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参同契》内丹理论摘粹释义

 段一凡 2023-04-02 发布于重庆


      前 言

  《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撰著,该书以《周易》的阴阳八卦思想作为基础,融合黄帝与老子的清静无为的宗旨,并结合外丹的烧炼方法,建立起一套用来指导内外丹修炼的学术体系, 对后世的丹道修炼影响极大, 具有开先河的作用,故有万古丹经王或万古丹经之祖的称呼。

  综观《参同契》一书,似乎是兼论内外丹修炼。其实不然,若稍加仔细的察看与思考,就会发现,它的中心思想是在讲内丹修炼。书中多次提到只有按照同类相亲、自然交感的方法修炼出的内丹,才能使人获得健康长寿,而用五金八石烧炼出的外丹对人体却是有害无益的。虽然书中多数地方都采用了外丹的术语来讲述,其实是两方面原因:一是外丹的烧炼方法与火候运用对内丹修炼有某些启示与借鉴作用,二是外丹在以往一直受到世俗重视,假借外丹来阐述内丹,加上内丹本身的神奇作用,就使得内丹更加神秘,从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向往。

  不仅如此,《参同契》还采用了易道的乾坤八卦、日月星辰和四象五行等的运行变化来描述和印证内丹修炼过程,这样一来给内丹修炼蒙上了一层极为神秘的面纱,使人们不易看出它的真面目,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防止被德行不好的人轻易窃取,但同时也给那些真心有志于内丹修炼的贤良人士增加了不少困惑,致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原书包括上、中、下三篇以及补塞遗脱的《鼎器歌》和《三相类》两篇。本释义去除了那些难于理解且与内丹无直接关联的部分,并将原书有关内丹修炼的内容分类进行了摘编, 分列为“易学基础”、“炼丹原理”、“修炼实务” 和“参同宗旨”四章,以期能减少学者阅读理解该书的困难。


      目 录

  第一章 易学基础

  1.1   易之门户

  1.2   牝牡四卦

  1.3   天地设位

  1.4   日月轮转

  1.5   坎男离女

  1.6   日月交接

  1.7   元年芽滋

  1.8   阴阳交替

  1.9   复卦始萌

  1.10  日辰期度

  1.11  戊己之功

  1.12  象时顺节

  1.13  参合三才

  第二章 炼丹原理

  2.1   匹配阴阳

  2.1.1  雄雌相须

  2.1.2  魂魄相依

  2.1.3  情合乾坤

  2.1.4  牝牡相从

  2.1.5  阴不离阳

  2.1.6  非有工巧

  2.1.7  以铅制汞

  2.1.8  转而相依

  2.1.9  龙虎交会

  2.1.10 变位相吞

  2.1.11 阴阳契合

  2.1.12 男女互补

  2.2   攒簇五行

  2.2.1  二变三五

  2.2.2  三五合一

  2.2.3  五行相克

  2.2.4  金火相拘

  2.2.5  三物一家

  2.2.6  归一返本

  2.2.7  知白守黑

  2.2.8  金为水母

  2.2.9  土调水火

  2.2.10 凝结丹胎

  2.3   药物同类

  2.3.1  同类相辅

  2.3.2  非类不成

  2.3.3  不得其理

  2.3.4  药物非种

  2.3.5  死不复生

  2.3.6  自身阴阳

  2.3.7  自然所为

  2.3.8  绝非诳语

  第三章 修炼实务

  3.1   致虚守静

  3.1.1  安静身心

  3.1.2  上下固闭

  3.1.3  收视返听

  3.1.4  无思无虑

  3.1.5  邪门功法

  3.1.6  背离正道

  3.1.7  欲速不达

  3.2   掌握火候

  3.2.1  明君御时

  3.2.2  动静有常

  3.2.3  文武相间

  3.2.4  谨慎调节

  3.2.5  文养武烹

  3.2.6  小心护持

  3.3   丹成证验

  3.3.1  引验见效

  3.3.2  黄中通理

  3.3.3  排却众邪

  3.3.4  延年益寿

  3.3.5  变形而仙

  第四章 参同宗旨

  4.1   撰书缘由

  4.2  未敢悉述

  4.3  取法古圣

  4.4  世人迷惑

  4.5  孔窍其门

  4.6  乐道寻根

  4.7  补塞遗脱

  4.8  三道由一

  4.9  一统共论

  4.10 务在顺理

  4.11 后嗣宜遵

  4.12 隐语署名

      后 序

---------------------


  第一章 易学基础

  1.1   易之门户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郭,运毂正轴。

  【释义】乾与坤是八卦中最基本的两卦,是大纲, 是关键, 是天与地的代表,是阴阳八卦之门。由乾坤两卦衍化出六十四卦,所以是众卦的父母。坎卦属水,代表月,离卦属火,代表日。日月循环在天地之中,乾为天,所以乾是坎和离的外围。天地间日月运转,就像车轮一样循环不断,而坤为地,正相当于支撑轮毂运转的轴。

  1.2   牝牡四卦

  牝牡四卦,以为橐龠。覆冒阴阳之道,犹工御者,准绳墨,执衔辔,正规矩,随轨辙。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历纪。

  【释义】乾坤坎离四卦分雌雄, 坤与坎雌性属阴为牝, 乾与离雄性属阳为牡。阴阳交合就像铁匠烧火鼓风用的风箱一样来回往复。太阳月亮一上一下,阴阳交替变化,一覆一冒,很有规律,就像木匠画直线的绳墨一样准确,又像牵马的缰绳,使马顺着规矩走正道,两个车轮子也随着正轨道路前行。日月运行于天地之中,统摄着阴阳变化,包罗世间万物。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可用数字、历法准确地推算和表示出来。

  1.3   天地设位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

  【释义】天在上,地在下,这是永远不变的位置。易即日月,就运行在天地之中间。天地就是乾坤的形象代表。易的六十四卦,每卦六爻。爻象仅两种:一长画为阳爻,二短画为阴爻,按不同位置组合排列出阴位阳位。易经中的坎离二卦,是乾坤二卦的外在表现和应用。坎为水,离为火,水为阴,火为阳。在六爻中,阴爻即代表坎,阳爻即代表离。所以坎和离周流六爻而无固定位置。二者或上或下,往来不定,但无所不在,深奥莫测,其变化包罗万象,故坎离为易道的纲要。

  1.4   日月轮转

  易者象也。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穷神以知化,阳往则阴来。辐辏而轮转,出入更卷舒。

  【释义】易是日月之象,最清楚、最明显的象,没有比日月更大的了。只有弄清了日月运转的规律,才能知道阴阳如何变化。白天过去就是黑夜,黑夜过去又是白天。阳往则阴来,像车轮一样转动,出入进退,灵活自然。

  1.5   坎男离女

  坎男为月,离女为日,日以施德,月以舒光。月受日化,体不亏伤,阳失其契,阴侵其明。晦朔薄蚀,掩冒相倾,阳消其形,阴凌灾生。

  【释义】在八卦的八经卦(每卦三爻)中,坎卦为两阴爻夹一阳爻,故易卦以坎为中男(如果阳爻在下面是震卦为长男,在上面是艮卦为少男),但坎体阴而属水,所以又以坎为月;离卦为两阳爻夹一阴爻,故易卦以离为中女(如果阴爻在下面是巽卦为长女,在上面是兑卦为少女),但离体阳而属火,所以又以离为日。日光照射,月才有光。 月受日光交感, 看似有圆有缺而自身形体并未亏伤。日为阳精而含月之阴气以耀其光,月为阴精而受日之阳气以生其明。倘阳精失去阴气的契合,则阴精就会侵犯阳气的光明。晦朔之日容易发生日蚀,就是阴气侵犯,遮盖光明的结果。 阴气占了上风,阳气消失渐渐无形, 灾祸就容易发生。

  1.6   日月交接

  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据爻摘符,符谓六十四卦。晦至朔旦,震来受符,当斯之际,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掸持,雄阳播玄施,雌阴化黄包,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众夫蹈以出,蠕动莫不由。

  【释义】易经共有三百八十四爻,按不同的爻象每六爻构成一符,易经称其为卦,故共有六十四卦。从月末晦之时到月初一早晨,月亮的底边受到太阳的照射,形成的形象,像八卦中的震卦。在这个时候,天地交泰,日月相抱,日光之精华施与月亮,月亮开始有阴精了。这个时候正如混沌初开,阴阳相交接,草木萌生根须,万物滋养胚胎,凝神气而成形质。世间所有一切有形气、有生命的东西,都由此而产生。

  1.7   元年芽滋

  于是仲尼赞鸿濛,乾坤德洞虚,稽古当元皇,关雎建始初,冠婚气相纽,元年乃芽滋。

  【释义】于是,孔老夫子赞美易经表述的混沌状态。乾坤二卦之德灌满宇宙空间,考古应追溯到天地开辟之初,关雎涉及到人类的诞生。人成年后,男婚女嫁,阴阳二气相纽结,头一年就能孕育成胎儿,只要护养得当,便会像草木的幼苗一样健壮成长。

