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剪不断,理还乱的肾虚!这些调理经验,能拉你一把

 心自莲花开 2019-06-23

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刘

说到肾虚,很多朋友第一反应就是吃六味地黄丸。没错,六味地黄丸是好药,对症了补肾效果很好,但它不是万能药。六味地黄丸补肾只局限于补肾阴,而没有补肾阳的作用。说起补肾阳,那得是肾阳虚的人才需要。这问题就又来了,那什么是肾阳虚?自己到底是阳虚还是阴虚?

首先,想要知道什么是肾阳虚还是挺简单的。

肾阳虚是中医名词术语,是由于肾阳虚衰,温煦失职,气化失权所表现的一类虚寒证候,称为肾阳虚证。多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的。

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腰膝酸软而痛,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久泻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浮肿,面色黧黑或白,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舌淡胖苔白。

这其中挑小便的问题给大家讲一下,对后文的阐述有帮助。

中医认为肾主水,肾阳对水液有气化蒸腾作用,若肾阳不足,蒸腾气化无力,则会出现小便清长等表现,故肾阳虚证存在着肾脏的病理改变。

另外,肾虚多为长期积累成疾,切不可以急于求成而用大补之药进补,或者用成份不明的补肾壮阳药物,而应慢慢调理。

肾阳亦称为元阳、真阳、真火,十二经之根。先天之本在于肾,肾与命门本同一气,为人身阴阳消长之枢纽。肾阳主一身之阳气,火衰其本则阳虚之证迭出。

看到这里,一些症状明显的同胞已经有些眉目了,但肯定还是有很多人不清楚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种虚证。先别急,看个医案再说。

古代有个姓程的举人,酒色过度,50来岁,得了一个怪病,每天发热得厉害,这脸色也是通红,经常口渴。为什么说是怪病呢?此人虽然身热,但是却反倒一直盖着被,口虽然渴但是却喜欢喝热水,并且还可见到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一派寒象。来就诊的大夫起初也没当回事儿,都认为他有内火,用六味地黄丸之类清热的药帮他泻火,结果病人越病越重,后来都爬不起床了。这个时候来了个姓薛的大夫,仔细这么一瞅,发现他其实是肾阳虚,这在中医里叫“真寒假热”。于是让他服用桂附地黄丸的汤剂。患者喝了6碗,睡了一宿,第二天早上就痊愈了。

为什么要说这个医案呢?这个医案是《薛氏医案》里的一个经典案例,为的就是告诉大家,这个辨证不是单纯的看症状就行,还得自己捋一捋逻辑才可以。

这种情况属于“真寒假热”,是由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阴阳寒热格拒而成,又称“阴盛格阳”。你也可以理解为这个人的体内阴气和阳气本来是相互制衡的,突然有一天阴气来了个“外援”,直接把阳气打得落荒而逃,就剩一点点漂浮在体表,所以我们打眼一看是热证,实际上这人寒得都深入骨髓了。

类似的病理情况还有“阳损及阴”。

阳损及阴是由于阳气虚弱而累及阴精化生不足所产生的一种阴阳俱虚之证。如原有水肿、腰酸、膝冷等肾阳虚的证候,病变发展日久,若再出现烦燥、咽乾喉痛、齿龈出血、小便短赤等肾阴虚的证候,这就叫阳损及阴。说这两种情况呢,主要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让大家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辨证施治,才能……什么?您问桂附地黄丸是怎么回事儿?咳咳,既然有要求,那我们就得发扬我们一贯的宠粉精神,有求必应啊

桂附地黄丸是一种中成药的药名,由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多用于肾阳不足,腰膝痿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

关于这桂附地黄丸的由来,咱们就需要来盘一盘道了,先从老祖宗开始。桂附地黄丸的老祖宗是金匮肾气丸古方金匮肾气丸为医圣张仲景(东汉)创制,载于《金匮要略》。处方由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炮)八味药组成。用于治疗“脚气上入,少腹不仁”及妇女“转胞”。

而南宋医家严用和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加入川牛膝(去芦,酒浸)与车前子(酒蒸),并将山药炒用,加减化裁制成“加味肾气丸”,并收载于《济生方》中,后世习称之为济生肾气丸。可治肾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

大家可以发现,现在大多厂家的金匮肾气丸组成和古方济生肾气丸相似也是有这个原因的,这其实反应了古今同方异名同名异方的问题,也说明了时移事异,时代在发展,中医药学也在不断发展。

这里再提一下,六味地黄丸实际上是宋代太医钱乙针对小儿“肾无实,必主虚”的病理特点,去掉金匮肾气丸中附子、肉桂两味药,创制而成,说金匮肾气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桂枝、附子两味药组成的,则是本末倒置。

咱们回到桂附地黄丸。此药的处方组成与金匮肾气丸方基本相同,由肉桂、制附子、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八味药组成,惟肉桂、制附子用量减半。主要作用是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肉桂、制附子两味药在方中用量较小,意在补命门之火,即生肾气。

咱们再来看看今方桂附地黄丸和古方金匮肾气丸的细微差别。两方功能虽相似,但各自的主治还是有细微差别的,其差别就在于方中的“桂枝”与“肉桂”之功效不尽相同。

金匮肾气丸中有桂枝,桂枝乃肉桂树的嫩枝,采摘于春天万物萌动之时,得春天生发之气较盛,故有生发宣通之性,而其性温又有温通助阳之功,所以桂枝与附子相伍可使肾阳得助、咳喘得平、小便得调、阴阳得和。故该方主治肾阳大虚,肾气不足,气化不行,腰痛脚软,肢体水肿,少腹拘急,腹胀成蛊,小便不利,痰饮咳喘、消渴等。

而附地黄丸中有肉桂,肉桂为肉桂树近根之树皮,辛甘大热,性能下达。甘热可益火消阴、温里祛寒,味辛善行血中之滞,性能下行又能入下焦而补肾阳、引火归元。所以,该方重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温补命门之火的作用较强。对于命门火衰的虚火上浮,肾不纳气而喘急欲脱,以及下焦虚寒甚所致之腰重足肿、下半身冷重、小便不利或反多,消渴等证候更为适宜。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桂附地黄丸不适合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的患者。就是肾阳虚患者,也有一些不适合的。若肾阳虚而小便正常者,属于纯虚无邪,是不推荐使用桂附地黄丸的,这种情况可以尝试一些右归饮右归丸

好了,关于桂附地黄丸就讲得差不多了,大家还想了解什么中成药,欢迎留言评论告诉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