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稻盛和夫说

 杭盖2020 2023-04-02 发布于浙江
稻盛和夫说,“如果你总是生气,那是因为你太过于追求人性的洁癖了,总在追求高的道德标准,别人要是达不到你的标准,你就会很生气。但我们要记住,人性中所有美好的特质,都应该是用来要求自己的,而不是对外衡量的标准,如果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甚至衡量这个世界,那我们的内心就只能装得下自己。”

醍醐灌顶的一段话。人往往会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审视这个世界,要求别人,却忘了自己也是这个混沌世界中的芸芸众生。

《觉醒年代》中李大钊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道德是用来束己的,不是责人的。”

生活中,很多人总是习惯用自己的认知和见解,去评判身边的人和事,凡是不符合自己三观的非愚即错。每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经历,有着各自的苦衷和不得已,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人,因为每个人的三观里,都藏着他的经历。

汪曾祺先生在《四方食事》中说,“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

勿在别人心中修行自己,勿在自己心中强求别人。永远不要用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别人的生活。人要有共情的能力,试着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和接纳。有时候,我们所见的只是冰山一角,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经历过什么。

有些事我们无法理解,并不代表这件事是错的;有些东西我们没见过,也并不代表它不存在。

不要对任何人抱有期待,那样受伤的只能是自己。原谅别人,也放过自己。人是劝不醒的,只能是痛醒,人教人,学不会,有些事一定要亲身经历。

坚持自己的同时,也要尊重别人,不以自己的立场去评价,不以自己的认知去指点,不以自己的三观去衡量。

这个世界上没有标准答案,人也不是只有一种活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