  1.8   阴阳交替

  玄幽远眇,隔阂相连,应度育种,阴阳之元。寥廓恍惚,莫知其端,先迷失轨,后为主君。无平不陂,道之自然,变易更盛,消息相因,终坤始复,如循连环,帝王承御,千载常存。

  【释义】天的最高处极为玄远,地的最低处极为幽眇,中间相隔不知有多少万里,看起来似乎不联系, 但天地之间因有神气相转运, 故相互连通而并无隔碍。如阳气升则为春夏而生长,阴气降则为秋冬而敛藏。阴阳二气的往来,各有相应的期度,以化育其不同的种类。二气往来不离乾坤,阳气为乾元之始,阴气为坤元之生。天地高广寥廓而难察,阴阳混濛恍惚而难见,所以莫能知其端倪。阴阳交替变化过程中,宾主地位也随之交替变化:如阳气尽失而阴气至极成为纯阴之后,阳气又会再生而接替阴气的主君之位;同样,阴气尽失而阳气至极成为纯阳之后,阴气也会再生而接替阳气的主君之位。阴阳往来是互相倚伏的,无有常平而不倾侧、常往而不复来者,此乃天地自然之道,非人之所能改变的。阴阳的变易和更迭盛衰,表现为此消彼长,相互为因。一年十二月之消息卦。自复开始,至坤而终。坤卦结束又是复卦开始,就像循环不断的圆环,周流而不止。又像帝王承天之运化而御治国家,则国家可长久存在。

  1.9   复卦始萌

  圣人不虚生,上观显天符,天符有进退,屈伸以应时,故易统天心。复卦建始萌,长子继父体,因母立兆基。

  【释义】古代圣人从来不发空头议论,不说没有根据的话,上观天文,依据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演示出八卦符号,以表示阴阳进退、盛衰消长,以应四时节候。所以说,易经能够把天的意义表示出来,把自然界的运转规律演示明白。从十一月开始,为复卦,一天中的子时也为复卦。复就是开始萌芽,为长男(含一阳爻),像父亲一样,以后也能变成父亲。这个复卦的上卦是坤(三阴爻),故坤为其母。没有母亲,哪来儿子。

  1.10   日辰期度

  日辰为期度,动静有早晚。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戌亥。赏罚应春秋,昏明顺寒暑,爻辞有仁义,随时发喜怒,如是应四时,五行得其理。

  【释义】一日之中,有十二个时辰,阳动阴静分出早晨和晚上。从子时到巳时,像春夏二季,阳气升发,由内阴而达外阳。从午时到亥时,像秋冬二季,阳气潜藏,由外阳而转内阴。四季中也有赏罚时间,阳气当春发生为赏,阴气当秋肃杀为罚。 天黑天亮有早迟,与寒暑相应。 六十四卦中每卦六爻,每爻都有含意,阳爻表示刚强,阴爻表示柔顺。阳为仁,阴为义。人之心情随着季节改变:春季阳生则喜,入冬阴冷则怒。这样顺应四季变化,才能使五脏得到平衡,人的生存,就是这样的道理。

  1.11  戊己之功

  坎戊月精,离己日光。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旺四季,罗络始终。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禀中宫,戊己之功。

  【释义】以十天干纳于八卦之下,则坎纳戊土而为月,月为阴气之精华。离纳己土而为日,日为阳气之光华。日上月下,合而为易。阳刚阴柔,配合得当。木旺于春,火旺于夏,金旺于秋,水旺于冬,各旺于当季前七十二日,而春夏秋冬四季之末,土各旺十八日,故只有土的精气包括一年的始终。青属木而居东,赤属火而居南,白属金而居西,黑属水而居北,皆各居一方。惟黄属土居乎中,东南西北四方都靠中央土来调和,而人身之中,肝心肺肾四脏都要靠脾胃来供给养份,这就是中央戊己土之功了。

  1.12  象时顺节

  象彼仲冬节,竹木皆摧伤,佐阳诘贾旅,人君深自藏。象时顺节令,闭口不用谈,天道甚浩广,太玄无形容,虚寂不可睹,匡郭以消亡。谬误失事绪,言还自败伤,别序斯四象,以晓后生盲。

  【释义】比如到了十一月的冬至节,草木皆衰败凋零,这时必须扶助微弱的阳气,告诫商人与旅行者要减少外出活动,老百姓应当减少户外劳作,君主也必须深居简出,隐藏起来。要顺应季节时令的变化,这时不仅要身静少动,最好还能闭口不说话,以减少阳气的损耗。自然界十分浩瀚广大,其变化有时又太过玄妙无法形容。比如在月末月初晦朔相交之际,空虚寂静的天上什么都看不见,日月的形郭都藏起来了。倘若不明其理而谬误妄动,就会失去事情的端绪,如果再胡言乱语,必然自取其辱,害了自己。所以在前面特别讲述了春夏秋冬(木火金水)这四象,以晓喻后生不要盲目行动。

  1.13  参合三才

  上察河图文,下序地形流,中稽于人心,参合考三才。动则循卦节,静则因彖辞,乾坤用施行,天地然后治。可得不慎乎!

  【释义】上观河汉图象之天文,下看地势形态之变化及川河之流动,中间则查考人心之所向。此天地人三才必须综合起来考察。其动要遵循卦象与节候的变化,其静则根据爻辞而阐明其道理。乾坤之用乃坎离,坎离施行于天地、周流于六虚,则天地上下之事物皆得以治理。这些非常重要,必须慎重对待。


  第二章 炼丹原理

  2.1   匹配阴阳

  2.1.1  雄雌相须

  乾刚坤柔,配合相包,阳禀阴受,雄雌相须。须以造化,精气乃舒,坎离冠首,光耀垂敷。玄冥难测,不可画图,圣人揆度,参序元基。四者混沌,径入虚无。

  【释义】乾体刚强,坤体柔婉,刚柔互济,相互配合与包容。乾为阳而主播施,坤为阴而主受养,雄阳与雌阴必须相配合,相辅相成。阴阳相交合,万物才得以创造化育,元精元气才能得到舒展。乾坤交合,首先生出坎离。坎离在天为日月,光华普照,坎离相交能生养万物;坎离在人为心肾,内含精华为铅汞,坎离相交能结成内丹。 其玄奥幽深的道理难以测度, 也无法通过画图的方法来表述。所以古圣先贤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参考借用《周易》的原理,将乾坤比喻为鼎炉,将坎离比喻为药物,如果使四者处于混沌渺冥状态,则能直入于虚无至极的妙境。

  2.1.2  魂魄相依

  将欲养性,延命却期,审思后末,当虑其先。人所禀躯,体本一无,元精云布,因气托初。阴阳为度,魂魄所居,阳神日魂,阴神月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性主处内,立置鄞鄂;情主营外,筑垣城郭。城郭完全,人物乃安。

  【释义】若想养性延命推迟死期,就必须知道延年益寿乃是最后的结果,而先行修炼结成内丹才是其前提条件。修炼内丹的原理,和人身诞生的经过一样。人所禀受的躯体,本来什么也没有,男女交媾,元精象云一般地流布,元气包围上去承受。元精为阴,元气为阳,两者相结合,以阴阳和合为度,这就诞生了人的胚胎,为后天魂魄的居住之处。然后形体具备,性命齐全,呱呱堕地,即成为人。 魂为阳之神,如日之光华;魄为阴之神,如月之光华。 阳魂与阴魄互相依存,不可分割。阳魂为元神,属于性,象君主安居在宫庭里主理内事;阴魄为精气,属于情,象大臣守卫在城郭外主理外事。内外配合,则城郭得以筑固,无外患之虑;神与气相依,则性与情合,而人安物息,无内变之忧。

  2.1.3  情合乾坤

  爰斯之时,情合乾坤。乾动而直,气布精流,坤静而翕,为道舍庐。

  【释义】于是,在这个时候,人之情性合于乾坤之德。乾阳的情性主乎动,刚直而不屈。乾之德主于播施,其气如云之布,其精如雨之流。坤阴的情性主乎静,能翕聚精气而不涣散。坤之德主于容受,故可作为丹道之舍庐(即丹田)而蕴养其灵胎。

  2.1.4  牝牡相从

  晦朔之间,合符行中,混沌鸿蒙,牝牡相从。滋液润泽,施化流通,天地神明,不可度量,利用安身,隐形而藏。

  【释义】晦朔相接之时,即从亥时到子时之间,正是日月会合,阴极阳生的时候。此时仿佛天地未分之初的混沌状态,阴阳浑然相合,阳魂施精滋液,而阴魄则润泽受化,相互流通。 内丹修炼中, 心肾二气交合产药的过程与此极为相似。这一变化过程十分微妙复杂,即使是天地神灵也难以揣度。但可利用这混沌过程,将形体隐藏起来安安稳稳地休息,等待时机的来临。

  2.1.5  阴不离阳

  物无阴阳,违天背元,牝鸡自卵,其雏不全, 夫何故乎? 配合未连。三五不交,刚柔离分,施化之精,天地自然。犹火动而炎上,水流而润下,非有师导,使其然也,资始统政,不可复改。

