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效率的4个有效途径 | 社工课

 社工客 2023-04-02 发布于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张兴江

    单位 | 甘肃兴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分工与合作

(一)何为分工?

分工,是指劳动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力的划分与独立化,分别从事不同又互相联系的工作。社会工作服务中的的分工,是为了完成活动目标的分工,也是为了使复杂的工作可以变得条理清晰,提高效率;同时,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分工,是尊重彼此能力与接纳彼此缺陷之后的分工,分工是为了更好的合作。

(二)何为合作?

合作,是为了联合达成共同的目标。合作比分工更强调目标效益,合作需要发扬长板理论,将自己的能力展现,收起不足,共同完成目标。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合作,涉及的主体多,范围广,内容细,更需要每一个主体都发挥自己的作用,在目标的蛋糕上增添食材。

总而言之,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分工与合作,以目标为导向,以服务效益为追求,以能力为选择的前提,在主体的独立性中找寻共同因子,实现服务效益最大化。

二、影响社会工作服务中分工与合作的因素

(一)微观因素

分工与合作的主体到最后都要落到独立的个人身上,所以,个人的因素对社会工作服务有着最基本的影响。

个人的能力、见识、学识、专业素质以及所持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服务的成功与否;在团队中,分工与合作并不是能力长短之争,而是如何将其他人的能力最大化以及将这种能力用成果体现出来,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二)中观因素

在服务过程中,个人因素是最基础的影响因素,但是,除过个人,各个小群体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因素。在一个团队中,分工与合作就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情,团队的其他成员以及团队本身的规则与约定俗成的标准,都会影响服务的走向。

强势的群体,会将分工与合作当做自己的私有物,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另一种的一言堂,或是任务的直接分配,从而忽略了真正的分工与合作,导致个人的能力得不到真正的发展与运用。

例如,街道社区的行政介入、机构领导的过度统筹以及强势人员的一言堂。分工与合作的沟通渠道应该是畅通与连贯的,正确看待每个人在其中的定位,用之所用,所用即有所为。将群体影响的力量在社工服务过程中降到最低,做到真正的分工与合作,以能力为线,各就各位,提高效率。

(三)宏观因素

宏观影响最不可控,环境的变化要求分工与合作要有更大的弹性,前期计划固然重要,但是学会应对实际才是最大的本领。在社会工作服务中,环境的变动有时候是一种常态,影响因素众多,有些可以被考虑到,有些是现场变动。

这个时候,极考验团队应变能力,好的分工与合作,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该是能够分清楚轻重缓急,大家可以在将自己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处理紧急事务,而不是,放弃自己的事务,去做改变环境的事,这是一种最没有效率的处事方式。

总得来说,分工与合作的弹性空间足够我们处理一些紧急事务,但是,一定是真正的“分工与合作”,如果只是口头的安排,自己都无法面对分配的工作,何谈腾出手,去处理紧急事务,只会搞得一团糟。

三、社会工作服务中分工与合作的优势

(一)降低成本

分工与合作,是能力的重新划分与分配,同时也是目标的再组合。良好的分工与合作,一定是可以降低社会工作服务成本的。

首先,沟通成本的降低。分工与合作之前,肯定会有团队成员的见面会,在见面会中,个人任务的分配与群体成员的合作点,一定要清晰的告知众人,无需隐瞒,也不能隐瞒,大家集思广益,在见面会阶段充分分享目前的进度活动安排,以及注意事项,这样一来,沟通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反之亦然。

其次,时间成本降低,分工与合作,就是为了省时省力,活动内容安排妥当,大家各就各位,完成自己的任务,只需在活动开始前进行合作演练即可,可以有效避免大家的工作同质化,从而浪费时间与精力。

最后,资金成本降低,每个人各司其职,联系自己熟悉的合作单位与合作方,可以有效的避免资金成本的上升。

(二)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就意味着效率的提高,分工与合作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效率。分工是将目标细化,让目标可以被更好的理解与完成;合作是将目标重组,是完成目标最重要的步骤。合作良好,效率提升,反之亦然。

(三)改善关系

良好的合作有利于提升双方的关系,服务开展的成功,会形成良性的合作循环。分工与合作,是不同主体的相互交往与碰撞。

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好的服务是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重中之重,良性的合作机制,是将双方的关系维持到一个稳定的阶段。如果没有好的分工合作,服务结束后就是关系的终结期,如果再想合作,就是需要更多的合作成本了。

四、在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

如何更好的进行分工与合作?

(一)明晰服务计划

服务计划要提前明晰,告知合作方,避免大家信息不畅通,导致沟通成本上升,工作同质化。这是分工合作中最重要的一步,如果合作方不知道清楚的服务计划,只是通过一个人进行信息传递,那沟通就相当于封闭的,肯定会影响到后期的工作进展。

(二)提高沟通效率

沟通效率是分工合作中的重中之重。良好的沟通是良好的服务的前提,既然是合作,就要对全体人员负责,信息就没有保密一说;如果信息要保密,合作之前就要告知大家,然后合理选择合作方,而不是分工与合作已经开始,却还不知道详细情况,这会影响服务最终呈现的效果。

(三)明确分工任务

既然是分工,就要提前告知分工任务,明确职责。当然,这种职责的明确应该是以能力为界的。做好分工事,在合作期间才能像机械流水线一般,仅仅有条,只不过,我们的流水线是个性且具有创造力的。

(四)改善合作环境

合作环境是一个大的方面,本质上就是合作方的相互信任,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带动合作环境的改善,但同时,服务的成功与否才是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关键。

所以,分工与合作和服务质量是一个闭环关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离。

良好的分工合作,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效率,良好的服务效果会使合作方的信任关系得到改善,良好的信任关系又是分工合作的前提,当然,反之亦然。如果可以做到上述几点,分工与合作会有效的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效率。

【社工客】创始人顾正品老师
总结梳理13年项目设计与管理的经验
隆重推出
《公益项目设计与运营12讲》系列课程
落地讲透项目调研、设计、运营
项目品牌建设、传播等关键环节
已有900位同学加入学习
扫码拿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