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述金匮肾气丸源理

 易藏紫微斗数 2023-04-02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图片

易藏紫微斗数

旨在传播易学难忘值得收藏的斗数知识

▏导读:金匮肾气丸真面目

简述金匮肾气丸源理

作者易藏

干地黄八两(24g),薯蓣、山茱萸各四两(各12g),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各9g),桂枝、附子(炮)各一两(各3g)

这个是肾气丸也就是桂附地黄丸的原方,出自仲景《伤寒杂病论》。

世人都说这个方好,三补三泻,补不壅滞,泻不伤正,事实上仲景创这个方的时候应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吧,可能我们都过度解读文章了,如同语文文章一样。

地黄、山药、山茱萸为补,泽泻、丹皮、茯苓为泻,桂枝、附子为引路人。

假如没有桂枝附子那么这么多阴药就补不到少阴的地方,桂枝就好比铁轨,附子是动力,然后把药输送到少阴的地方。到站后地黄山药山茱萸开始增加人体正气,补充能量,茯苓泽泻丹皮负责把代谢的废弃物运输出去,市面上比较深层的解释就是这样了。

实际上呢是这样的。

地黄补肾,茯苓泻肾。剂量大概符合两补一泻。

桂枝,附子泻脾,茯苓补脾,剂量大概符合两泻一补。泻脾为了强肾。

山茱萸、山药补肺,丹皮、泽泻泻肺,剂量大概符合两补一泻。如此肺金得旺则生肾水。脾土得泻,肾水无畏。

原理就是汤液经里面的基本原理,假如没有桂枝附子,那么就泻不了脾,脾不泻,那么肾水就不会旺,如此六味地黄丸就会变成补阴药,而且是补的比较表浅的部分,有的人吃了反而上火,反而不消化,因为没有送到该去的地方。那桂枝附子还能暖脾阳呢?怎么是泻脾呢?如果有人持此观点可以仔细看下内经,看下伤寒,看下早期的医术,看看有没有脾阳这个词,有没有肾阳这个概念。不要只看到了3.4.5就去反驳1.2,就算用脾阳这个概念,脾阳虚的时候出现的诸多症状比如拉肚子,腹胀,呕吐,腹痛,吃不得冷饮,喜热食等,这些症状是不是都是寒症,有没有想过脾太阴湿土本就是湿寒呢?有没有想过这些寒的症状本身就是太阴湿土太旺引起的呢,或者说太阴湿土中太阳寒水太旺引起的,那么想治疗的话不就是需要泻脾嘛,泻脾用风木药,桂枝、附子、干姜、蜀椒之类,脾本虚则加脾药人参,寒水胜就旺脾土去克,于是不就是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的套路了嘛。

看似是补脾胃,实则是泻脾。还是得好好研究研究五运六气,不然中医最原本的相貌就出不来了。

也就是说用附子桂枝也得是有桂枝附子的症状,也可以换成干姜,细辛等药,看什么症状,比如患者同时头痛,胸部痛,那你就上细辛,呕吐腹痛你就上干姜,等等等。

学方不得精髓,得学方剂配伍方法,方法不在仲景,在乎五运六气与伊尹。

在继续说的化,那桂枝不就是厥阴风木中的厥阴风木药?

那地黄不就是太阳寒水中的寒水药?

那运气开方是不是变得有迹可循了呢?

往期好文:

有关紫微斗数批命费用以及所需信息

易藏紫微斗数2022年秋季招生简章

五运六气初谈。

卫气行

茶话《内经·天元纪大论》

五运六气最基本的应用

何为中医的'神’(穴位之'神’小解)

从象的角度去解读薛生白《湿热病篇》三甲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