  【释义】《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如果没有阴阳,就是违背天地间的自然规律。母鸡没经过公鸡交配下出的蛋,不能孵化出健全的小鸡,这是有阴无阳的缘故。修炼内丹也是这样,三个五(见2.2.1)如果不相交合,水火不能会合于中土,阴阳各自分离,便无法结成内丹。因为阳主施精、阴主受化,乃是生成化育的自然规律。就象火性窜动而炎上,水性悠游而润下,没有人引导它们这样做,都是自然界的正常规律, 从开始形成以来就是这样, 是不可能再改变的。

  2.1.6  非有工巧

  观夫雌雄,交媾之时,刚柔相结,而不可解, 得其节符, 非有工巧,以制御之。若男生而伏,女偃其躯,禀乎胞胎,受气元初,非徒生时,著而见之,及其死也,亦复效之。此非父母, 教令其然, 本在交媾,定置始先。

  【释义】雌雄交媾之时,阳刚阴柔之形气相结合而不解,乃阴阳之道自然而然之举,并非有什么工巧之法的干预。如人之生时,得天地冲和之气,负阴而抱阳,其身躯男子俯伏而女子偃仰,乃禀乎生身之胞胎及受气之元始业已如此。不仅于出生时能明显看见此状态,及至有溺水而亡者,其男女之俯仰状态亦如此,这并非父母教其使然,乃于受气之初父母交媾之时就已经确定了。

  2.1.7  以铅制汞

  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隐龙匿,莫知所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释义】人之心中的元神,可比喻为真汞,其性灵动,如河上姹女,变化莫测,一有杂念干扰,就象丹砂(硫化汞)用火加热后即分离出汞而飞走了,跑得无影无踪,像鬼似地隐藏不露,像龙一样地伏匿难寻,不知它存身何处。如果想要制伏它, 只有用真铅(人之肾中的元精元气)与它相结合, 生成黄芽(即丹胎),才能留住它而不致飞走。

  2.1.8  转而相依

  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华,转而相因。化为白液,凝而至坚。

  【释义】人之心神好外游,有如太阳流珠到处流动,此乃人身中之灵汞。而人之元精元气则相对安静而凝重, 比喻为人身中之真铅(金华)。 用入静的方法,使灵汞与真铅在丹田内结合,转而互相因依,融化为白色的液体,然后再凝结成坚实的内丹。

  2.1.9  龙虎交会

  《火记》不虚作,演易以明之。偃月法鼎炉,白虎为熬枢,汞日为流珠,青龙与之俱。举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拘。

  【释义】《火记》这部古代的炼丹学著作,并非空虚无稽之作,推演易经的爻象可以解释明白。炼丹的鼎炉可以用月象来比喻:鼎象望月之圆,可容药物,而炉象弦月之缺,可纳火符。以元精元气(白色的真金,即真铅,比喻为白虎)做炼丹的主要药物;而炼丹的火候(即元神)则用日象来比喻:日光四射无处不到,如水银泻地,故称汞日。火候的进退要灵活变化,如水银之流珠。而元神出于人心(心属离,离为火),故又可用青龙来比喻。青龙原在东,白虎原在西,举东以合西,则青龙与白虎相交会,亦如日月东升西落,日魂与月魄互相拘合一样,最终才能真铅与真汞相合而结成圣丹。

  2.1.10 变位相吞

  子当右转,午乃东旋,卯酉界隔,主客二名。龙呼于虎,虎吸龙精,两相饮食,俱相贪便。遂相衔咽,咀嚼相吞。

  【释义】行龙虎交接之初,子午卯酉要先转动,改变一下方位:子位当向右转,自北而至东木,而午位则随东旋转向西,自南而至西金。与此同时,卯位青龙则自东而至南火,酉位白虎则自西而至北水。于是子午转到了东西方向而卯酉转到了南北方向,仍然互相间隔。它们都从原来的主位转到新的位置做客。如此变位后,则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生。呼则为龙,吸则为虎。而呼乃根于吸,故龙呼于虎之气;吸乃根于呼,是虎吸其龙之精。龙虎交接,两相饮食,铅汞于是结合,内丹即此诞生。

  2.1.11  阴阳契合

  男女相须,含吐以滋,雌雄错杂,以类相求。 金化为水, 水性周章;火化为土,水不得行。故男动外施,女静内藏,溢度过节,为女所拘。魄以钤魂,不得淫奢。不寒不暑,进退合时, 各得其和, 俱吐证符。

  【释义】男为阳,女为阴,阴阳互相依存,又互为根基,互相滋养,化生万物,这是自然界的正常规律。雌为阴,雄为阳,雌雄错杂即阴中有阳,阳中也有阴,而以同类物种之阴阳才能交相求索。金能生水,水性上下四方周流;火能生土,而土能制止水流泛滥。所以男阳好动而主外施,女阴好静而主内藏。如果男阳外施超越常规而没有节度,就会受到女之阴气的束缚。魄为阴,魂为阳,以魄之阴钳制魂之阳,使阳气不过度外溢,才能达到水火之寒热适度,阴阳之进退合时,则自然能各得其融和,并能获得相应的证验。

  2.1.12 男女互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雄不独处, 雌不孤居,玄武龟蛇,蟠虬相扶,以明牝牡,竞当相须。假使二女共室,颜色甚姝,令苏秦通言,张仪结媒,发辨利舌,奋舒美辞,推心调谐,合为夫妻,弊发腐齿,终不相知。

  【释义】小鸟儿在河心的小洲上鸣叫,美丽的姑娘啊,小伙子想与你配对成双。男子不能独过一生,女子不能无男作伴。试看玄武的形象,龟蛇永远盘曲相缠在一起,这是阴阳互补的需要,说明男女需要互相帮助,谁也离不开谁。假如两个姑娘住在一起,容貌都很美丽,让苏秦去说合,由张仪来作媒人,最大限度地运用他们那说客的口才,竭尽全力使用最美好动听的语言,真心诚意地为两位姑娘撮合,即使她们接受撮合,结成夫妻,但直到头发败坏、牙齿腐烂,终究还是不能互相亲爱,生儿育女。这里只是用来比喻修炼内丹也必须阴阳相匹配,也就是坎男离女要相交才能成丹。

  2.2   攒簇五行

  2.2.1  二变三五

  本之但二物兮,末而为三五。三五并为一兮,都集归二所。治之如上科兮,日数亦取甫。

  【释义】先天一气本来之初,下降而为水,上升而为火,仅此二物而已。其后,两物变化成四象五行。四象中之金与木亦含水火:金之为物,镕之得水,击之得火;木之为物,绞之得水,钻之得火。在五行中,用一二三四五依次表示水火木金土的生数。金生水,则金四水一合成一个五;木生火,则木三火二合成一个五;加上中央土自成一个五,共三个五。这三个五合在一起,都归于乾坤鼎炉之中,经过烹炼调合,则能成丹。烹炼之法,可依照前面所述之条款(本释义移至3.2.4-3.2.5),其用工夫之日数,可按甫字取十月多一点。

  2.2.2  三五合一

  五行错王,相据以生,火性销金,金伐木荣。三五与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诀,难以书传。

  【释义】炼内丹要颠倒五行,五行顺行逃脱不了生死,逆运五行才能获得长生。比如火能克金,但金经火炼之后反成物以为贵;金能克木,但木经金削之后反成器以为荣。将五行中的金四水一、木三火二和土五组成的三个五混合为一体就成婴儿之一气(即结成内丹),这是天地间最精密最微妙的道理,只有得到口授真传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依靠文字记载很难弄懂弄通,因为这本来就是不太能写清楚的东西。

  2.2.3  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更为父母,母含滋液,父主禀与。凝精流形,金石不朽,审专不泄,得为成道。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天地至象!

  【释义】五行相克为夫妻,也为父母,只有相克,才能生养胎儿。母含滋液而养育形体,父主施予其精神。 精气相合,形象产生,内丹结成, 才有寿同金石,长存不朽的希望。只要专心谨慎地守护它,必定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就象立竿有形,自然见影,呼谷发声,自然传响,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应当坚信不疑。

  2.2.4  金火相拘

  刚施而退,柔化以滋,九还七返,八归六居。男白女赤,金火相拘,则水定火,五行之初。

  【释义】乾的阳刚之气播施于地,而后返退于天;坤的阴柔之精变化于天,而后还滋于地。九、七、八、六,分别为金火木水之成数,还返归居其本,则分别为金火木水初生之数四、二、三、一。这些都是阴阳变化,刚柔迭运,进极而退,剥极而复之道,均有后天复先天之义。水火木金为四象,加上中央的土则为五行。四象五行虽有分别,但并不越出坎离的范围。男为坎中之金,坎为月,其色白;女为离中之汞,离为日,其色赤。又离为火,金得火而成器,火炼金而成物,故金与火相拘。而金是水之母,水又能克火。水为五行之始,乃是水、火、金三品大药之首。

