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了全熟芝士蛋糕,我再也不吃半熟芝士了

 老船长369 2023-04-02 发布于北京
有一个周末,我带娃在外面逛。路过一家蛋糕店正在搞试吃半熟芝士的活动。店员热情地拿给娃一块芝士蛋糕。娃说,这挺好吃的,要求买一盒回去吃。我就买了一盒。
回到家里,娃迫不及待地吃了两块。这天晚上,他在睡觉的时候就翻来覆去地说肚子难受。我跟他说:“其实我是不想买的。我一看后面的配料就知道这个东西你吃了会不舒服。但是,你那么热情地想要,我不能不给你面子。咱们极少吃外面的东西,所以你的肚子会排斥,这种排斥你的肚子感受到了。”
看着眼前这个精美的包装盒,上面用显眼的文字写着半熟芝士。“半熟”的另一面就是半生。如果它的名字叫“半生芝士”,我估计它的销量会降低。这种口感让我想起那些刚在家学烤蛋糕的朋友,他们那些烤失败的蛋糕就是黏黏糊糊、湿软夹生
有很多人无法接受日式料理里的生鱼、生肉、生鸡蛋还有炸的半熟的牛排。
这种现象很好理解。我们的饮食习俗里吃的都是全熟的。“半熟”的食物在我们的传统饮食中就是“不熟”。饭都没做熟,还谈什么美味。
“半熟芝士”更是一个设计巧妙的词语,它引用了日式说法,又抹去了“蛋糕”二字。让这个词语成为了一个新鲜、神秘、有诱惑力的商品名称。再加上很多人把日式的料理奉为高端,即使我们在嘴里吃到了不舒服的感觉,肚子也给了警示,我们依然觉得这种不好的感觉是“个人错误”。
被拉去吃日式料理的朋友也是一样。接受不了那些半生不熟的食物,最后都归结为“我个人不习惯”。很少有人会勇敢地说:”这真难吃!”因为这句话代表着你的品位不够“高级”。毕竟,日式料理价格不菲。
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早期的日本欠缺炊具,制作食物也达不到中国饮食的纯熟水平。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段,他们在西方某大哥的扶持下,经济和科技一路飙升,超过了亚洲的各个国家。他们一下子成为了亚洲的有钱人。有钱人当然是任性的。他们不能承认曾经他们崇拜的中国饮食是美食。他们需要彰显他们的个性。中国人讲究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但是,日本的饮食,如果丢掉“糟粕”就没有东西了,只能包装“糟粕”。创个性,蝎子粑粑-----独一份。
于是“生”就成为了他们的饮食文化,并把这个文化向外输出。尽管在咱们的饮食文化中“生”这个词语在描述食物的时候是不舒服的,比如这瓜是生的,这包子馅是夹生的。也尽管很多人给咱们灌输日本的“生”不是咱们的“生”,他们的生是“鲜嫩”的意思。
语言的描述无法替代食物在嘴里的感觉。生鱼、生肉我可以承认日式食材中“生”字代表“新鲜”的意思。那鱼、肉烹熟了它就不美味了?就算不得高级料理了?
“熟”字咱们从汉字的角度理解一下。上面这个“孰”字,它的意思是“谁”,下面是这四点是“火”的意思。这个字的基本意思是说“掌握火候把饭做熟”。
很显然,使用汉字的日本也想把饭做熟,但是在学习中华文化上历来就是会一些但不精通。
食物成熟了,它会散发出成熟的气息。我烤面包、烤蛋糕、烤肉、炒咖啡几乎都用不着计时器。
看颜色,闻气味、触摸质感。当它们成熟了,那气息就会自然地散发出来。漂亮的颜色,诱人的香气,这才是让人咽口水的美味。晒几张我的烤肉照片。

图片

为了弥补遗憾,我买了奶油奶酪。烤了全熟的芝士蛋糕。人的身体是最诚实的。食物给人的感受也是最直接。我的全熟芝士蛋糕,吃到嘴里轻盈柔软,咀嚼过后口腔里是干净和清爽的。

图片

外面的半熟芝士,吃到嘴里就把整个牙口给糊住了。那香甜的奶味在嘴里需要用水才能涮干净。那种感觉是身体排斥的反应。只是,吃得多了,习惯了。那些不好的感受被屏蔽了。
下一篇,我想聊聊那些烘焙得“半熟”的咖啡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