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无知以及知道却未感悟到其有可能被引用作为证据”的问题,就是知识铺路所要完成的工作。

审辩式教学简单地说实际就是追问证据的教学。教学的目标不是要达成一个貌似正确的结论,而是要带领学生对现有结论进行追问,在追问过程中学习、追问、质疑、论证,最后形成一种人格倾向:一种自己对感兴趣的任何问题都持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理性态度,不接受任何未经论证的所谓权威说法。同时,对已经得到论证的结论,在没有得到新的证据之前绝不轻易放弃。加大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已经成为当前以及未来高考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趋势。而高阶思维也是一种可获得性能力:可训练、可提升、可迁移、可测量。审辩式教学不仅给一线教师提供了新课改理念下的育人范式,同时也为实现高阶思维的可视化、过程化提供了路径,使对高阶思维的培养从愿望变为了可复制的行动。

在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时,涉及到了奥斯曼帝国与新航路的关系,部分学生脱口而出,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东西方商路,西欧人不得不开辟新航路。我们高一历史组的老师和山师大实习生都坚信这种说法。看来,大多数人还受传统观点的影响,虽然上一轮课改时教材(岳麓版、人教版)已经摒弃了这种说法,但是教师上课时还是为学生传递了这一传统说法。备课时,直接告诉学生这一说法的错误,真相是什么,这是一种方案,可以节省时间。但是在审辩式教学看来,这还是属于告知体系。故按照审辩式教学课堂环节四要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探究题,设计意图不仅仅要改变传统观点,重点是培养学生审慎对待别人的观点、看法,随着史料的丰富,某些观点也得接受质疑,呈现修改的必要,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不盲从、盲信,进而更好地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导入:传统历史教科书认为开辟新航路的动因之一就是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

知识铺路:出示第一组材料,为学生提供追问的背景与对话的基础。学生对比四个版本的教材对“奥斯曼帝国与新航路开辟”的解释,从中寻找关键词。你认为哪一种历史解释更为合理与科学?

【预设】关键词:“控制”、“抢劫”、“重税”、“阻隔”、“更加昂贵”、“威胁陆路”“加价而奇贵”。材料4的历史解释更为合理、科学。

第一组材料

材料1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2  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过地中海到东方去的传统商路。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

——《历史(必修)》人民出版社2007版

材料3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掉拜占庭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土耳其人向商人征收高额关税,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更加昂贵。

——《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

材料4 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的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也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中外历史纲要(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版

追问激疑:但也有人对这一长期流行于中外学术界的看法提出质疑,15世纪奥斯曼帝国真的阻断传统商路了吗?

搜证求解:出示第二组材料1-4

第二组材料

材料1

图片图片

材料2  军事上,奥斯曼帝国于1517年征服了埃及,基本控制了中东地区的旧商路,为改变葡萄牙垄断政策引起的旧商路贸易衰退局面,奥斯曼不断用军事施压。除了战争方式外,奥斯曼帝国也用和谈方式以确保波斯湾商路畅通,还与亚齐、法国等结盟并发展贸易,改进旧商路的贸易制度和贸易环境。颁布新税法,欢迎基督徒商人来本国从事贸易活动;打击海盗,甚至派战舰为香料贸易护航和直接参与香料贸易。

——宋保军:《奥斯曼帝国与16世纪中期旧商路的贸易复兴》,《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材料3 

16世纪年均出口到黎凡特和里斯本的胡椒(单位:吨)

图片

材料4 “因传统航路受阻,西欧人才寻求新航路”的观点至今流行。但当时奥斯曼帝国正在崛起,葡萄牙人也尝试探险;葡萄牙人到达印度时,土耳其人尚未控制东地中海的埃及和叙利亚。葡萄牙人在西非的成功掠夺助长了贪欲,他们不愿通过正常商业手段而是通过掠夺获取财富,因此有意避开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保持的地中海贸易秩序。“土耳其人阻断商路”之说源于西欧人对“土耳其威胁”的夸大和对穆斯林的敌意,舆论制造者是后来的欧洲殖民者而非早期殖民者。

——王三义:《“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与西方近东殖民》

继续追问:根据材料4分析“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出自谁人之口?其意图是什么?

【预设】西欧人故意夸大奥斯曼帝国对传统商路的影响,一方面可以美化自己海外航行的行径,另一方面可以掩盖自己殖民侵略的非正义性。辩证看待这一历史史实,认识到“欧洲中心论”。奥斯曼帝国阻断商路的说法,是西欧出于利益和意识形态而做的宣传。

缘据立论:根据第二组材料1-4,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预设】(1)奥斯曼帝国扩张经历漫长时间,直到1517年才有控制、阻断传统商路的可能,新航路开辟和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同时进行,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2)奥斯曼帝国的多元政策为16世纪中期旧商路贸易复兴提供了条件。

(3)不是东西方商路被阻断才导致西欧人开辟新航路,而是意大利商人与阿拉伯商人、印度商人联手倒卖的高额利润,令西欧商人垂涎不已。它们无法打破地中海贸易规则,转而采用直接掠夺方式获取财富。

(4)历史观点随着研究不断更新,要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观点和教材个人立场,所处时代背景,看问题的视角等诸多因素影响历史解释。

(5)部编教材历史表述更加客观,有助于还原历史的真实;吸收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体现了教材表述与时俱进;有助于增强文化认同,弘扬民族自信。

设计这一环节,虽然看似无关紧要,但是确实是良知使然:学生形成这一理性思维,不盲从盲信,更好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李兆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