  2.2.5  三物一家

  丹砂木精,得金乃并,金水合处,木火为侣。四者混沌,列为龙虎,龙阳数奇,虎阴数偶。肝青为父,肺白为母,肾黑为子,脾黄为祖,子五行始,三物一家,都归戊己。

  【释义】丹砂即朱砂,在五行中属火,而火是木之精,金克木,故金木相并而能成器。金生水,而水中亦藏金,木生火,而火内自含木。故金水与木火结对成伴,密不可分。金木水火是四象,四象混合以后就分成两组:木火合而为龙,金水合而成虎。龙为阳属木,木之生数为三;虎为阴属金,金之生数为四。五行对应于人之五脏,则肝属木而色青,为心火之父,心火色赤而为肝木之女;肺属金而色白,为肾水之母,肾水色黑为肺金之子;脾属土而色黄,因金木皆生养于土,故以土为水火之祖。天地生成之数起于一,五行循环之生始于水,而水为金之子,故以子为五行之始。金水合为一,在体内为元精;木火合为一,在体内为元神;而土自为一,在体内为真意。只有三者合并为一,即元精、元神和真意三物共一家,才能结成内丹,其中最关键的是依靠于真意所起的纽带作用,使金水木火四象都归于戊己之土。

  2.2.6  归一返本

  阴火白,黄芽铅,两七聚,辅翼人。赡理脑,定升玄,子处中,得安存。来去游,不出门,渐成大,情性纯,却归一,还本原。

  【释义】鼎中阴性药物经过炉火烹炼,颜色逐渐变白,其中的真铅(即含元精元气的真金),颜色由白转黄,成为稚嫩的丹胎(即黄芽)。结胎离不开水火的辅佐,而水火的父母是金木,因而白虎(西方七星组成)与青龙(东方七星组成)必须聚合在一起,才能协助人体结出丹胎。若鼎器(可看成炼丹炉的头部)能得到良好的维护,丹胎的品质一定会提升到一种极为玄妙的境界,不仅能在鼎器(即丹田)中安全存活,还能在鼎内来去游动。虽不出门户,却逐渐长大,而且情性日益纯洁,象宝珠一样。 至此,四象五行合归一处, 返本还原为一元之气。

  2.2.7  知白守黑

  知白守黑,神明自来,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阴阳之始,玄含黄芽,五金之主,北方河车。故铅外黑,内怀金华,被褐怀玉,外为狂夫。

  【释义】肾属水,其色黑,丹道将其比喻为铅。肾中内藏元精、元气,丹道将其比喻为真金(或真铅),其色白。故白藏于黑中,守其黑则能得其白。既得真金,再行修炼,则能成丹。此过程神妙莫测,如神明之不请自来。白者真金是金的精华,黑者肾水是水的基础。水是丹道修炼的枢纽,是五行排序之首,是阴阳变化的开始。其玄妙之处在于肾水中含有内丹的根苗,即肾水内含真金,金能生水,故为五行之主宰。肾位居北方,其正气能载水火升降周流于任督二脉,名曰河车。所以从铅的外表看虽是黑色,内里却含有真金。就像穿着破旧衣服而怀揣宝玉,外表看上去却象一个粗野的狂人一样。

  2.2.8  金为水母

  金为水母,母隐子胎;水者金子,子藏母胞。真人至妙,若有若无,仿佛大渊,乍沉乍浮,退而分布,各守境隅。

  【释义】金能生水,则金为水之母, 而肾水内含真金,故 其母隐于子胎之中;水为金之子,儿子最初当是隐藏于母亲的胞胎之内。懂得采真金的人,才知道真金的至妙之处是若有若无、难以捉摸,好像潜在深渊里,忽隐忽显、沉浮不定。只有当真金从水中提取出来之后,才能分布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而分别驻守于各自所在的位置。

  2.2.9  土调水火

  子午数合三,戊己号称五,三五既和谐,八石正纲纪。呼吸相含育,伫思为夫妇,黄土金之父,流珠水之母。水以土为鬼,土镇水不起,朱雀为火精,执平调胜负。水盛火消灭,俱死归厚土,三性既合会,本性共宗祖。

  【释义】子为水,其数一,午为火,其数二, 故子午之数合为三。 戊己为土,其数为五。水火本不相容,中间经过土的调和则可达于和谐。三五合成八,相当于以土釜炼八石成外丹。而内丹修炼,则需要调和呼吸,并静心凝神,使水火坎离相交,仿佛夫妇之相配。土色黄,按五行生克,土生金,故为金之父。流珠即水银,属金,金生水,故为水之母。土能克水,故水视土为鬼。水被土克,则波澜不起。朱雀(南方七星组成)乃南方之神物,为离火之精,它能平抑水与土之间的关系:火能烹水而沸之,则水气上升,乃不受土镇,故土之胜可调而水之负可和。然水盛则火又受其克而被灭。火被水克而水又受土制,故水火同归于厚土。水生木、木生火,水为火之祖;而土生金、金生水,土又为水之祖。所以三者合到一起,土为水火共同的宗祖。

  2.2.10 凝结丹胎

  上善若水,清而无暇,道之形象,真一难图,变而分布、各自独居。类如鸡子,白黑相符,纵广一寸,以为始初。

  【释义】美好的德行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而不含杂质,甘愿处在低下的位置,能给万物好处而不向万物索取什么。 道的广大高明、 清洁圆融的形象亦如水,其先天真一之气,生于玄冥之中,实在难以测度和描绘。聚则为一,分开来就是阴阳两物,再分开来就是四象五行,木居东而金居西,火在南而水在北,但交会变化则在中央土位。攒五合四、会二归一之后,内丹就初步结成。它的形象仿佛一个鸡蛋,白色的金精与黑色的水基,两相符合为一,大小方圆约一寸。这是内丹的初始形象,也就是炼丹书籍上所说的“圣胎”。

  2.3   药物同类

  2.3.1  同类相辅

  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 冰雪得温汤,解释成太玄。 金以砂为主,禀和于水银,变化由其真, 终始自相因。欲作服食仙, 宜以同类者,植禾当以黍,覆鸡用其卵, 以类辅自然,物成易陶冶。 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类同者相从,事乖不成宝。是以燕雀不生凤,狐兔不乳马,水流不炎上,火动不润下。

  【释义】胡粉即铅粉,放在火里煅烧,其色彩虽有变化,但仍还原为铅。冰雪由水寒凝而成, 放于热水中,溶解以后仍还原成水。 外金丹以汞砂为主要原料,汞砂一经烧炼便能析出水银, 这是因为它本来就含有水银的缘故。 以上情形,皆是由于同一种物质有两种不同的外在表现,能相互转化乃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本质。要想修炼出内金丹服食成仙,亦不能向外求助于草木金石,因为它们与人体不是同类物质,对人体无情意;而只能用自身的元精、元气和元神来修炼,因为它们与人体是同类物质而与人体有情缘。这就象种稻谷需用谷种、孵小鸡需用鸡蛋一样,以同类物质相辅助,才能顺其自然而转化成功。鱼的眼球虽圆润而且明亮,不可以用来冒充珍珠;蓬蒿草虽似树苗,却不能长成为高大挺拔的乔木。只有性类相同或相近的物质才能相辅相成,违背这一自然规律,任何宝贝都不可能产生出来。所以燕子和麻雀不能生育出凤凰,狐狸和兔子也不能产育马驹。水只能向低处流动而不会象火一样往上燃烧,火只会往上燃烧而决不会象水一样向下润泽。

  2.3.2  非类不成

  世间多学士,高妙负良才,邂逅不遭遇,耗火亡货财。据案依文说,妄以意为之,端绪无因缘,度量失操持。捣治羌石胆,云母及礜磁,硫黄烧豫章,泥汞相炼飞,鼓下五石铜,以之为辅枢。杂性不同类,安有合体居,千举必万败,欲黠反成痴,侥幸讫不遇,圣人独知之。稚年至白首,中道生狐疑,背道守迷路,出正入邪蹊,管窥不广见,难以揆方来。

  【释义】世上很多有学问的人士,枉然具备优良的才能,却参透不了内丹修炼的高深与玄妙之处,反而相信烧炼和服用外丹是使人长生不老的捷径。即或遇到明师指点, 依然我行我素,执迷不悟, 以致白白耗费了许多炼丹的工夫与资财。他们按照书本上的文字记述,妄加猜测并随自己的意想去做,其实是茫然无头绪,弄不清因缘关系, 火候与剂量更缺乏把握。 花了很大精力去捣研调配石胆、云母、礜石、磁石、硫黄以及汞砂、五色石脂和赤铜等金石药物,并着意安排辅药与主药,还用上等的炭火来烧炼。可是,这些药物性能差别极大,既不是同类,更与血肉组成的人体格格不入,怎么能在人体中和谐共处呢?所以屡次试验必然屡次失败。聪明的想法变成了干傻事,异想天开,实则愚昧。期望能侥幸获得成功,却始终实现不了,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惟有内丹修炼功夫高深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谬误。有些人从年轻到头发花白,修炼内丹一直不得要领,屡受挫折,中途便产生了怀疑,于是背道而驰进入了迷途;一些人离开正道后走上了歪门邪道。这乃是由于这些人以管窥天,见闻不广,缺少真知灼见,故难以揣度和领悟出正确的修炼方法来。

  2.3.3  不得其理

  不得其理,难以妄言。竭殚家产,妻子饥贫,自古及今,好者亿人,讫不谐遇,希有能成,广求名药,与道乖殊。如审遭逢,睹其端绪,以类相况,揆物终始。

  【释义】得不到真传,内丹修炼难获成功。而妄谈妄做,往往流于外丹的烧炼。有的人耗尽了家中的财产,以致妻子儿女啼饥号寒。从古到今,爱好修炼的人达亿之数,始终没有几个人能遇到明师指点,所以很少有人修炼成功。有的人广泛求取名药用于炼丹,与真传背道而驰,长生的愿望终成泡影。对于真心修炼者来说,必须审察自己所遇到或学到的修炼方法是否正确。鉴别的方法就是运用“同类相亲,异类相斥”的原则去衡量,用这个原则揆度事物的始终,就能理出头绪,辨别出真伪。

  2.3.4  药物非种

  若药物非种,名类不同,分剂参差,失其纪纲,虽黄帝临炉,太乙执火,八公捣炼,淮南调合,立宇崇坛,玉为阶陛,麟脯凤腊,把籍长跪,祷祝神祇,请哀诸鬼,沐浴斋戒,冀有所望,亦犹和胶补釜,以硇涂疮,去冷加冰,除热用汤,飞龟舞蛇,愈见乖张。

  【释义】如果药物非是同类,性质各别,再加上剂量有出入,又不掌握炼药的要领, 那么,即使黄帝亲自临炉监督, 太乙真人直接掌握火候,八公捣洗药物,淮南王配合调制,造起宫观高台,以白玉作台阶,供上麒麟和凤凰的肉干,手捧祝辞,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 请求天地鬼神给予帮助, 沐浴斋戒,用心虔诚,希望有所收获,能炼出益寿仙丹,但到头来却象调和粘胶去补锅漏,涂抹硇砂去治疮毒,除冷加冰块,解热用开水一样,荒唐得想让龟飞蛇舞,永远是不可能的,不仅徒劳无益,反而对身家有害。

  2.3.5  死不复生

  若以野葛一寸,巴豆一两,入喉辄僵,不得俯仰。当此之时,虽周文揲蓍,孔子占象,扁鹊操针,巫咸扣鼓,安能令苏,复起驰走?

  【释义】如果用有剧毒的野葛一寸、巴豆一两,吃下去立即就会身体僵硬而死亡。在这个时候,即使周文王来抽蓍占卜,孔夫子来占象断吉凶,神医扁鹊来施针急救,神巫巫咸来扣鼓祈祷,都不可能使死者复活,再站起来行走如故,这同样也是无可置疑的事情。

  2.3.6  自身阴阳

  阳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方诸非星月,安能得水浆?二气玄且远,感化尚相通,何况近存身,切在于心胸。阴阳配日月,水火为效证。

  【释义】利用阳燧(铜制的凹面镜)取火,不对着太阳不能生出火焰;利用方诸(由大蛤制成,又名阴燧)取水,不对着月亮不能生出水液来。日月虽然相隔十分遥远,但是它们尚能感化相通,更何况自身的日月,在自己的胸腔腹腔之内,用自身的阴阳二气去配日月,而作水火的运用,由于同类相亲,自会有效验可以确证。

  2.3.7  自然所为

  自然之所为兮,非有邪伪道。若山泽气相蒸兮,兴云而为雨。泥竭遂成尘兮,火灭化为土。若檗染为黄兮,似蓝成绿组。皮革煮成胶兮,曲糵化为酒。同类易施功兮,非种难为巧。

  【释义】修炼之道,纯粹按照自然法则而为,如内丹修炼完全依赖于自身真阴真阳的匹配,绝不会象邪门伪道那样故弄玄虚。这如同山泽之气受热而上蒸,变为云后遇冷又凝结而成雨;泥土干燥之后自然化作灰尘,木物燃烧之火熄灭后会变成地上的土; 又象用黄柏染纸就成黄色, 用靛蓝染丝带就得到深蓝色的绿组;皮革经过熬煮会变成胶,谷物经过酒曲发酵会化为酒。这些都是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都是同类或相关之物相互作用后的结果,如果不是同类或相关之物,要它们相互作用就很难了。

  2.3.8  绝非诳语

  唯斯之妙术兮,审谛不诳语。传于亿世后兮,昭然自可考。焕若星经汉兮,昺如水宗海。思之务令熟兮,反复视上下。千周灿彬彬兮,万遍将可睹。神明或告人兮,心灵乍自悟。探端索其绪兮,必得其门户。天道无适莫兮,常传与贤者。

  【释义】唯有这种按照同类相亲、自然交感的微妙道理而修炼内丹的方法,才是最严谨、慎重和周密的,其中不参杂任何骗人的虚诳之语。即使流传至亿万年以后,仍然经得起考察和验证,就象运行在天河中的星宿一样永远鲜明光亮,又象江河归向大海那样明显而恒久。修炼之前务必将本书的内容深思熟究,要前后对照反反复复地阅读。读上千遍就能豁然开朗,读上万遍方能全部领会其精神实质。到那时你该怎么做好象自有神明相告,你的心灵一下子就悟通了。经过一番探索弄清了修炼的端绪,修炼的大门也就向你敞开了。老天爷是不讲亲情的,他十分公正而无偏心,只要你有良好的品德,并且真诚努力,持之以恒,你就能得到他的真传。


  第三章 修炼实务

  3.1   致虚守静

  3.1.1  安静身心

  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闭塞其兑,筑固灵株,三光陆沈,温养子珠。视之不见,近而易求。

  【释义】 对自己身体内部的养护, 首先和最关键的是要达到安静虚无的状态,安其身而静其心,收视听于一身之内,藏神气于百骸之中,忘却一切烦恼。这样才能还原返本、韬光晦迹,精气神互相混融,并能在静定中,内观自己的五脏。闭目不外视,闭口不言语,闭耳不外听,闭塞一切可能泄漏元气的孔窍,这样才能保存和巩固肾中的精气。人身之内心脏与日相应,肾脏与月相应,而脾脏与北斗星相应,日月星三光收敛汇聚于体内,才能温养阴精阳气,使二者相交合而在丹田内结成圣胎。 虽然眼睛看不到它, 但是从身体内能够感应得到它的存在。 

  3.1.2  上下固闭

  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此两孔穴法,金气亦相须。

  【释义】修炼功夫很深的人讲究无为,不需用识神去刻意追求炼功的效应;而修炼功夫较浅的人, 则是无休止地利用识神去刻意追求, 却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上窍(口目耳)得到固闭,元气就不会泄漏,则离宫含真水而有象。 下窍(前后二阴)得到固闭,元精就不会损失,则坎宫隐真火而无形。元精上升与元气会合,而上方又有元神主宰。 这种固闭上下两方孔窍的方法, 才能使金(元精)与气(元气)相结合,而金能生水、气能成火,故金气相合则水火相济。

  3.1.3  收视返听

  耳目口三宝,固塞勿发扬,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旋曲以视听,开阖皆合同,为己之枢辖,动静不竭穷。离气内营卫,坎乃不用聪,兑合不以谈,希言顺鸿蒙。三者既关楗,缓体处空房,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证难以推移,心专不纵横,寝寐神相抱,觉寤候存亡。

  【释义】耳、目、口是人身三宝, 都不让他们发挥作用, 识神潜藏到深渊里,去意守丹田。必须收视返听,丹田随着呼吸一开一合,这是重要的枢纽,动静进退变化无穷全靠它。眼睛闭上内视自己的营卫,耳朵内听自己的呼吸,这叫调息,要使耳朵听不见呼吸才对。闭上嘴不说话就可以养气。这三样是功夫的关键所在。应该在静室里宽衣解带,放松身体,静坐进入虚无状态,经常这样没有杂念,虽然成丹很难验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功到自然成。在修炼过程中,要求心要专,没有一丝一毫杂念,晚上睡觉的时候,炼睡功也要神气相抱;白天觉醒的时候,亦须随时关注火候的进退与存亡。

  3.1.4  无思无虑

  方圆径寸,混而相拘,先天地生,巍巍尊高。旁有垣阙,状似蓬壶,环匝关闭,四通踟蹰。守御密固,阏绝奸邪,曲阁相通,以戒不虞。可以无思,难以愁劳,神气满室,莫之能留。守之者昌,失之者亡,动静休息,常与人俱。

  【释义】金丹约一寸方圆那么大,金水药物混融拘合于其中。丹胎之凝结乃先天地的真一之气所生,故至高无上。 丹田是凝结丹胎的地方, 它就像一座宫殿,有墙垣门阙; 又象仙山楼阁,四周有关口紧闭。 如果打开关口,就四通八达,可以和缓不迫地进阳火退阴符。精神内守,防御严密,能防止魔障捣乱。曲折的阁道互相连通,可以防备意外事件发生。修炼内丹,必须无思无虑,百事俱忘,不得有半点愁忧烦劳。只有完全处于无为的状态,才能使丹田内充满神气,则圣胎将不期而至。初结圣胎,还需抱元守一,以待其成长,一旦受到干扰,也会走失。因此,不管动静休息,时时刻刻都要似守非守的守着它,行住坐卧不离这个,不可有丝毫懈怠。

  3.1.5  邪门功法

  是非历藏法,内视有所思;履行步斗宿,六甲以日辰;阴道厌九一,浊乱弄元胞;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昼夜不卧寐,晦朔未尝休,身体日疲倦,恍惚状若痴,百脉鼎沸驰,不得清澄居。累土立坛宇,朝暮敬祭祠,鬼物见形象,梦寐感慨之,心欢意悦喜,自谓必延期,遽以夭命死,腐露其形骸。

  【释义】现在来评论一下历代秘传的一些养生功法。有闭目内视五脏而存想的;有踏星步斗按日辰吞服六甲神符的;有采阴补阳以九浅一深行房中术的,这些方法都会扰乱体内的真精元气;有吐纳食气不顺自然而使肠胃鸣响的,还以为是虎啸龙吟,不但得不到好处,反而吐出了正气,吸进了邪气;还有昼夜不卧睡的,没有休息的时间,弄得身体日趋疲倦,精神恍惚而状若痴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身上的血脉混乱了,百脉得不到安宁;还有垒土堆当做神鬼坛宇的,早晚虔诚地祭祀跪拜,在睡梦中见到鬼神形象时,心里高兴得不得了,以为自己能延长寿命了,他哪里知道,这样反而会突然死去,成为短命鬼,其形骸很快就会腐烂而变成泥土了。

  3.1.6  背离正道

  举措辄有违,悖逆失枢机。诸术甚众多,千条有万馀,前却违黄老,曲折戾九都。明者省厥旨,旷然知所由。

  【释义】上面这些功法都不正确,背离了正道,没把握住养生修炼的关键。各种各样的方法、炼术,还有许许多多,千条万条,一时半会儿也叙说不完。但总的来看, 这些方法都违背了黄帝和老子“清静无为”的宗旨, 尽走曲折的邪路,偏离了《九都丹经》的要求。聪明的人,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会清楚地知道该如何正确地进行修炼了。

  3.1.7  欲速不达

  世人好小术,不审道浅深,弃正从邪径,欲速阏不通。犹盲不任杖,聋者听宫商,没水捕雉兔,登山索鱼龙,植麦欲获黍,运规以求方,竭力劳精神,终年无见功。欲知服食法,事约而不繁。

  【释义】世上许多炼功人喜欢走“捷径”,求“速效”,爱好小法小术,而不考察哪些方法是正确的,哪些方法是错误的。修炼旁门外道,开始很有效果,到了一定程度,就修不上去了,这是因为一旦放弃了正道,走上了邪路,那就欲速则不达、阻塞不能通了。这些人,就好象瞎子不肯依赖拐杖,聋子却硬要去欣赏音乐一样。沉到水里去捕捉野鸡野兔,跑到山上去寻找鱼和龙,种了麦子想收谷子,运用圆规去画方形, 竭尽心力,白费精神, 一年到头见不到功夫有所长进。这样怎么能修上层次呢?要知道内丹的修炼方法,其实十分简单,一点也不繁琐哦。

  3.2   掌握火候

  3.2.1  明君御时

  六十卦周,张布为舆,龙马就驾,明君御时。和则随从,路平不邪,邪道险阻,倾危国家。

  【释义】前面将乾坤比喻为鼎炉,坎离比喻为药物,其余六十卦则比喻为火候,循环排列像车轮一样。车子由龙马来拉动,元神象英明的君主一样坐在车上驾驭着车轮运转。若火候运行和顺而无差错,则修炼之路便平直而不偏斜,内丹即可自然结成。如果火候运行出了偏差,修炼就会走入邪道而遇到危险和阻碍,非但不能炼成内丹,还会使身体受到伤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这就象昏君治国会使国家倾危一样。

  3.2.2  动静有常

  动静有常,奉其绳墨,四时顺宜,与气相得。刚柔断矣,不相涉入,五行守界,不妄盈缩,易行周流,屈伸反复。

  【释义】阳动阴静乃天地间的常态,必须遵守其规矩和法度,才能使四时气候顺乎自然而获宜,与节气相应而致福。阳刚与阴柔必须判断清楚,不可混淆。在四时,春夏为阳刚,应动而生长,秋冬为阴柔,应静而敛藏。在丹道,武火为阳刚,文火为阴柔。内丹未结成的时候当用武火煅炼,促使大药产生,不可掺入文火,以防破坏大局。结丹以后,当用文火温养,使丹成熟,不可滥用武火,损害内丹。四时五行各守自己的疆界:木主春、火主夏、土主四季末、金主秋、水主冬,不可随意延长或缩短,以免太过或不及。易之坎离往来屈伸于六爻之中,而日月周流往返于天地之内,万物得以化生;在人体,心肾二气来回相交,方能阴阳调和,结成内丹。

  3.2.3  文武相间

  阴在上,阳下奔,首尾武,中间文,始七十,终三旬,二百六,善调匀。

  【释义】鼎中之水和药物为阴,位于炉火之上方;炉火为阳,在鼎器下面奔腾。掌握火候的原则是:最初和收尾两个阶段用武火,中间阶段用文火。具体来说就是开头七十天和最后三十天用武火烹炼,中间二百六十天用文火温养。总计三百六十天,正好一年时间,符合周天度数,修炼内丹的火候功夫方算完毕。

  3.2.4  谨慎调节

  炎火张于下,昼夜声正勤,始文使可修,终竟武乃陈。候视加谨慎,审察调寒温,周旋十二节,节尽更须亲。

  【释义】先在鼎下用大火焚烧, 鼎中就会沸腾起来, 似有龙吟虎啸般的声音,昼夜接连不断。这是大药初生的景象,应立即改用文火温养,要等到后期丹药接近成熟时才能再用武火烹炼。火候是炼丹的关键,如果初期温养使用武火则太过,后期烹炼使用文火则不及,都会导致炼丹的失败。所以必须小心谨慎地观察和调节火候,使温度恰倒好处,以保证不出差错。文火温养时,一天十二个时辰必须接连不断,自子至亥,周而复始。

  3.2.5  文养武烹

  迫促时阴,拘畜禁门,慈母育养,孝子报恩,严父施令,教敕子孙。

  【释义】在修炼过程中,产药之后, 一定要抓住时机采取药物,送入中宫(黄庭)封藏起来。先用文火温养,像慈母一样地悉心照料,则丹种仿佛孝子,依恋在母亲的怀抱;继用武火烹炼,像严父般地教育指导,不能有丝毫放松。

  3.2.6  小心护持

  善爱敬,如君臣,至一周,甚辛勤,密防护,莫迷昏。途路远,复幽玄,若达此,会乾坤。刀圭沾,静魄魂,得长生,居仙村。

  【释义】修炼内丹的过程中,尤其是温养阶段,必须小心谨慎地护持,如象处理君臣关系一样:臣敬君,君爱臣。在整个一年的周期之内,都要辛苦勤劳,密切防护,火候的掌握不得有所差池,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莫要昏迷。须知,修炼的路途很漫长,其中的道理更是幽微玄妙。若做到了以上这些,你才有可能了解和掌握乾坤鼎炉中的变化, 从而成功炼出神奇的内丹。 内丹的作用灵妙无比,威力巨大, 只需沾服刀尖圭角那么一点点,就能使人魂安魄静; 若长久服用,则能获得长生,有资格进入仙人之村居住,长享安乐,永葆青春。

  3.3   丹成证验

  3.3.1  引验见效

  以无制有,器用者空,故推消息,坎离没亡。言不苟造,论不虚生,引验见效,校度神明,推类结字,原理为证。

  【释义】修炼金丹大道,是从无到有,丹田就像一个空空的器物。以空无制丹,就必须根据消长、盛衰的时间而进阳火(吸气沿督脉上升)、退阴符(呼气沿任脉下降)。虽未言坎离而坎离实存。本书关于炼丹的言辞不是随意编写的,这些理论也不是凭空构想出来的。如能按照古代先人的经验去做,必然会见到效果。但是需要考校计度阴阳之神化、日月之晦明,以类推理,连字结句,方能明白炼丹的原理而得以验证。

  3.3.2  黄中通理

  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初正则终修,干立末可持,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

  【释义】丹田中的圣胎经过温养烹炼即成为内丹。丹成之后就会逐渐出现一些奇妙的感觉:元和之气由内而外通于腠理,润泽达于肢体肌肤,万分舒畅。只要开始修炼时取的路子正,不走歪门邪道,到后来就一定会获得成功,就象挺立的树干是纷枝末叶的靠山一样。内丹修炼之所以有如此神奇的功效,是因为它得益于先天之一气,并由始至终存养和抱守此先天一气,故可用抱元守一这句话来概括。世俗之人不知其中的奥妙,只有通过亲身实践的人才能领悟得到。

  3.3.3  排却众邪

  颜容浸以润,骨节益坚强,排却众阴邪,然后立正阳。修之不辍休,蒸气云雨行,淫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从头流达足,究竞复上升,往来洞无极,怫怫被容中。反者道之验,弱者德之柄,耘锄宿污秽,细微得调畅,浊者清之路,昏久则昭明。

  【释义】内丹结成以后,容颜会渐渐地润泽有光,筋骨会越来越硬朗,驱除了使人生病的各种阴邪,然后才立住了保人健康的一阳正气。坚持不懈地修炼,体内就会有如蒸气般云行雨施的感觉,溢满象春天的湖水,缓缓流动象解冻的冰雪。有真气从头流到脚,然后又上升到头,循环往来,通达无阻,布满全身。常人的元精坎水性沉而下行,元神离火性浮而上行,修炼者则反其常道,通过河车的逆转运行,使元精上升入泥丸,元神下降落丹田,才能结成内丹而获得上述证验。刚强者容易摧折,而柔弱者每获长存,所以弱者往往能操持道德的权柄。修炼者以柔弱有为之工夫,烹炼其宿昔之污秽,如农夫之耘锄其田,以去其草莱良莠,然后身中巨细隐微之处,皆得以调和通畅。污垢一旦扫除,则道路清洁;混浊一旦揭去,则天清气朗。修炼到了这个时候,可算是大功告成了。

  3.3.4  延年益寿

  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口, 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 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熏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发白皆变黑,齿落生旧所,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姹女,改形免世厄,号之曰真人。

  【释义】药用植物巨胜为黑胡麻的一种,长期食用都可延年益寿,人体修炼的内丹其神奇效果就更不用说了。内丹又称为金丹,因为它具有金的属性。金的性能稳定:百炼不朽,经久不坏,为万物中的至宝。古代养生家采服先天一气修炼成内丹,能使寿命得到延长。……炼丹的药物金(即真铅,指元精、元气)与砂(即汞,指神火、真意)在体内混融,结成金丹以后,其药力扩散象风雨雾露一样进入五脏六腑,其熏蒸达于四肢百骸。从而会使人容颜光泽美好,头发由白转黑,牙齿脱落的又再生,老头恢复青春,老太太变成美丽的姑娘。不但人的形象改变了,连人生的病痛折磨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许多悲剧也都免除了。此等掌握了自己生命而活得潇洒自在的人,可称之为真人。

  3.3.5  变形而仙

  唯昔圣贤,怀玄抱真,服炼九鼎,化迹隐沦。含精养神,通德三元,津溢腠理,筋骨致坚,众邪辟除,正气常存,累积长久,变形而仙。

  【释义】唯有古代的圣贤们,掌握了修炼内丹的要诀,怀守玄妙之道,抱其真一之精,烹炼九转之火符,降服先天之元气,丹成后化形隐迹,长生住世,含养其精气神, 与天上的日月星三元之光相互沟通而合其德, 也就是达到天人合一,从而使肌肤得到润泽,筋骨变得坚强,除掉身上的所有邪气,正气充沛,常存于身。功夫日积月累,长久修炼,身体就越来越好,最后脱胎换骨,除获得长生外,还可能出现某些神通,进入到神仙境界。


  第四章 参同宗旨

  4.1   撰书缘由

  若夫至圣,不过伏羲,始画八卦,效法天地;文王帝之宗,结体演爻辞;夫子庶圣雄,十翼以辅之。三君天所挺,迭兴更御时,优劣有步骤,功德不相殊,制作有所踵,推度审分铢。 有形易忖量, 无兆难虑谋,作事令可法,为世定斯书。

  【释义】最早的圣人,莫过于伏羲,他是人类的始祖,最先模拟自然界的现象,取法于天地,创画出先天八卦;周文王是后世帝王的宗祖,他依据人类的社会现象,取法于人事,将先天八卦修改成为后天八卦,并将先后天八卦重迭,推演出六十四卦,又一一写上爻辞,这就成了《周易》;孔子是众多圣人中的杰出者,他撰写的《易传》包括十篇解释八卦易象的著作,对《周易》爻辞过于简单的缺陷作了补救, 从而使得易学理论趋于完善。 这三位圣人都是出类拔萃的天才,前后相继出现,成为各自时代的易学领军人物。虽然他们各有所长,但所建立的功业却不相上下。他们的著述递相继承,对事物的分析推断细致入微。虽然对于有形的事物容易揣测和度量,但对于无形且没有任何兆头的事情,却难以筹划和预料,比如内丹修炼这种事,就很难掌握。为了使修炼内丹时有方法可依,特意为世人编撰了《周易参同契》这本书。

  4.2  未敢悉述

  素无前识资,因师觉悟之,皓若褰帷帐,瞋目登高台。《火记》六百篇,所趣等不殊,文字郑重说,世人不熟思。寻度其源流,幽明本共居,窃为贤者谈,曷敢轻为书。 若遂结舌喑,绝道获罪诛, 写情著竹帛,又恐泄天符。 犹豫增叹息,俯仰缀思虑。陶冶有法度, 未忍悉陈敷,略述其纲纪,枝条见扶疏。

  【释义】 一直以来都没有机会得到前辈专家知识的赐教, 后来有了师父指导,一下子就悟开了,终于得到了修炼内丹的秘诀。就好像揭开了帷帐的遮挡和睁大了眼睛登高望远一样,把内丹修炼的奥秘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古代留下的炼丹学著作《火记》共有六百篇,讲修丹运火之法,按一日两卦值事,一月计六十卦,温养十月则六百卦,每卦写一篇,其内容旨趣篇篇相同,没有殊异。虽然用文字反复郑重地作了说明,但世人还是没能思索明白,不熟悉其中的精微奥义。探寻和考查一下炼丹学著作的源流便知道,本来就同时存在着隐道(隐晦比喻)与显道(明显说理)两种类型。我原本只打算将内丹修炼的方法详细口授给那些贤良有德的好道人士听,不敢轻易的写成书来胡乱传播。若象哑巴一样缄口不言,不再传授,让内丹修炼之道灭绝,那一定会受到上天的责罚。但如果尽情地书写在竹简或绢帛上,又怕泄露了天机。犹豫再三,左右为难,徒增叹息。于是上下斟酌,反复思虑。考虑到修炼有一定的法度,不容忍全部详细地陈述出来,以免传给那些道德不好的人,所以就只能大略地讲述一个纲要。只要掌握了这个大纲,细节自然就能融会贯通,就像树木的根干茁壮,其枝叶自然会茂盛一样。

  4.3  取法古圣

  吾不敢虚说,仿效圣人文。古记题《龙虎》,黄帝美金华,淮南炼秋石,王阳加黄芽。贤者能持行,不肖毋与俱,古今道犹一,对谈吐所谋。学者加勉力,留连深思惟,至要言甚露,昭昭不我欺!

  【释义】我不敢毫无根据地凭空虚构,而是取法于古圣人修炼内丹所留下的文献。比如古代有炼丹学专著题名为《龙虎经》、黄帝赞美内丹为金华、淮南王称所修之丹为秋石、王阳子称所炼之药为黄芽等,这些都是古人依据他们自身的体验而做的形象比喻。有道德修养和品行端正的人,他们能认真学习和领会古圣人修炼内丹的经验并坚持不懈地修行以获得长生。千万不能让品行不好道德败坏的人参加进来,以免他们窃取修炼秘诀,然后去干更多的坏事。古代与现代修炼内丹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面对着这本《参同契》,就像是古圣先贤面对着我们传授他们的宝贵经验一样。学炼内丹功法的人只要不懈的努力,反复阅读并认真思考,一旦豁然贯通,就会发现原来这些深奥的道理,讲得甚是清楚明白,昭然如日月,真没有欺骗和愚弄我们。

  4.4  世人迷惑

  忧悯后生,妤道之伦,随傍风采,指画古文, 著为图籍, 开示后昆。露见枝条,隐藏本根,托号诸名,覆谬众文。 学者得之, 韫椟终身,子继父业,孙踵祖先,传世迷惑,竟无见闻。遂使宦者不仕,农夫失耘,商人弃货,志士家贫。

  【释义】古代先贤怜悯后世那些专心致志修炼的人,为了给他们引路,根据自己侍奉前辈所得到的口诀真传,和留传下来的典籍,写成文字,画成图画,借以指引后世修炼的人们,能登入真修实炼的殿堂。但这些文字和图画,大都采用隐喻的手法,明白显示的仅仅是修炼的枝条,蕴藏在文图之内的才是其根本。假托各种名称与符号,暗藏了实质性的内容,甚或颠倒表述了众多的文字。修炼者虽然得到了它,但苦于没有掌握开启神秘殿堂的钥匙,只能把它当作珍宝似地封藏在柜子里,不仅自己终身弄不懂,即使祖孙三代不断地钻研,还是迷惑不解,也看不到真正会修炼的人,找不到哪有会修炼的明师,只能盲修瞎炼。这些著作流入到社会上,人们一旦被它迷上,做官的人也不想做官了,种田的人也不种田了,商人的财货也放弃不卖了,那些有志修炼的人闹得家贫如洗,结果什么也没得到。

  4.5  孔窍其门

  吾甚伤之,定录此文,字约易思,事省不繁。披列其条,核实可观,分两有数,因而相循。故为乱辞,孔窍其门,智者审思,用意参焉。

  【释义】我深为学道之人不得真诠终世迷误而感伤,故决定录写《周易参同契》这篇文章,其字句简约,容易看懂,省事而不繁琐。一条一条的叙述,前后对照就可以融会贯通。其长短轻重的分量均权度有数,因而使人们能有所依循,可以放心地照着去做。所以我在最后的篇幅,将摹仿《楚辞》篇末的体裁写出几段“乱辞”,用来总括全文要旨,在内丹殿堂的大门上开一个小孔,通过这个小孔,可以观察到内中的奥秘。 聪明的人只要认真思索,用心推敲, 将会有所得益。

  4.6  乐道寻根

  乐道者,寻其根。审五行,定铢分,谛思之,不须论,深藏守,莫传文。

  【释义】爱好丹道的人士,首先必须了解内丹学说的基本原理和修炼方法,然后审查五行生克变化的规律,确定火候轻重的使用。这些应当仔细地思索,而不需要高谈阔论。一旦明白了修炼的规律,要把它深深地铭记在心上,不要轻易写成文章随便传播,以免无德行之人得到之后胡作非为。

  4.7  补塞遗脱

  《参同契》者,敷陈梗概,不能纯一,泛滥而说,纤微未备,阔略仿佛。今更撰录,补塞遗脱,润色幽深,钩援相连。旨意等齐,所趣不悖,故复作此,命三相类,则大易之情性尽矣。

  【释义】《参同契》一书(指原文上中下三篇),对丹道的修炼仅仅铺叙了一个梗概,恐其太泄漏玄机,所以不能做到纯一详尽,只能笼统地说一说,细微曲折的地方未能一一介绍,故缺略不周之处也就在所难免了。有鉴于此,忧后来学者难弄明白,今在三篇之后,又另撰写了后面的内容,以补塞其遗脱之处,修饰更改其幽深的文字,使之明白易懂些, 同时归纳分散的文字, 使其完整系统些, 与前面三篇的旨意完全相同,方向也绝对一致。 为此,最后补撰的这篇文辞,可取名为《三相类》,因为大易、黄老和炉火三家学说之阴阳造化,是完全类同而且相互契合的,这就使参同契三字的意义更加明确了,而依据《周易》来论述内丹修炼的精神实质也就能够全部发挥出来了。

  4.8  三道由一

  大易情性,各如其度;黄老用究,较而可御;炉火之事,真有所据;三道由一,俱出径路。枝茎华叶,果实垂布,正在根株,不失其素,诚心所言,审而不误。

  【释义】大易的精神实质就是讲阴阳匹配、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由此而化育万物,皆各如其法度而不逾越;黄帝和老子经过苦心研究,终于找出了对人体身心大有好处且较为可信和可以具体操作的内丹修炼方法;而用炉火烹炼铅汞金砂制作外丹以求点化凡质之事,乃自古有之,并非毫无依据,其烧炼方法和火候运用,更使得后来的内丹修炼能有所借鉴和帮助。大易、黄老和炉火三家学说,究其根本,都是由大易一家演绎出来的,只不过是各自研究的方向有所不同而已。大易提供的是基本原理,而黄老和炉火两家则是在两个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因此后面二者是从前者衍生而出。 这犹如植物之有茎枝花叶, 以及垂挂枝头的果实,正在于它有牢固的根株,才能不失其素养而得到正常生长。此处所讲的三道宗旨,皆本乎至理,出于诚心,是经得起审查而不会误人的。

  4.9  一统共论

  会稽鄙夫,幽谷朽生,挟怀朴素,不乐权荣。栖迟僻陋,忽略利名,执守恬淡,希时安平。宴然闲居,乃撰斯文,歌叙大易,三圣遗言,察其旨趣,一统共论。

  【释义】我(著者自述)是郐国会稽一粗俗之人,生长在幽山峡谷之中,心怀朴素,不喜荣华权贵,栖息之地偏僻简陋,从不留心利禄功名,坚持过着恬淡的生活,只希望时世平静安宁。于安然闲居而无为之中,动笔撰写了这部《周易参同契》文章,运用诗歌的形式,叙述大易之道以及三圣遗言,考察研究其中的精神实质,并与黄老和炼丹学说一同联系起来讨论。

  4.10 务在顺理

  务在顺理,宣耀精神,神化流通,四海和平。表以为历,万世可循,序以御政,行之不繁。引内养性,黄老自然,含德之厚,归根返元。近在我心,不离己身,抱一毋舍,可以长存。配以服食,雄雌设陈,挺除武都,八石弃捐。审用成物,世俗所珍。

  【释义】《参同契》的写作宗旨是,务求顺乎自然之理,宣传和发扬三家先圣的学术精神,让能使人体产生神奇变化的内丹修炼方法流通于后世,给世界带来安定和平。其表述要象历书一样准确,万世以后仍然可以遵循。象按照法规程序去治理国家一样,实行起来并不繁杂。将内丹修炼引入人体内修身养性,出自黄帝、老子的自然无为之道,道德涵养达到一定的高厚程度之后,就能回归生命的根基,返还其元神元气。然而内养之道,无需外求,近在自己的内心,也离不开自己的身体。只需要将精气神三者抱合而为一,执守在丹田内不要放松,就可以获得长生。同时要配合正确的采取炼养之法,以自身体内的阴阳来相配。什么武都的雄黄、名山的八石,全是异类,都应舍弃。不过修炼内丹时可以审慎地借鉴外丹的烧炼方法与火候运用,因其能烧炼出贵重丹药的功用为世俗所珍视,所以不妨借假说真,用它来阐述内丹修炼,以此引起人们的注意。

  4.11 后嗣宜遵

  罗列三条,枝茎相连,同出异名,皆由一门。 非徒累句, 谐偶斯文,殆有其真,砾硌可观,使予敷伪,却被赘愆。命《参同契》,微览其端,辞寡意大,后嗣宜遵。

  【释义】本书罗列出三家之言, 其中大易情性暗喻药物, 黄老养性暗喻炉鼎,炉火炼丹暗喻火候,它们好比是一颗树,枝条与茎叶是相连的,虽然名称有所分别,但出处相同,都是由其根长出,好象从一个门里走出来的一样。本书并非是简单的词句累积,而是将三者相互很好的协调配合才写成的这篇文章。可能确有真理在其中,外面看起来象一块石头,里面却藏着美玉。如果我是在这里敷衍伪造以欺世盗名,那就会被此牵连而增加自己的罪过。本着三道归一的宗旨,我将此书定名为《参同契》,只要仔细阅读,弄清其端绪,你就会知道,辞语虽然不多,包含的意义却十分丰富。后世有志于修炼内丹的人们,完全可以遵照书上介绍的方法去做,坚持不懈,一定会成功。

  4.12 隐语署名

  委时去害,依托丘山,循游寥廓,与鬼为邻。化形而仙,沦寂无声,百世一下,遨游人间。陈敷羽翮,东西南倾,汤遭厄际,水旱隔并。柯叶萎黄,失其华荣。吉人相乘,安稳长生。

  【释义】离开尘世就可以避免受人伤害;寄迹在名山大川,就可以循游在天地之间,与鬼神做邻居。好象自己也由凡人变成了神仙,从此销声匿迹,专心修炼,也许百代以后,还能遨游在人间;又仿佛安上了翅膀,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看到远古时代天地向东南倾斜的情景,以及成汤遭受旱灾和唐尧遭受水灾的情况,那时树木的枝茎花叶都枯萎发黄了,失去了它们的华丽与美好,只有那些吉利善良的人们相互扶持和依靠在一起,才安稳长久地活了下来。这一段是著者用隐语署名:“委”与“鬼”为邻即“魏”字;“百”之一下为“白”,与“人”相合则为“伯”字;“陈”右边的“东”倾覆后只剩下左边的“阝”, “汤(湯)”遭旱灾缺水,只剩下右边的“昜”, “阝”与“昜”相合则为“陽”,即今简体“阳”字;吉和人迭加在一起变成“告”字。本书最后的落款便是四个字的组合“魏伯阳告”。


      后 序

  《参同契》者,辞陋而道大,言微而旨深。列五帝以建业,配三皇而立政。若君臣差殊,上下无准,序以为政,不致太平。服食其法,未能长生。学以养性,又不延年。至于剖析阴阳,合其铢两,日月弦望,八卦成象,男女施化,刚柔动静,米盐分判, 以《易》为证, 用意健矣。 故为立注,以传后贤,惟晓大象,必得长生,强己益身, 为此道者,重加意焉。

  【释义】《参同契》一书,辞句虽然简略而道理却十分宏大;言语虽不惊人而意义却很深刻。道之尊并列于五帝以建大业;德之贵配合于三皇而立政治。倘若君臣差殊其理,而上下又无规准,则用于为政,不能致其太平;用于养生,不能得其长生; 学之以养性,亦不能延年。 至于书中剖析阴阳之理、配合铢两之数、日月弦望之盈亏、八卦成象之表现,坎男离女之施化其精气,阳刚阴柔之动静,这些犹如日常生活中的米和盐的区分与判断,都是以《周易》为依据来进行考证的,其措辞用意都极为健全。故而为其写出注解,以便传与后世贤良人士阅读和理解。 惟有通晓了其中丹道修炼的主要精神并认真去实施, 必然能获得长生,强己益身。有志于此道的人士,应当着重留意和深入研究这本书的内容。由此可知, 这段文字是后来为《参同契》作注解的人写的“赞序”, 故又可称为“注序”或“后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